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东南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哪些高校做到教授治校 香港大学的教育制度和就业问题剖析,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
鸡西大学
鸡西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并备案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公办)。面向全国招生,毕业生面向国内外就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含留学生)10000余人。现任党委书记朱云武(经济学博士、研究员)是政府表彰的优秀事业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校长于凯生(管理学博士、教授)是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高等教育专家、律师、高级职业指导师。学校依法办学,特色突出,在全国享有盛誉。
学校坐落在鸡西市市区中心,和平大街把学校分成东西两个校区,占地10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藏书90.4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亿元。是省级花园式学校,全省师德建设十佳标兵单位,拾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省级平安校园,是全省同类院校综合办学实力最强的院校之一。国际影视明星李冰冰,就是从鸡西大学走出去的四万多名优秀毕业生的代表。
地理位置优越。学校所在地??鸡西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毗邻俄罗斯,是具有浓郁俄罗斯风情的边贸和绿色生态旅游城市。有烟波浩淼、气势磅礴的亚洲最大界湖??兴凯湖;有孕育名传中外战争遗址珍宝岛的中俄界河??乌苏里江;有距今6000多年历史的满族文化发源地遗址;有号称“东方马其诺防线”的二战终结地??虎头军事要塞遗址。民用机场开通多条国内航线、三条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往返俄罗斯的国际班车、两个国家陆路口岸,构筑了四通八达的国际国内交通网。
育人理念先进。学校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每学年实行“三学期”制,每周只休息一天,三年学制相当于享受四年学制的本科教育。培养模式独特,通过校内“学中做、做中学”、校外“工学结合”和校内外“订单式”,培养“合格+特长”毕业生。学生人人有绝活,毕业人人能就业。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实行专家治校、教授治学。现有教授108名、副教授93名,博士后1名、博士15名、硕士186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3名,学科带头人14名;聘请校外40余名知名专家为学校兼职教授,多名美、英、日、俄、韩、德、法等国外教常年在校工作。
专业设置齐全。学校设有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东方语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理工学院、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文法学院、西方语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11个教学单位。开设采矿、测量、化工、机电、电气、机械、数控、建筑、英语、日语、俄语、韩语、文秘、会计、物流、金融、法律、国贸、旅游、学前、新闻、美术、音乐、体育等50多个专业。
教学设施一流。教学主楼、实验楼、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国际交流中心、图书信息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人才交流市尝塑胶运动尝体育馆、艺术馆、综合俱乐部、学术报告厅等一应俱全,各专业均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数字化监控网络遍布校园各个角落,彰显了雄厚的办学实力;数十个职业技能(从业资格)考试(鉴定)中心,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国际合作办学领域广泛。多年来,学校与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德国、新加坡等国高校在互派留学生、实习生、师生互访、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开展合作,想出国的学生可专本衔接、专专衔接,到国外本科高校或专科学校继续学习深造,毕业后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国内专科毕业证和国外高校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或专科毕业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出国深造。
