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2日,一个无法被遗忘的时间。四川汶川8.0级地震,地动山摇,举国悲痛。
十年,伤口依旧隐隐作痛,但新的生活也继续前行。当年亲历汶川地震的那群孩子已经长大了,他们坚强地活着,努力走出阴影,拥有不同的人生。
这场灾难带来的悲痛从未被忘却,但同样在悲痛里,也有着让人动容的希望……
01
“敬礼娃娃”
郎 铮
在北川灾区一片四周仍在冒烟的废墟上,一个左臂受伤的幼童躺在一块小木板做的临时担架上,用他稚嫩的右手向八位抬着他的解放军战士敬礼。这一幕,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这个“敬礼娃娃”是个3岁的孩子,名叫郎铮,当时是北川县曲山幼儿园的小朋友。
地震过后,郎铮在绵阳东辰学校读书,小学、初中仍在东辰就读。小升初时,郎铮是以前100名的成绩进入了初中。但是,进入初中的第一次考试,郎铮在全年级2500多人中仅考了500多名,在班上更是倒数十余名。那几天,郎铮比较消沉。“后来经过总结,可能是还不习惯,现在成绩在全年级前几十名。”郎铮说,地震时那么多人都坚强地挺了过来,自己也不能因为一次的学习成绩下滑而变得沮丧。
现在,郎铮已成长成一名翩翩少年,每逢节假日,郎铮还会给曾经帮助他的解放军叔叔和医护人员发短信慰问,还会聊聊近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感恩,是我们所有遭受地震灾难的人,学到的最重要的两个字。”郎铮说。
02
长大后,我终于成了你
强天林
2020年汶川大地震时,强天林正在广元市青川县关庄中学读初二。从学校撤离,经过东河口时,突然发生了余震,导致了山体滑坡。这时,恰巧遇到了前来救援的部队,就在他面对滚滚落石手足无措时,一名解放军叔叔冲了过来,用身体为他挡住了砸下来石头。
强天林将这件事牢牢记在了脑海里。
如今10年过去了,强天林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军人,而且还是一名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队员。
他说:初中时我学习成绩并不好。地震后,我的“洪荒之力”被激发,学习成绩从排名倒数一跃成为前几名,顺利进入了重点中学。高中三年,我将所有精力用在了读书上,就在所有人认为我不可能的时候,我成功拿到了国防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而现在,强天林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找到当年的那位解放军叔叔,让他看到自己现在的样子。
03
弃文从理,学习地震知识
何代文
2020年5月12日,何代文正在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的文科班念高三,当时距离高考倒计时还有20多天。那时的何代文是个彻头彻尾的文学迷。
何代文最初的理想是学习对外汉语,去国外教中文。在汶川地震这段煎熬的经历之后,他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却选择了地理专业。对自然灾害的持续的恐慌和无力感让他很想去了解是什么导致了地震,他能够为地震做些什么。由于文科生不能直接报地质专业,何代文先学习了最为接近的地理学,后来在研究生阶段如愿以偿学习了地质。
对外汉语和地质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何代文笑着说,“对外汉语的路很广,国内国外都可以选择,地理就完全不一样了。”在大连学完了地质学之后,他去了当地一家中学实习。谈到为什么要回四川,他只简单地说了四个字,“对,要回来。”
如今,何代文是四川绵阳三台中学一名地理老师。已经从教三年的他,把地理看作一种使命。
04
“可乐男孩”
薛 枭
“叔叔,我要喝可乐,要冰冻的。”十年前,被困废墟80个小时的薛枭用一句话逗乐了很多人。
2021年从上海财经大学毕业后,薛枭加入了可口可乐负责公益活动的部门。从那之后每年薛枭都会前往一所贫困小学,做慈善公益活动。如今,截去右肢的他,已是成都可口可乐博物馆馆长。
回顾过去的这十年,他曾哭过,累趴过,也试图抱怨过,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用乐观的态度、顽强的精神挺过来了。
“就像2020年在废墟里被埋80个小时一样,期间我从没有一刻想过放弃。”
05
舍己救人的微笑天使
杨 琳
汶川地震发生时,杨琳正在教室里上课。教学楼坍塌后,她被埋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利用这个空间,她成功将两名同学推到安全地带,自己却被余震中滚落的石头砸中,动弹不得。
获救治疗期间,她耳濡目染慢慢喜欢上了救死扶伤的职业。在高考填志愿时她报考了四川泸州医学院护理专业,毕业后来到了浙江省人民医院成为了一名“白衣天使”。
刚刚结婚的她,为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识,还在浙江中医药大学攻读本科护理。
杨琳说,从废墟中被救出的那一刻,她也捡起了废墟下同学们未能完成的梦想,她要带着这些梦想继续前行。
06
学成归来建设家乡
王佳明
王佳明来自北川中学,汶川地震时,那里有两栋5层楼高的教学楼垮塌。当时,王佳明与同学老师一起救出20多名师生,还冒着余震的危险给被困同学送水,并将受伤老师护送到安全地带。
地震后,当年读高三的王佳明被保送至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学习。2021年,王佳明本科毕业后参加团中央扶贫接力计划赴西藏支教一年。支教结束后,他又回到清华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目前王佳明已回到四川绵阳工作,他的孩子也将在今年出生。
王佳明说,刚进入清华时,他在学习上遇到很多困难。每到这个时候他就会在学校的图书馆翻查家乡的新闻,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他充满力量。
十年来,王佳明每年都坚持献血。他说,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清华师生的献血量是北京运往灾区血量的六分之一,献血持续了14个小时。受这件事情的触动,他已累计献血12次,献血量4200毫升。
浩劫无情
我们无法预测
但灾难过去后
只要还有希望
只要还相信希望
就一定能从阴霾中走出来
▲汶川县映秀小学学生在新建的校园里快乐成长
如今的汶川
学校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穿越阴霾
梦想在校园琅琅的读书声中绽放
在三尺讲台续写
孩子们
怀揣着一颗颗感恩之心茁壮成长
▲重建后的北川中学
在人们的眼里和心中
情感永远诉说不尽
有喜有泪
有收获也有感慨
十年光阴
更多带来的还是
对家乡的爱
对生命的爱
▲什邡市七一中学教学楼
我们衷心的祝福
这些孩子未来的道路一帆风顺
梦想最终都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