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批次线是高考分数线吗 批次线是不是分数线 是什么意思

今天,东南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高考批次线是高考分数线吗 批次线是不是分数线 是什么意思,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批次线是什么意思

【 #高考# 导语】高考批次线就是高考录取分数线,又叫省控线,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录取分数线,即考生想要上某个批次大学必须通过的一条分数线。下面是 无 分享的高考批次线是什么意思的详细介绍,欢迎阅读参考!

提问:高考批次线是什么意思

回答:高考批次线,准确一点说,就是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又被称之为省控线。高考批次线,其实就是一个排序。每年高考结束后,省级招生办都会将本省的考生分类排序,根据招生计划,按照分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列。高考批次线,一般情况下有几条线,比如,本科线和专科线,有的省份会对本科线和专科线再做进一步细分,分为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和专科一批、专科二批,但是有的省份已经合并了本科批次。批次线对于考生而言,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你的高考成绩没有“上线”,就不可能被相应的高校录取。比如,某高校要求考生的考分必须达到一本线以上,如果你的分数只达到了二本线,你的档案,就没有办法被投档到该高校。

在高考填志愿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名词叫做调档线,对于这个名词,很多同学都不明白。所谓调档线,通常情况下,就是省招生办以招生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中形成的投档,给院线的一个最低投档分数。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你能否被某一所大学录取,首先取决于你的调档线有没有达标。通常情况下,调档线的分数高于批次线。

录取线这个概念,相对比较容易理解。一般情况下,大学在招生录取提档过程中,往往都会超额提档。比如,计划招100人,通常会提105人或120人的档案。尤其是热门高校和热门专业,在报考者踊跃的情况下,一部分人肯定是不能被录取的。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往往采取由高到低的次序来录取,被录取的考生的最低分,就成为了这所高校招生的录取线。通常情况下,录取线的分值高于调档线,调档线的分值又高于批次线。

录取批次的分类

提前批录取院校:含军队院校、武警院校、公安院校、教育部直属师范本科院校、空军招飞、民航招飞院校和有特殊要求的院校(专业)。

本科第一批: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11工程”院校、部省共建的原部委重点高校、经批准参加本批录取的高校(专业)。

本科第二批:为除本科第一批和第三批之外的普通高校。

本科第三批:为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和普通高校的联办校。

专科第一批:为普通本科院校举办的高职(专科)和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专科第二批:为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高职学院、民办高校、普通高校联办校、成人高校和电大的普通高职(专科)。

高考批次线是什么意思

高考批次线就是高考录取分数线,又叫省控线,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录取分数线,即考生想要上某个批次大学必须通过的一条分数线。

一般来讲,一本大学的录取线叫重点线;二本大学的录取线叫二本线;三本大学的录取线叫三本线或本科线;高职大专的录取线叫大专线。每年高考各地的批次线都不相同,主要是由当年的招生计划和报考人数以及当年的高考试题难易程度来决定。

各学校根据自身的投档人数和计划招生人数划定本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各校的投档人数是根据各校在本省录取人数的1.2倍投档,投档以后学校招生办从这1.2倍中以分数和志愿为主,参考学生档案中的其他信息,按计划内人数录取,其录取的学生中最低分就是该校俗称的录取批次线。

各批录取院校都有各自的控制分数线。控制分数线是由各省(自治区、市)招生委员会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的考生中,根据本省(自治区、市)考生文化考试成绩,按略多于某批院校计划录取总数划定的一个“分数”。

批次线是不是分数线 是什么意思

一、高考批次线是什么意思 高考批次线也叫省控线或录取控制分数线,是根据各省市自治区考生高考成绩水平和招生计划,按一定的比例确定的录取新生的各批次、各科类最低成绩标准,录取分数线不会低于批次线的。

二、高考批次线录取批次

录取线的全称是普通高校招生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指省级招生部门根据当地全体考生当年高考成绩水平和国家下达的招生生源计划,相应确定的一个录取新生的最低成绩(总分)标准。

只有高考总分达到或超过这一分数线的考生(通常称“上线考生”)档案,才有资格被招生高校调阅并选择录取。通常“上线考生”人数要比计划录取人数多出20% 左右。各个地方的录取线分科类、分批次确定,科类一般分为文科类、理科类、音乐类(文、理)、美术类(文、理)、体育类等,每一科类又各分为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等等。文科类、理科类各批次的录取线只对文化考试总分作出规定,音乐、美术、体育专业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则同时针对文化考试与专业考试两方面的总分作出规定。

