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东南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星际空间专业大学排名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排名,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
天体物理专业大学排名
天体物理专业大学排名介绍如下:
一、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是华东五校成员之一,是我国985名校,天文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为A+。其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是中国天文学顶尖人才的摇篮,拥有中国唯一的天文学一级重点学科。
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我国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的理科顶尖大学,天文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为A+。中科大与南大是我国仅有的2所天文学学科进入A+的高校,其天文学系创立于1958年,前身是物理教研室,授予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目前该系有教职员工约60人,其中教授19人。
三、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是我国顶尖名校,尤其是在理科领域非常强,其天文学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进入B+类。北京大学天文系属于物理学院,创办时间不长,1996年组建的“北京天体物理中心”,2000年天体物理专业正式扩展为天文学系,其天文学系创系系主任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建生。目前天文系设有天体物理和天文高新技术与应用两个培养方向。
四、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华东五校之一,也是理工名校,其天文学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进入C+类。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新增天文学科,物理系更名为物理与天文系。
五、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第一师范名校,其天文学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进入C-类。现在有引力波和星系宇宙学;太阳、恒星和星际介质物理;实验室天体物理;高能天体物理;天文光电技术和应用天文学;天文教育与普及6个学科方向。其中本科设天文学1个专业。
天文学专业侧重于利用物理、数学(力学)知识来研究宇宙中的天体和发展天文观测技术,该专业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导航、航空航天等领域,毕业生可到天文台、研空院所、大学等单位工作。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排名
院校专业:
基本学制:四年 | 招生对象: | 学历:中专 | 专业代码:070802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高素质的空间科学与空间应用领域的研究、设计型人才。本专业毕业 生应是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宽广的自然和人 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级航天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航天 及空间科学和应用领域从事有关天文学与天体力学、深空探测、宇宙和空间环境、空间遥感、卫星 及天文导航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及技术开发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深厚的外语和计算机知识,了解并掌握 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仅具 有很强的从事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的能力,而且能适应现代社会多方面工作的需要,能够成为新 型的科技与管理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责 任感,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
2.掌握系统数学和物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
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扎实的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及基本的实验技能,接受 从事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
4.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了解空间科学与技术发展现状、前沿和热点问题,跟踪学科研 究的最新理论;
5.具有一定人文科学基础,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6.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撰写科研论文、研究报告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掌握资 料查询、文献检索和阅读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
7.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8.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知识领域由空间物理、空间探测信息处理、行星科学、遥感数字图像处 理、大气科学等知识单元组成。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地球科学概论(108学时)、理论力学(54学时)、电动力学(54学时)、宇航技术基础 (36学时)、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基础(36学时)、量子力学(54学时)、数字信号处理(72学时)、空 间探测信息处理技术(54学时)。
示例二:地球科学概论(36学时)、理论力学(72学时)、光学(54学时)、数学物理方法(72 学时)、普通天文学(72学时)、信号与系统(54学时)、控制理论基础(72学时)、天体力学(54学 时)。
示例三:天文学(72学时)、天体力学(72学时)、空间环境导论(72学时)、光电检测技术(54 学时)、光信息技术(54学时)、光学图像处理(54学时)、光学遥感(54学时)、微波遥感(54学 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普通地质学实习、探测技术/遥感/地图学综合实习、生产与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空间物理学实习实验、空间天文学实习实验、空间天气学实习实验、微重力科 学实习实验、空间生命科学和空间地球科学实习实验、空间探测技术实习实验、卫星与空间站应 用技术实习实验、遥感实习实验、测量与地图学实习实验、空间探测信息处理技术实习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0709 地质学类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电磁场与电磁波技术》、《空间探测技术》、《太阳大气层与日球层物理学》、《地磁学与地电学》、《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基础》、《空间物理基础》、《宇航技术基础》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航空航天类企业:航空工程、空间探测、空间应用、空间资源开发、航天技术。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空间科学与技术本科就业方向有哪些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好,本专业毕业生除大部分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外,其余的主要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能源与资源、航天与通讯和国家机关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高级管理工作。
空间科学与技术本科需要掌握哪些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日地空间、行星际空间、恒星空间环境的物理、化学特性等的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科技、产业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空间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7.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对应职业(岗位)
