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华南师范大学在河北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
1、华南师范大学在河北的历史学(师范)(师范类)专业招生人数为7人;
2、华南师范大学在河北的日语专业招生人数为6人;
3、华南师范大学在河北的法学专业招生人数为6人;
4、华南师范大学在河北的旅游管理专业招生人数为6人;
5、华南师范大学在河北的社会工作专业招生人数为5人;
6、华南师范大学在河北的酒店管理专业招生人数为4人;
7、华南师范大学在河北的行政管理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
8、华南师范大学在河北的学前教育(师范)(师范类)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
9、华南师范大学在河北的俄语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10、华南师范大学在河北的传播学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11、华南师范大学在河北的物理学(师范)(师范类)专业招生人数为6人;
12、华南师范大学在河北的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师范类)专业招生人数为5人;
13、华南师范大学在河北的心理学(师范)(师范类)专业招生人数为5人;
14、华南师范大学在河北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师范类)专业招生人数为5人;
15、华南师范大学在河北的网络工程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
16、华南师范大学在河北的小学教育(师范)(师范类)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
二、历年华南师范大学在河北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
专业名 | 省份 | 年份/批次 | 计划人数 | 选科 | 科目类型 |
---|---|---|---|---|---|
小学教育(师范)(师范类) | 河北 | 2022/本科批 | 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网络工程 | 河北 | 2022/本科批 | 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师范类) | 河北 | 2022/本科批 | 5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心理学(师范)(师范类) | 河北 | 2022/本科批 | 5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师范类) | 河北 | 2022/本科批 | 5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物理学(师范)(师范类) | 河北 | 2022/本科批 | 6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俄语 | 河北 | 2022/本科批 | 2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历史类 |
学前教育(师范)(师范类) | 河北 | 2022/本科批 | 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历史类 |
行政管理 | 河北 | 2022/本科批 | 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历史类 |
酒店管理 | 河北 | 2022/本科批 | 4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历史类 |
历史学(师范)(师范类;一年级在大学城校区就读,二至四年级在石牌校区就读) | 河北 | 2022/本科批 | 5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历史类 |
社会工作(一年级在大学城校区就读,二至四年级在石牌校区就读) | 河北 | 2022/本科批 | 5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历史类 |
传播学 | 河北 | 2022/本科批 | 5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历史类 |
日语 | 河北 | 2022/本科批 | 5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历史类 |
旅游管理 | 河北 | 2022/本科批 | 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历史类 |
法学 | 河北 | 2022/本科批 | 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历史类 |
心理学(师范)(不招色觉异常(含色盲、色弱)考生) | 河北 | 2021/本科批 | 5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网络工程(不招不能准确在显示器上识别红、黄、绿、兰、紫各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数码、字母者) | 河北 | 2021/本科批 | 5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 河北 | 2021/本科批 | 5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不招不能准确在显示器上识别红、黄、绿、兰、紫各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数码、字母者) | 河北 | 2021/本科批 | 6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物理学(师范)(不招色盲) | 河北 | 2021/本科批 | 6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历史学(师范) | 河北 | 2021/本科批 | 5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历史类 |