第一批(重点)本科控制线第一批本科控制线又称重点线,参与第一批录取的高校都是重点大学。这是重点院校录取的底线,只有上线考生才有被录取资格。第二批(普通)本科控制线第二批本科控制线又称一般本科线,是所有本科院校录取新生的底线。普通本科院校为数众多,录取新生的总数也很多。第三批本科控制线参与这批录取的院校主要是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的本科部分。

高职专科录取线线上考生才有资格参加高职专科的录取,这条线通常又称大专线,其实又是当年该地高考的最低录取线。录取最高分是指高校在招生年度在某一招生地区录取的成绩最高一名考生的分数。最高分在考生填报志愿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考录取线的划定,一般来讲,按照120%的比例进行划定。比如某年某个省的一本批次的大学文史类招生计划是10000人,在划定录取线的时候,按照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排到第12000(120%比例)名考生的时候,这名考生的高考成绩就是该省当年的重点线,如果有同分考生,其分数也算累积。这就是录取线的划定方法。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的划定方法也是这样的。

录取线划定后,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进行分类,考生想上 一本大学 (重点大学)就必须先过重点线;想上 二本大学 就必须过二本线,想上 三本大学 就必须过三本线,以下类推。这就是各省的高考录取线。

高考的学生的分类主要有文科生、理科生、艺术生、体育生。

从高考录取的方式而言主要有:

1、文科生

2、理科生

3、保送生

4、自主招生

5、单招生

6、艺术特长生

7、高水平运动员

8、美术生

9、音乐传媒生

10、体育生

11、军事、公安、武警、飞行、司法、国防生、

12、共建生。

三、批次线、投档线、录取线分别指什么

批次分数线

批次分数线就是各省按照录取批次所划定的最低分数线,又称省控线、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是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划定的各批次最低投档分数标准。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模式:

1、绝大多数地区是按高校划定批次,如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对应的就是 一本大学 、 二本大学 ,相应的批次分数线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本线、二本线。招生院校只能在本院校所在批次分数线以上录取考生,换而言之,考生的高考成绩只有达到批次线,才有可能投档到该批次的高校,由高校选择录取。

合并本科批次的地区,将不再设置一本线、二本线,只设本科线,同时新增了“自主招生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自主招生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与一本线相差不大,主要是为了弥补取消一本线后,自主招生中关于考生成绩不低于一本线的功能需求,在志愿填报中可当做一本线进行参考。

2、浙江省特有的录取模式,不按高校划定批次,而是按高考成绩将考生划定为三个批次,每个批次的最低分数线称为一段线、二段线、三段线。一段线优先投档录取,而后是二段线,再后是三段线。

投档分数线

投档分数线又称调档线、提档线,是志愿投档过程中院校调档的最低成绩标准,考生如果在志愿中填报了某高校,且高考成绩在该高校投档分数线以上,就意味着考生志愿投档成功。投档分数线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以招生院校为单位,按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如105%或120%)确定,大于或等于所在批次分数线。

举例,某一本高校在某省计划招生理工类30人,而本科一批实际填报该校且高考成绩在一本线以上的有80人,省招办按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确定投档人数(此处假设为120%,则投档人数为36人)。这80人中高考成绩前36位的考生将获得该高校的投档资格,而其中排名第36位的考生分数便是当年该高校在该省理工类的投档分数线。

录取分数线

录取分数线是各高校各专业最终录取的最低分数。考生顺利投档进入高校后,高校会按填报的专业进行分类,再按专业计划招生人数进行择优录取。录取分数线一般会高于投档分数线。

举例,某省在某高校成功投档的考生中,填报工商管理的共有10人,而该高校该专业当年在该省计划招生人数为5人,则这10人中成绩前五的考生将被该专业录取,剩余的5人中:服从志愿调剂的,将调剂到其他专业,再确定录取结果;不服从志愿调剂的,将直接退档。而该专业录取的5人中,成绩第5名的考生分数,便是当年该高校该专业在该省的录取分数线。

高校录取分数线一般只会公布全校在各省文理分科的录取分数线,部分高校会公布具体专业的录取分数线。 ;

以上就是高考批次线是高考分数线吗 批次线是不是分数线 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东南网。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