毕业生就业渠道广阔。学校先后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在全国高校中最早建立了自己的毕业生就业全国信息网、人才交流市场,实现了大型招聘月月搞、专场招聘周周办、就业推荐天天做。采取订单式培养就业、提前顶岗就业、依靠双证就业(毕业证、职业资格证)、专升本、国际合作办学、三支一扶就业(支农、支教、支医、扶贫)、参军、支援西部就业、双选会推荐就业、扶持创业、联合培养就业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毕业生专业特长突出,薪酬待遇高,岗位升迁空间大。
生活设施齐备。学校设有专家公寓、留学生公寓、十六幢学生公寓、四个国家A级标准学生食堂、校医院、洗浴中心、洗衣房、平价超市、虚拟电话网等,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条件。
校园环境优美。学校被誉为最具文化内涵的校园。工作、学习、生活场所按文化办公室、文化教室、文化走廊、文化寝室标准建设,书声琅琅,书香满苑;园林风格的校园,文化景观随处可见,花、草、树相映成趣,静雅美观,令人流连忘返;夜晚的校园,华灯绽放,流光溢彩,是城市的标志性景观。
贵州工程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贵州工程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想必大家都很想了解,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仅供参考。
贵州工程职业学院怎么样好不好
学校很好。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680余人。学校占地面积700亩,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学院现有建筑工程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大数据与智能学院、交通学院、社会体育系7个二级院系;学校校园网及教学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完善,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越。
学校购置有纸质图书20万册,建有30万册的电子图书。到2019年,纸质图书总量达到80万册以上,电子图书达到100万册以上,中外文期刊达到500种以上,建成较为完善的中外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使实体与数字图书馆有机结合,实现文献载体多元化、馆藏文献数字化、文献传递高速化、工作手段现代化。
贵州工程职业学院简介
贵州工程职业学院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领导班子具有丰富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经验,院领导中有5名教授,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具有专家治校,教授治教的优势。现有教师51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99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55人,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76人。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以“探工程之理、索职业之道、塑时代新人”的办学理念,秉持“厚德重能知行合一”的校训,积极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加强内涵建设,持续提高办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办学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和创新创业环境。
香港大学的教育制度和就业问题剖析
计划去香港留学的学生和家长,在选择高校和专业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些困惑,那么究竟该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更有前途呢?香港大学的教育制度究竟是什么样的,毕业后有前途怎样?下面就看看专家的剖析。
香港大学教育模式如何,香港大学前途又怎样?
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一个好的发展前途,上香港大学的目的更是为了一个好前途!那么香港大学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呢?读完香港大学前途如何?这篇文章将给你带来帮助!
作为与内地完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体制中发展起来的香港高校,虽然受到了内地考生、家长乃至有关学者的热捧,但它们具体情况,实际上大多数内地人并不了解。它们究竟是怎样的学校,奉行怎样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体制?学生在那里会受到怎样的教育和训练,又会向哪些方向发展,有怎样的前途?
特别是,已经有人指出,今年是中国加入WTO时承诺开放教育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教育市场的全面开放,已是不远的事。了解香港的大学是怎样运作的,就显得更有意义。
