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业解读> 就业前景

2020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人群画像报告 如何找到好工作

史上最难就业季四连击!自2021年国内大学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7百万之后,从2021年的749万到2021年的765万再到今年的795万,毕业生人数年年递增之下,就业之难似乎也成为了一种新常态。近日,在即将进入一年一度的秋招季之际,中国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和国内领先的在线教育平台网易云课堂以及微博职场三方联合发布202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人群画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究竟哪些人就业特别难?他们花了多长时间又是怎样实现就业的?未来他们面临着哪些新难题?报告抽样调查了上万名正在求职或找到工作不久(两年之内)的应往届大学生,并结合前程无忧数年积累的相关大数据,利用双方强大行业分析与数据处理能力,勾勒出了大学生们就业难这个特殊人群的基本特征,旨在为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即将走上社会的毕业生以及已经走向社会的职场新人们提供专业化的参考与建议。

一、五大专业亮红灯 三大因素增加就业难度

202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人群画像报告》显示:被调查人群中有超过21%的大学生找工作比较困难,平均求职过程接近5个月;超过35%的大学生求职非常顺利,平均求职时间仅2个月。令人揪心的是,求职难人群的平均心理薪资要比求职顺利者的平均薪资要低1000元左右。

人群画像方面,数据显示这个群体主要为男性,学历主要为一般本科(二本居多),他们找工作的目的地大多为一二线城市,但却主要来自于二三线城市。另外就业难人群中单身比例更大,单身人群占比超过71%;对比来看,就业比较顺利的人群单身者只占50%,而已经结婚的比例也达到了近7%。

除了这些基本画像之外,这次调查报告显示:三大重要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就业人群求职过程的顺利与否,分别是个人所学专业、个人性格与自信、出身家庭。

1、求职者所学的专业是求职顺利与否的一个直接相关因素。

报告调查结果显示,相比学校而言,专业区给就业大学生群体造成的压力更大,而在国内高校目前数百个专业中,这次抽样调查结果,最难就业的专业前五分别为:历史学、经济学、土木工程、美术学以及工商管理;而比较容易就业的专业前五位则为:计算机类、交通运输类、电气与自动化类、中国语言文学以及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报告发布方表示,就业难问题突出的专业,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选择该专业学生众多,市场上对该专业的岗位需求仍然处于供大于求,比如处于最难就业专业排行榜的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这两个专业就是如此;二是该专业毕业生绝对数目虽然少,但专业就业面比较窄,需跨专业求职的现象比较普遍,如历史学等无疑就是这类专业。

2.、求职难易程度与个人性格也有很强的关联。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人群画像报告》中指出,在就业难人群中,天秤座与天蝎座占比最高,但这两个星座的创业人群也属于最多,或许天秤座纠结犹豫的性格与天蝎座冷冰冰的外表成了他们在求职路上的绊脚石。

与此对应,在求职顺利人群中,处女座人群高居榜首,其次是水瓶座和摩羯座。处女座的细心与严谨、水瓶座的聪慧与创新思维以及摩羯座的踏实或许成为了他们被招聘单位HR看中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中还特意安排参与调研的求职者们对自身的颜值/气质/身材进行自行评分,其中选择自主创业者人群给自己出了最高分,而就业相对比较困难的人群对自身的外貌评分最低。网易云课堂数据分析师认为,就业难人群对自身外貌的低评分或许是基于事实,也或许是被调查者不自信或者更为内向的表现。

3、求职难易程度与家庭条件存在一定关系。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通俗来讲,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今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的一段话,戳中了很多人的心,也引发了公众对教育“阶层固化”论的担忧。而这次的抽样调查报告也显示:除了入学阶段,就业阶段求职难易与家庭条件存在一定负相关关系。求职难人群的成长条件更为窘迫,88%以上的求职难人群表示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为“冻不着,吃得饱”或“比较窘迫”;而求职相对顺利的人群中,超过20%以上表示,自己的经济状况为“有点闲钱”或者“非常富裕”;而从被调查人群“学生时期父母提供的生活费处于什么水平”这个指标来看,也侧面印证了这样的观点,求职难人群中超过57.5%的人表示,生活费在1000元以下,而求职顺利人群中60.7%的人生活费在1000元以上。