对应职业(岗位)
其他信息: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在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及其它边缘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交叉学科,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包为民院士提议设立。 主要课程:太空探索、地球科学概论、遥感概论、测量与地图学、 城市与区域科学、操作系统原理、数据结构、结晶学与矿物学、 普通地质学、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近代地层学、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脊椎动物进化史、古海洋学与全球变化、空间探测与空间环境模拟、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智能交通系统概论、空间探测信息处理技术等。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技术科学基础和本专业领域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并掌握现在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受到现代工程师和科研技术人员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业排名哪个专业好满意度Top10
如果你正在为选择专业而烦恼,那么读什么专业有前途是值得考虑的。例如,金融专业、IT专业和工程专业等。这些专业毕业后,你可以在各行各业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专业满意度―Top101、专业:电子信息类、评分:5.0、参与人数:13
2、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评分:4.9、参与人数:31
3、专业:天文学、评分:4.9、参与人数:26
4、专业:工科试验班、评分:4.9、参与人数:15
5、专业:理科试验班类、评分:4.9、参与人数:49
6、专业:地球物理学类、评分:4.9、参与人数:14
7、专业:理论与应用力学、评分:4.8、参与人数:94
8、专业:物理学类、评分:4.8、参与人数:20
9、专业:化学类、评分:4.8、参与人数:12
10、专业:安全工程、评分:4.8、参与人数:17
专业推荐指数―Top101、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评分:5.0、参与人数:104
2、专业:统计学、评分:5.0、参与人数:84
3、专业:天文学、评分:5.0、参与人数:34
4、专业:理论与应用力学、评分:5.0、参与人数:23
5、专业:能源动力类、评分:5.0、参与人数:14
6、专业:物理学类、评分:4.9、参与人数:337
7、专业:理科试验班类、评分:4.9、参与人数:175
8、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评分:4.9、参与人数:135
9、专业:理科试验班、评分:4.9、参与人数:131
10、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评分:4.9、参与人数:107
专业推荐人数―Top101、专业:物理学类、评分:4.9、参与人数:337
2、专业:物理学、评分:4.8、参与人数:298
3、专业:数学类、评分:4.8、参与人数:294
4、专业:电子信息科学类、评分:4.8、参与人数:230
5、专业:地球物理学、评分:4.8、参与人数:195
6、专业:理科试验班类、评分:4.9、参与人数:175
7、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评分:4.9、参与人数:135
8、专业:理科试验班、评分:4.9、参与人数:131
9、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评分:4.9、参与人数:107
10、专业:化学类、评分:4.7、参与人数:107
综合满意度1500人投票
评分:4.7
环境满意度1494人投票
评分:4.7
生活满意度1472人投票
评分:4.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部分专业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介绍专业名称:物理学
物理系(2系,原名技术物理系)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建校时即设置的系之
一。首任系主任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施汝为担任。
先后还有马大猷、严济慈、钱临照、朱洪元、曾泽培、王守觉、章综、李荫远、张宗燧等
著名科学家在物理系任职、任教,他们为物理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64年,与生物物理
系、地球物理系、物理教研室合并组成物理系。1978年系调整时物理系保持半导体物理与
器件、低温物理、磁学、固体发光、光学等物理专业。
目前物理系有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凝聚态物理方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方向),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生专业和凝聚态物理、光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和物理电子学四个博士点。其中凝聚态物理、光学是国家重点学科。物理系是国家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和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培养基地。
物理系现有教职工92人,其中教授23人;副高级职称30人。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物理学科从基础到专业一系列课程。
40多年来,物理系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3800多名(其中研究生200多名)。毕
业生遍及全国,已成为各个岗位上的骨干力量。他们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
院院士赵忠贤,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震西、陈立泉、许祖彦,还有著名企业家和国家政府部
门的负责人。目前在校本科生348名,硕士研究生197人,博士研究生89人,代培研究生
195人。
现有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光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超导研究所、光子技术研究所、强激光技术研究所、微电子学实验室、激光生物实验室等科研机构。1996年以来已承担了国家重大基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863高技术项目,中科院创新工程重点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科研任务。郭光灿教授担任国家重大基础项目(973)的首席专家。1996年以来已取得科研成果20多项,获省部级科研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500多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科学介绍学科:工学
门类:电气信息类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字分析、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电子工艺实习、硬件部件设计及调试、计算机基础训练、课程设计、计算机工程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或理学学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学介绍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资源和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全世界共同关心的话题。地球和空间科学的研究领域由地球内部延伸到行星际空间,包括这个广大区域中不同层次的结构和物质组成,以及物质的运动和各种物理化学过程,其目标是以物理或化学为基础,认识我们生活的地球和她周围的宇宙空间,了解地球本身的运动规律和其它星体对她的影响,为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防灾减灾,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科学基础。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教授29人,副教授27人。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是第三世界科学院的地球科学与天文学高级研究中心,空间物理、地球化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固体地球物理为省级重点学科。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的前身地球和空间科学系是1978年重组建系的。实际上早在从1958年科大建校时学院的部分专业就开始招收培养本科生。经过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学院在空间物理、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固体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等专业方向上,科研和教学生机勃勃、成绩斐然。培养的硕士已经超过200人,博士也已有30余人,本科生目前每年都在70人左右。在我们培养的学生中有三人现在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人是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有两人为北京大学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6届地球物理专业毕业生宋晓东关于地球内核比外部地球自转更快的研究被评为1996年度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有多位毕业生在美国和欧洲的著名大学中获得了终生职位。