目前在香港,一共有8所大学,另外还有许多学院。这8所大学是:香港大学、中文大学、科技大学、理工大学、岭南大学、浸会大学、城市大学和教育学院。其中前三所,实力最强。
香港大学正式成立于1911年,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也是香港8所大学中历史最悠久的。它与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仅有的2所综合型大学,包括了建筑学院、文学院、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等10所学院。在2004年英国《泰晤士报》公布全球最佳200所大学中排名第39位。
而香港中文大学,是由四所书院组成的。除资源分配、招生政策等由本部中央管理,各书院行政独立,享有书院文化发展的自由。这四所书院都有其各自的背景。像新亚书院,就是由一批着名学者钱穆、唐君毅、张丕介等创立的,成为当代中国,特别是在历史、文化学科的一个学术重镇。崇基学院由于是香港基督教教会代表所创办的,因此受到了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与前两所大学不同,香港科技大学的历史非常之短。它创立于1988年,于1991年10月才正式开学。但是,在短短十几年里,它已在《泰晤士报》的全球最佳200所大学排名中,位列第42名。从办学模式上讲,科大模仿了美国公立大学,其75%的教师在北美62所一流研究型学府中取得了博士学位。
在香港,一般来说人们会认为老牌的香港大学是英式教育的代表,中文大学,则饱受中国文化的浸泡,而后起之秀科技大学,是典型的美式教育。然而,香港教育研究所所长,香港中文大学的卢乃桂教授认为,应该说它们现在都是在探索自己的道路,是混合的、港式的教育模式。
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这样向本刊记者表达他的办学理念:重视人文精神和科技成果的相互配合,提倡学术自由、表达自由、信息流通自由。我当校长快11年了,我的治校理念很简单,就是让学校更像一间大学。
而中文大学的副校长郑振耀用更简洁的话总结他们的办学理念: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
香港的8所大学均属于公立大学。每所大学都是通过有关的香港法令组建的。该法令总体上规定了大学的权利和责任、特权和构造,而这些规定的修改权只属于香港立法会。
大学办学的资金也主要来自于政府的投入。根据香港大学官网资料显示,2003~2004学年度有64%的办学资金来自于政府支持,14。9%为学费,还有7。9%是社会的捐助。香港中文大学官网的资料也显示,2004~2005年度来自于政府支持的经费占到了总数的62。1%。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部教授、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丁学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香港政府设有一个专门的大学拨款委员会,通过不定期的研究评估,分配政府的教育拨款。政府的财政拨款,一般用于学校日常运作;而社会捐助部分则一般用于具体的某项事务,例如设立某项奖学金,建立某个研究所,修建某项设施等。
虽然8所大学均属于公立性质,但政府并不直接参与管理。郑振耀介绍,依据香港法令规定,大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校董事会。校董会主席由香港特首任命,董事会成员也需由主席提名,并经特首批准通过。这些成员中,有超过一半是校外的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的人,例如,立法会议员、工商教育界知名人士等。来自校内的董事,则由校长、各学院院长以及一些着名教授组成。目前香港所有高校都会把校董事会成员控制在30名以内,并且每名校董都有其固定任期。
学校中最重要的决策均要通过校董事会。例如聘请校长,就是由校董会成员组成一个专门的'小组,在全世界内进行公开招聘。
但学校日常的大部分工作,尤其是学术、教学上的工作,都是由教务委员会来处理。教务委员会全部是由教授和学生代表组成,其中教授占多数。只要是在教务方面的决策,校董会都会尊重教务会的有关决定。因此,郑振耀把其称作:教授治校。
丁学良在其着作《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一书中介绍了科大教师的聘用过程。每当有空缺职位时,该系会成立专门的录用委员会,并在多家英文和中文的专业期刊公布招聘信息。委员会由资深和资浅的教员搭配构成,经过几轮筛选和无记名投票后,选出候选人,有关的结果和系主任的意见经由学院复议,最后报学校批准方可聘用。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现任教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的刘继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香港高校新教师的聘用,均是采用合约制,一般是3年一签。
除了教师招聘制度,香港教师的评审制度也非常严格。郑振耀把教师的评审、晋升指标归纳为4点。首先,是教师的学术成就;第二,是他的教学水平;第三,是教师的社会服务;这其中包括参与不同的社会机构,例如政府的一些咨询会议、专业团体的工作,而这些都是非牟利性的;第四,就是对学校、书院、学院所做的贡献。而有关的评审也是由教员组成的学术评审委员会完成的。
