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在不自律面前任何神方法都显苍白
高考复习:在不自律面前任何神方法都显苍白
我们的文章里很少发那些所谓用来解题的“神方法”,或者像那些如何短期内突破的技巧,甚至是状元的建议都很少发,只是偶尔给一些优秀的学生一些学习和考试方面的建议。当然在这样的一个年代,越是“神方法”越是受到众多考生的欢迎。
可从现实上来看,又有多少学生真正能用上的,特别是对那些没有自学能力,甚至连自律都很困难的考生来讲,这些仅仅是“华而不实”的内容,相反更让他们坚信会有一种更加神奇的办法能让自己成绩快速提升。众多的学生一直苦苦寻找,苦苦等待,甚至在不自律中等待,到头来等来什么可想而知。
孩子,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就没有人能欺骗得了你。
有这样的一篇作文材料:
一只猴子在上帝面前哭诉,说不想做一只猴子,想变成一个人。上帝问它想好了没有,它立刻作坚定的回答,想好了。上帝笑了笑,随后叫来两个天使,让天使把猴子身上的毛先拔掉,天使才拔了几根,它就痛得嗷嗷叫,它受不了,坚持不下去了,赶紧向上帝求饶,不想自己变成人,还做一只猴子吧。
通过这则材料,不难看出,很多人想取得收获,但是吃不了那个苦,也坚持不下去。现实中,有多少考生在复习阶段手里离不开手机,甚至没日没夜的上网聊天,偶尔想到自己的成绩,觉得真的要改变了,可是三分钟热度,很难坚持下去。很多学生没有体系,没有思考和坚持,看到微信里或者其它网上关于提升成绩的神方法眼睛一亮,赶紧下载、收藏,甚至很少有拿过去实践一下到底看灵不灵的,很多人都懒得这样去做。
很多时候,对手也许并不强大,很多人往往都是输给了自己。懒惰、拖延、没有坚持的习惯、眼高手低、无视时光在流失、把握不住机会、偏激、幻想、爱找客观因素。。。。。。尽管有的人家庭很好,或者拥有很好的资源,那么正是以上的那些不足,给你很大的阻碍,导致你错过了很多机会,俗话说,过错不可怕,可拍的是错过。错过的原因不是因为时间流逝的快,也不是因为机会本来就不多,而是你自己的不自律。
一个社会处于转型阶段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过渡,例如说中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经历春秋战国漫长的时间,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又用了上百年,在过渡的过程中有无数的先驱者,他们思考、探索、经历了流血牺牲。改变是需要代价的,包括现在,国家很多变革,领导人都抱着“断腕”、“割肉”的想法,要不就很难进步。那么对于很多所谓的“学渣”来讲,要想变成所谓的“学霸”,仅仅是三分钟热度,或者是从那地方弄来所谓的“神技巧、神方法”就能达到改变的目的?可想而知,改变需要痛定思痛,要想改变彻底,需要信念、坚持、执着和舍弃的支撑。
离2015年还有四个月的时间,我们需要清醒,需要务实,仅仅是靠幻想某种技巧和方法是靠不住的,不如踏踏实实的努力,取得扎扎实实的进步,前提是从自律开始,如果不自律,任何“神方法”对你来说都可能是苍白的。也许有一些人不相信这些,但是现实中,你试验不起,因为要发出高考[微博]失败这么惨痛的代价。
放下姿态,学会自律,不断的坚持下去,在实际行动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吧。
高考复习如何准确把握重点与考点?
高考复习高考重点如何把握考点复习准确何准一、精读细研定方向,勤钻善思现高效
应加强对高考大纲与近几年考题的研究
考纲,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总复习的依据;考题,代表着过去成功的命题经验,蕴藏着今后命题的规律与趋势。认真研读考纲,努力钻研考题,一定会使你的复习找准方向,减少无谓劳动,提高复习效益。
开始进入总复习时,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近年的高考试卷,明确高考数学命题的基本走向,要认真学习一遍新的考纲,从宏观上准确掌握考纲序言中的精神和考试性质,准确掌握考试的内容,从微观上细心推敲以下几个内容:
1、细心推敲对高考内容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要准确掌握哪些内容是要求了解的,哪些内容是要求理解或掌握的,哪些内容是要求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的。
2、细心推敲要考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各有哪些。
3、细心推敲要考查的数学能力,为什么说思维能力、运算能力与空间想像能力称为数学能力,而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称为较高层次的能力。
4、掌握近年来对某些知识要求的变化情况.到高考前一个月左右,应该再学习一遍考纲,看看哪些方面的复习与考纲的要求还有距离,以便及时查漏补缺、突出重点。
二、注重细节须规范,优化过程求准确
考前复习应努力避免“两不”问题
“两不”,就是“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有的考生基础还可以,拿到一道题目并非束手无策,而是在正确的思路上,或考虑不周、推理不严,或书写不准确,最后答案是不完整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叫“会而不对”;有的考生解题思路大致正确,最终结论也出来了,但丢三落四,或缺欠重要步骤,中间某一步逻辑点过不去,或遗漏某一极端情形,讨论不够完备,或是潜在假设,或是以偏概全等,这叫“对而不全”。因此,会而不对,令人惋惜,对而不全,得分不高.
1.细节求完善,远离“会而不对”
学习“由不会到学会”是一个过程,再由“学会到做对”又是一个过程。后一个过程的完成需要付出更为细致艰辛的劳动,有一本畅销书《细节决定成败》中提到“把小事做细,伟大将不期而至”,这就是细节的魅力。同样,高考的成败也与细节紧密相关,要想把看似简单的问题完成得完美,关键不是考试时的仔细、认真,而是平时对自己存在问题的较真,对平时练习中的失误,要小题大做,不仅要分析失误的原因,还要将这些失误记录在案,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并再三反思,保证下次不再出错,切不可用“粗心”二字一带而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在高考中“会而对”。
2.过程求优化,摒弃“对而不全”
“对而不全”,也是一直困扰学生的一个问题,比如:立体几何论证中的“跳步”,使很多人丢失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得分;代数论证中“以图代证”,尽管解题思路正确甚至很巧妙,但是由于不善于把“图形语言”准确地转译为“文字语言”,得分亦少得可怜.因此,答题时必须追求过程的优化,确保运算的准确,做到条理的清晰.只有这样,才可确保在高考中“对而全”.
解题要规范,计算要准确,要努力做到“会又对、对又全、全又美”,这也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
三、勤思善想为探究,深挖广拓激思维
考前复习应加强对教材例习题的挖掘
很多考生在备考时,整天沉溺于各种复习资料尤其是数学模拟试卷或新颖的试题之中,而数学教科书则成了参考书或者干脆束之高阁,理由是“数学教科书没什么新的内容,它太简单了”.其实,任何解题方法都有其赖以产生的数学基础,而这个基础就是数学教科书的知识、结论、思想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忽视教科书的基础作用与示范作用,虽然靠题海训练也可以记住很多重要方法,但这些方法彼此之间没有有机联系,是孤立的,且它往往只与某种单一类型的问题联系着,这就造成考生一旦遇到新颖问题,就难以触类旁通,想不到以什么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是当前考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高考数学成绩上不去的关键。
数学老师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发挥教科书的示范作用,把几本教科书所涉及到的结论与事实、思想与方法用它们内在的规律建构纵横联系、经纬分明的整体网络,也就是要解决好:
是什么(知识结论问题)
为什么(知识联系问题)
怎么用(能力表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