学院按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地球化学、环境科学四个专业组织教学与科研,能够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招收博士后。
固体地球物理:
运用物理学的各种原理和方法,以强有力的数学和计算机应用为工具,来研究固体地球的整体行为及其内部结构、物质组成、状态和运动规律、各圈层的演化和相互作用等动力学过程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了解整体地球系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行为,为认识和预报地震、火山、滑坡等自然灾害,为资源探测、能源开发、工程建设、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等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空间物理:
主要研究近地和行星际空间的各种物理过程,太阳活动的规律、起因及其对地球环境和地外飞行器的影响。
大气科学:
运用物理、数学、化学的理论和新的探测技术,研究大气运动及其变化的过程、机制与规律,探讨物质和能量在大气中迁移和转化的物理化学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地球化学:
运用现代化学理论与分析技术研究地球内部不同层圈岩石、矿物和流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其演化规律,应用元素和同位素示踪方法解决岩浆演化、变质作用和成矿环境等基本科学问题,认识地球及其表层板块运动的化学地球动力学,探讨在自然条件下各种化学反应的机制等。
环境科学:
运用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地球固体圈层、水圈和生物圈、气圈以及近地空间等各个圈层的具体环境问题进行基础性和应用基础性的研究,包括环境的演化、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安全介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素质、知识、能力全面发展,具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信息科学基础知识,掌握信息安全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应用知识,具备信息安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工作能力的信息安全科技人才,能够在信息安全、信息科学、信息技术及其他相关领域从事信息安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接受信息安全基本技术的训练,具备信息安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素质
思想品德素质: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高度的国家安全意识和信息安全责任心,具有尽职奉献的品德;
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既要具有一定的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修养,也要具有一定的现代世界文化的修养;
专业素质:具有从事信息安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的专业素质,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创业意识。
2.知识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文学、外语、法律、管理和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具有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数学、物理和生物学等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信息安全数学基础、信息科学基础、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具有系统扎实的密码学、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内容安全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并在某一方面有所侧重。
3.能力
学习能力:具有知识和技术的获取能力,具有自学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信息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的基本能力;
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创业意识。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
核心知识领域:信息科学基础、信息安全基础、密码学、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内容安全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信息安全导论(6学时)、高级语言程序设计(54学时)、信息安全数学基础(72学时)、计算机组成原理(72学时)、离散数学(54学时)、数据结构(54学时)、操作系统及安全、数据库原理(54学时)、通信原理(36学时)、计算机网络(54学时)、密码学(54学时)、软件安全(45学时)、网络安全(54学时)、智能卡技术(54学时)、信息系统安全(72学时)、信息隐藏技术(72学时)、信息内容安全(72学时)、数据库系统安全(54学时)、信息安全工程(54学时)、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安全(54学时)。
示例二: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模拟电子线路(60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46学时)、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78学时)、通信原理(60学时)、数字信号处理(46学时)、信息安全数学基础(78学时)、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54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46学时)、数据库(46学时)、计算机网络(46学时)、信息论与编码理论(46学时)、现代密码学(46学时)、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46学时)。
示例三:电路与电子学(64学时)、脉冲与数字电路(48学时)、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64学时)、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64学时)、信息安全数学基础(48学时)、数据结构(64学时)、信息论与编码(32学时)、信息安全导论(32学时)、C++程序设计(48学时)、通信原理(64学时)、操作系统(48学时)、计算机网络(64学时)、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48学时)、密码学(48学时)、计算机病毒(32学时)、通信安全技术(48学时)、网络安全编程(48学时)、信息隐藏技术(32学时)、信息安全法律法规(8学时)、信息安全管理与测评(48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校内实践环节包括课程练习、课程设计、实验课、学生业余科研、科研实践、毕业实践等;校外实践环节包括校外实习和社会调查等。
主要专业实验:信息安全软件基础实验、信息安全硬件基础实验、密码学实验、网络安全实验、信息内容安全实验、创新性综合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或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以上就是星际空间专业大学排名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排名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