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49万人。相比2021年727万毕业生增长22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就业难”被毕业生、家长以及媒体广泛关注。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高质量的就业,就业能力是衡量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教学绩效的重要指标,是用人单位甄选毕业生的根本依据。实际上,“600所地方本科高校转向应用技术型”,也是因应于就业市场的新要求而做出的新动向。因此,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路径,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对于应用型本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根本任务
高等学校分为以学术与研究为主的知识创新型高校和以技术和技能为主的应用创新型高校两大类。就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其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高校应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从深化创新创业的角度而言,应用型本科高校亟需对教育教学进行根本性改革,即围绕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特别是应当将传统的学业活动转变为创业活动,使大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同时也应成为创业实践的演练过程,组织大学生直接参加一线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以便大学生在实践中整合自己各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使之成为实际创业能力。
以系统培养创新能力为起点
所谓“创新型人才”,最核心的要求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型人才的独立思考,是受社会责任约束的独立思考,也必须有再学习做支撑。独立思考的同时,也要有团队合作意识,并通过高效沟通,将独立思考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创新创业。创造和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良好机制与氛围,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当前主要任务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通过激励机制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意识对于创业能力的形成和创业实践活动具有动力作用。创业意识绝非心血来潮,也不能一蹴而就,它是创业者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培养、积累和升华的结果。大学生有了创业意识就会促进其形成坚定的创业信念,从而促进他们提高创业能力,积极投身于创业实践活动。这种创业意识越强,其效果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