相对比较良好的家庭条件,也给求职者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或者人脉资源。报告显示,求职人群中选择“创业/自由职业”这部分的人群中家境不错的占比高,选择自己的经济状况为“有点闲钱”或者“非常富裕”的超过了一半;另外求职顺利的人群中,表示“家庭/亲戚提供了有价值的帮助或者建议”的占比超过了40%,而求职相对比较困难的人群,这个比例下降到了不到25%。

二、大学生就业2-3个月为最佳时期

求职过程中,有没有最佳的时间窗口?《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人群画像报告》给出了答案:从秋招季开始的2-3个月为最佳时期。

报告发布方指出,求职人群的求职难易程度与求职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就业难人群中,平均求职时间约5个月,其中21.8%的人求职时间超过6个月,7%的人一年以上都没有找到工作。而求职顺利的人群平均求职时间仅为2个月,其中,有64%仅不到一个月。

找工作更宜速战速决,本次调查中在2-3月内找到工作的求职难人群占比最高,达到了37.1%。

在求职期间投递简历的数量方面,55%的学生投递简历数量在10-30份之间,23%的学生投递了30-50份简历才找到工作;在面试次数上,47%的应届生求职期间共参加了5-10次面试,24%的学生参加的面试次数在10次以上。这两个数字与求职时长形成呼应,大体也反映了就业难人群的构成比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求职难人群的平均(心理)薪资为4915元,而求职相对顺利的人群的平均(心理)薪资为5943元,明显高于求职困难人群。

报告方指出,这与大多数用人单位的校招集中在这个时间段有着很大的关系。秋招期间,是高校宣讲会和招聘会的高峰期;而春招,相对秋招来说较少,有时只有秋招的三分之一。建议大学生应尽力抓住这个时间窗口,多做一些尝试。

三、拒绝隐身族 就业难人群应避免这些坑

如何才能在就业窗口期,牢牢把握住机会,202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人群画像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给出了三大建议。

1、细节很重要,重视求职的两端。 这次调查报告中发现,就业难人群求职失败更多不是发生在笔试环节,求职过程中的前后两个环节 -- 简历环节、面试环节被刷比例明显更高,表示问题出在简历环节“投出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的占到了41.5%,表示问题出在面试环节“面试总发挥不好”的占到了34.1%,而“笔试之后就没有下文了”的只占到了8.5%。

报告发布方之一前程无忧分析师表示,相对于笔试考察的硬知识和技能而言,制作简历和面试发挥更加注重的是求职者的准备细心程度与心理,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训练与准备予以改善。

2、对“大学隐身族”说不。 据报告显示,就业难人群中,超过55%的人群认为自己在大学期间并无存在感,通过打游戏、看电影、玩乐等方式度过了大学生活;而对于顺利求职的人群而言,以这种方式度过大学生活的人群比例降到了30%,并且他们当中45%人表示在校期间或是学习成绩优异,或是拥有丰富的社团生活与实践经历。

另外,在校期间参加过实习也成为顺利求职的助力加分项。在调研的就业难人群中,有32%的人群没有任何实习经验,并且有约57%的人群表示在校期间出现挂科的现象,其中有约10%的人属于经常挂科。而在求职顺利人群中,有超过八成的求职者有过实习经历,并且有3段以上的实习经历的人超过15%。有实习经历的毕业生获得的工作机会明显高于无实习经历的,实习经历多的工作机会明显高于实习经历少的。

3、先就业再择业 技能傍身最重要。

就业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对于就业难人群,保持健康的心态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先就业再择业”不失为一个实现的策略。

此次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求职难人群首份工作和专业对口的比例更低,近一半求职难人群选择了先就业,之后选择继续学习技能,实现职业转型或者再寻找新的工作,重回本专业。数据显示,在就业难人群中“第一份工作与求职者在校所学专业对口/相关”的只占到了53%,而求职顺利人群中这个比例占到了70%以上。

虽然今年毕业生人数再次创新高,就业压力凸显,但从整体趋势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兴行业的蓬勃发展和良好创业创新氛围, 202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人群画像报告》预测整体就业率与毕业生收入都将保持平稳发展,相关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也表明,近年来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高于城镇居民平均水平,且高等教育在毕业3年内回报明显,比如2021届大学生毕业3年后平均月收入与其毕业时相比涨幅为84%。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