当前位置:首页> 大学介绍> 大学排名

中西医妇科专业大学排名 中国中医药大学排名

今天,东南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中西医妇科专业大学排名 中国中医药大学排名,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

中西医结合专业大学排名

中西医结合专业大学排名: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前5名)。

“中西医结合学科要发展,就要突出临床优势,就要把西医和中医的长处都拿过来,两者结合,最后看的是疗效。”全国人大代表、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认为,中西医结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针对难治的慢性疾病,西医、中医都要深究,“取两者之长,我们提倡有序结合、有机结合、高层次结合。

为了发挥中西医结合学科人才与资源集聚效应,有效地发挥中西医结合学科在建设中的平台支撑和引领辐射作用,打造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创新示范基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取得很大进步,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最早成立中西医结合学科的院校之一,在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西医结合学科与中医、中药同时获得A+。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简称北中医),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设,是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王瑶琪,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拥有良乡、和平街和望京三个校区,设有16个本科招生专业,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7个,教职工6032人(含直属附属医院)。

中国中医药大学排名

中医药大学排名如下:

1、北京中医药大学

简称“北中医”,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211工程、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是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在2000年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校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学科评估中,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均为全国第一获A+评级。

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8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8个。作为中医药学的老大哥,学校在国际上也是享又盛誉,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率也非常高。

2、上海中医药大学

简称“上中医”,建于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任命校长,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教育部与地方政府“部市共建”的第一所中医药院校。

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中中医学、中药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合三个学科全部进入最高等级的A+档排名全国第一,是全国中医院校中唯一取得3个A+学科的高校。

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此外还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2个。在中医药领域,学校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3、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始建于1954年,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享有“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的美誉。学校现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主干学科均进入A类;中药学更是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学校位于南京,虽然在省内高校众多,但学校依旧以其特色获得行业认证。

4、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是新中国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学校之一,先后直属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2000年转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现为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17年入选首批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拥有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点4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点19个。中医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同时中医学也是国家重点学科;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在学科评估中中西医结合为A-,其他相关专业也不差。学校位于广州,事业我国对外发展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窗口。

5、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入选国家“双一流”。学校创建于1956年,原名成都中医学院,是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更名为成都中医学院。

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中药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妇科学),省部级重点学科44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药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学科评估中,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均为B级,也是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级中医药人才,多个第一诞生于此,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

5、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并列第五,学校创建于1958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中医高等院校之一,2006年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校现有16个学院、1个学部、1个研究院所、3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学校中药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还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3个;在学科评估中,学校的中药学也是被评为A-、中医学评为B+,实力非常厉害。

扩展资料

中医学毕业生六大就业方向:

1、中医临床医疗工作。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医疗卫生单位如各级中医院、各级综合性医院中医科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由于竞争激烈,目前本科毕业生留在大城市大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的机会较少,主要去向为县级、乡镇级医院。

2、科研教育工作。毕业生可选择在中医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教育等工作。

3、中药研制、开发或药物销售工作。毕业生可选择在药厂或医药公司从事中药研制、开发或药物销售工作。

4、国内升学或出国留学深造。提升综合能力与学历层次,增加择业资本,提升就业竞争力。研究生毕业再就业,相对会容易许多。

5、中医养生等预防保健机构。近年来,中医养生大受青睐,擅长针灸的学生可以考虑这个就业渠道。

6、转向全科医生。随着农村、社区医疗事业的发展,选择在社区、街道医院或基层医疗工作单位做全科医生,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在偏远的中小城市、县城或乡村,这方面的人才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医学院校专业排名

医学

中药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复旦大学

免疫学:北京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病原生物学:复旦大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北京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 中南大学 汕头大学

法医学:西安交通大学

放射医学:苏州大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血液病):北京大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血液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内科学(呼吸系病):中国医科大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传染病,肾病):复旦大学

内科学(血液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内科学(血液病):苏州大学

内科学(传染病):浙江大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呼吸系病):华中科技大学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中南大学

内科学(肾病):中山大学

内科学(传染病):重庆医科大学

内科学(呼吸系病):四川大学 广州医学院

儿科学: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神经病学: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北京大学 中南大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北京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重庆医科大学

外科学(骨外,泌尿外):北京大学

外科学(胸心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外科学(神外):首都医科大学

外科学(普外,泌尿外,神外,骨外):复旦大学

外科学(整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外科学(普外):南京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四川大学

外科学(胸心外):中南大学

外科学(泌尿外):天津医科大学

妇产科学:北京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眼科学:北京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 中山大学

耳鼻咽喉科学:首都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

肿瘤学:北京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 中山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运动医学:北京大学

麻醉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口腔基础医学:武汉大学 北京大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四川大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北京大学 山东大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华中科技大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哈尔滨医科大学

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临床基础: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医史文献:南京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方剂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诊断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学院

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外科学: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骨伤科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妇科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儿科学: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五官科学:成都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天津中医学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基础:北京中医药大学 复旦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中西医结合临床:复旦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药物化学:北京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药剂学:沈阳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中药学:北京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药理学:北京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以上就是中西医妇科专业大学排名 中国中医药大学排名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东南网。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