香港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系的大一学生金韬,目前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参加一项自费的暑期交流活动。快要考试了,我大部分时间都留在屋里复习《流体力学》,不过抽空儿也去了一趟拉斯维加斯。这次暑期交流的机会是她从学校寄给每一个学生的电子邮件中获知的。而学校一般都是通过电邮的方式把各类实习、交流机会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只需填写有关的申请表,就可以参加这样的交流活动。
在香港高校,这种国际交流是非常习见的。据郑振耀介绍,中文大学每年有2400多个各种不同时间长度的国际交流名额提供给本科生。中文大学已与180多所着名的海内外学府开展学生交换计划,其中就包括哈佛、耶鲁、康奈尔等世界顶级大学。
港大、科大的情况与中大的情况基本相似。据资料显示,3所学校每年的学生交换计划均不少于400个名额。香港理工大学潘宗光告诉本刊:我们每年有500个交换生名额。交换的学校一半在内地,一半在海外。我们的目标是帮助我们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每人都有一次离开本土的机会。这个目标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一半。
世界各地的学生也在涌进香港校园。用科大人文社科部读研究生孙元嘉的说法,你随时可以看到各种不同肤色的人,连老师的构成也是多元的。
在港大2004~2005年度的官方资料中,在1万多名在校生里,有超过1000名的非本地学生,来自世界上35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段海燕是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大四的学生,大三时曾去香港中文大学做了半年的交换生。在中大期间,她选修了高阶德语课。令其深感佩服的是,老师是个德国人,德语和英语的水平自不待言,就连广东话和普通话都转换自如。
在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化学系读二年级的张怡也非常感叹:就连我的1门选修课——《中国历史》的老师,都是耶鲁大学毕业的博士。
据郑振耀介绍,中大的教师都是从全世界公开招聘的,95%的教师拥有国外名校学历。郑认为,每一名从国际名校归来的老师,都会有他的国际联系网络,从而也就使得学校能够跟世界各地的知名大学,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这样,我们的课程、教学、管理等都会有着很好的国际性的背景。
国际交流,不单单体现在人从国外来。所有曾在香港高校求过学的人,对于学校信息资源的丰富与快捷都深有感触。香港大学博士、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的隋玉杰副教授告诉本刊,香港高校的书资料系统非常全面,尤其是国际领域的最新成果,可以随时检索到。
有些需要付费才能看到全文的文章,只要你提出申请,学校都会马上帮你转过来,在这方面学校都有相应的补贴。
刘继同教授对此也深有体会。他记得一本名叫《社会政策》的英国学术期刊,在中大书馆中,甚至可以查到从20世纪初创刊以来的每一期。
香港高校与国际接轨的,不仅是英语授课。在课程、教学方式等方面,都采用了国际主流的方式。
与内地的学分制不同,香港的学分机制相当灵活。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学到更为广博的知识,并且加强自学的能力。郑振耀把这种教育方式称为通识教育。具体来讲,如果是按照3年制来算,中大学生要修满99个学分,其中基础课和必修课最多不超过70多学分,剩下的学分都用于其他的选修课程。而且,即使是必修课,其大部分也可以由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上哪些课以及在哪个学期上。郑振耀说:这样,学生不会把全部的学分放在主修方面。而选修课涵盖了全校的几百门课程,这其中包括了文化传承、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等很多方面。
对于这种自主选择权,就读于香港大学数学系三年级的本科生周的感觉是很松快。由于头两年只有5门必修课,于是周选择了很多金融、投资方面的课程。
这样做,对于学校教师,也是一种压力。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鸣,曾赴香港中文大学做过访问学者,他评价说,由于学生的这种选择自主性,不能够吸引学生的课程,就无法开设下去。
除了学分机制外,香港高校的课程设置也相当灵活。曾赴香港大学交换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本科生韩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除了一般性的讲授课外,香港高校的课堂还会安排专门的讨论课。这种讨论课常由助教主持,采用小班模式,一般只有约10名左右的学生参加。在每堂课结束时,助教会布置下一堂的主题,列出要看的书目。在下一堂课,通过观察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和提问学生,来判断每名学生是否认真地完成了任务。如果没看过那些书,你就根本没法参与到那些讨论中。韩颖说。
香港高校的课程数量虽然不多,但韩颖介绍,由于学校十分注重考核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因此每名学生的工作量非常之大。港大期末考试的成绩通常只占总成绩的40%左右,而其他考核项目包括出勤、平时作业、期中考试等等。
这里的理科生更是辛苦,压力大、作业多,每天熬到夜里两三点是很正常的。韩颖说。
张怡的学习也非常紧张,几乎每周都会有考试。记得有一门实验课,最后的总成绩就是由10次考试的分数加总得出的。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他们的前程很让校方欣慰。以香港中文大学为例,在该校就读的内地本科生毕业后,约25%的留校读研,20%拿到奖学金去国外继续深造,30%多留在香港工作,14%选择了回内地工作。而在香港科技大学,该校2005年毕业生中,92%毕业生在8月份以前就拿到了offer。而选择就业的学生,平均月收入为11554港币。
用郑振耀的话来评价:我们培养的人才不是某方面的专才,而是通才,他们在各个领域都能够成为领头人。我相信,他们具有在香港、内地、乃至世界任何地方工作的能力。
在香港高校读书,社团活动是其校园教育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中最为独特的是它的Hall文化。这里的Hall就是指学生居住的宿舍楼,学生会以它为单位组成社团。也许你不属于系的社团,也许你不属于院的社团,但从你一进校开始,就一定属于某个Hall的社团。张怡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Hall中的事务都是由学生自主解决的,每个楼层都会有楼长、副楼长,负责学生生活的管理。譬如规定晚上12点开楼会,如果你不来,楼长会点名批评,还会找你谈话。如果几次不参加Hall里的活动,就会渐渐难以融入他们的生活,甚至被赶出Hall。韩颖说。
每栋Hall都有不同的风格,学生在参与、组织Hall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出很强的领导能力,也培养了的团队感。我们那个Hall的社团名叫冰川舍,据说是因为楼里的空调特别猛。张怡说。冰川舍平均每2周就会举行一次活动,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比如各种运动比赛,有时是楼内各层间的竞争,有时是与其他社团的比赛。张怡觉得最有意思的是,每到期末考试之前,冰川舍都会组织一个烧猪大会,祈祷大家在即将来临的期末考试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烧猪会结束,同学们共同分享众多的美食。
韩颖住的伟伦楼中,有一个传统节日伟伦节。即每个楼层包装一个楼花,最后参加评选,看谁获胜。同学们拍专辑并录制成CD和录像带、送海报和小礼品、派传单……有好几轮攻势,真的和包装一个明星差不多。韩颖的楼友当时是参与的主力之一,每天上午8点多就起床出门了,而第二天早晨五六点才会回来。那次我们楼层最后获胜了,所有人都抱在一起哭成一团,非常感人。韩颖说。
对于香港高校丰富的社团活动,郑振耀认为这在学生的个人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香港高校里,学生需要自己去解决很多问题,筹备很多事情。在中大有200多个学生社团,而这些社团的管理都完全是由学生自主进行的。他们的参癣竞癣拉票,乃至筹备活动都是由自己来解决。学校提供给学生一个非常宽松、自由的环境,引导和启发学生自由的成长。他认为,这也是学校全能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来自上海的王净先后就读于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他曾做过系学生会的执行委员,对港校社团活动感触颇多:社团活动的经费是由学生会拨款,而学生会的钱是由港府提供的专项资金,学校是不能随便砍掉的。
但韩颖也向《中国新闻周刊》指出,这样的Hall文化并不是人人都能承受的。有些学生宁愿每天赶很远的路在校外住,也不愿住在Hall。因为真的很花时间!说实话,有些内地学生并不太能够接受这些。
我觉得港大这里的确开放、自由,有次见到数百教职工在书馆前搭台抗议,痛斥学校没有诚信、不守诺言,而从港大学生的反应来看,他们已经司空见惯了。韩颖在港大交换期间,深深感受到了香港高校内这种平等的对话空间。那时,大家对Hall旁的食堂服务不满意,于是学生自己组织群体签名,要求学校做出改善,而最后食堂果然改制了。她说。
港大学生周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每间餐厅合约期满,都会由餐厅附近Hall的同学投票,来决定其去留。
在香港高校,各个Hall常常会有夜话和糖水会,为了想要更深入的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对校政的意见,校长每学期都会到各个Hall参加这种气氛融洽的夜话活动。学生既能够在这样的场合向校方领导表达意见,也可以从长者那里了解到学术和生活的经验和体会。
由于香港高校预计在2012到2013年,将本科阶段由三年转为四年制,加上学校正常的规模扩张,很多学校正面临着在校生要大幅增加的压力。为了缓解这方面的压力,中大校方提出将部分学生宿舍由两人间改为三人间。
由于涉及学生切身利益,校方先是公布计划,然后就这一提案在校园中进行广泛的意见征询,所有学生都收到了学校相关的电子邮件。同时,学校还在每个书院都设立示范单元,让学生去参观,实地感受三人间带来的变化。
但是,在意见征询中,学生会持反对意见,认为这种改制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同时,有人提出,部分宿舍的改制,增加的床位有限,成本还很高。最后,学校宿舍管理处认可了学生们的观点,就取消了这一计划,并随即再次发送电子邮件告知学生。
这样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公民意识的培养和民主政治的养成,有助于培养未来社会的领袖人才和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杨东平如此评价。
以上就是哪些高校做到教授治校 香港大学的教育制度和就业问题剖析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