法学 | 河北 | 2021/本科批 | 5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历史类 |
传播学 | 河北 | 2021/本科批 | 5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历史类 |
行政管理 | 河北 | 2021/本科批 | 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历史类 |
社会工作 | 河北 | 2021/本科批 | 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历史类 |
心理学(师范) | 河北 | 2020/本科批 | 4 | - | 理科 |
网络工程 | 河北 | 2020/本科批 | 4 | - | 理科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 河北 | 2020/本科批 | 4 | - | 理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 河北 | 2020/本科批 | 5 | - | 理科 |
物理学(师范) | 河北 | 2020/本科批 | 5 | - | 理科 |
历史学(师范) | 河北 | 2020/本科批 | 4 | - | 文科 |
法学 | 河北 | 2020/本科批 | 4 | - | 文科 |
传播学 | 河北 | 2020/本科批 | 4 | - | 文科 |
管理科学 | 河北 | 2020/本科批 | 5 | - | 文科 |
社会工作 | 河北 | 2020/本科批 | 5 | - | 文科 |
历史学(师范) | 河北 | 2019/本科一批 | 4 | - | 文科 |
行政管理 | 河北 | 2019/本科一批 | 4 | - | 文科 |
法学 | 河北 | 2019/本科一批 | 4 | - | 文科 |
传播学 | 河北 | 2019/本科一批 | 4 | - | 文科 |
社会工作 | 河北 | 2019/本科一批 | 4 | - | 文科 |
心理学(师范) | 河北 | 2019/本科一批 | 4 | - | 理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 河北 | 2019/本科一批 | 4 | - | 理科 |
网络工程 | 河北 | 2019/本科一批 | 4 | - | 理科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 河北 | 2019/本科一批 | 4 | - | 理科 |
物理学(师范) | 河北 | 2019/本科一批 | 4 | - | 理科 |
工商管理 | 河北 | 2018/本科二批 | 2 | - | 理科 |
经济统计学 | 河北 | 2018/本科二批 | 3 | - | 理科 |
化学 | 河北 | 2018/本科二批 | 3 | - | 理科 |
应用心理学 | 河北 | 2018/本科二批 | 3 | - | 理科 |
环境工程 | 河北 | 2018/本科二批 | 3 | - | 理科 |
工商管理 | 河北 | 2018/本科二批 | 2 | - | 文科 |
行政管理 | 河北 | 2018/本科二批 | 2 | - | 文科 |
法学 | 河北 | 2018/本科二批 | 2 | - | 文科 |
翻译 | 河北 | 2018/本科二批 | 2 | - | 文科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河北 | 2018/本科二批 | 2 | - | 文科 |
汉语言文学 | 河北 | 2018/本科二批 | 3 | - | 文科 |
行政管理 | 河北 | 2018/本科一批 | 2 | - | 文科 |
法学 | 河北 | 2018/本科一批 | 2 | - | 文科 |
历史学(师范) | 河北 | 2018/本科一批 | 3 | - | 文科 |
社会工作 | 河北 | 2018/本科一批 | 3 | - | 文科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 | 河北 | 2018/本科一批 | 2 | - | 理科 |
心理学(师范) | 河北 | 2018/本科一批 | 2 | - | 理科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 河北 | 2018/本科一批 | 2 | - | 理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 河北 | 2018/本科一批 | 3 | - | 理科 |
物理学(师范) | 河北 | 2018/本科一批 | 3 | - | 理科 |
三、华南师范大学学校简介
华南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广东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及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现有“三校区四校园”,包括广州校区石牌校园、大学城校园,佛山校区南海校园和汕尾校区滨海校园,总占地面积5328亩。学校设4个学部、42个学院、14个研究院(中心),1个书院。
华南师范大学创办于1933年,师范教育史可溯源至1921年创建的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学校革命传统深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复兴民族”是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林砺儒、杜国庠、陈唯实、王燕士、马肖云等著名教育家曾先后担任学校校长。吴三立、王鹤清、盛叙功、王越、阮镜清、黄友谋、郭大力、潘炯华、饶宗颐、罗浚、叶述武、叶佩华、汪德亮、李镜池、李匡武、康白情、朱勃、刘颂豪、孙儒泳等众多名家名师先后在校执教。近90年来,一代代华师人秉承建校之初“研究高深学术,养成社会之专门人才”的宗旨, 践行“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扎根南粤,笃志树人,为国家培养了90余万教师和各类人才。
如今,华南师范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学科门类齐全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培育教育人才的南方高地。近年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教师教育强特色、学科水平上台阶”两大战略,推进“双一流”“冲补强”“新师范”三大建设,抓住打造人才队伍高地、科研创新平台高地,大力推进国际化、信息化即“两高两化”四个重点,全面推进学校各领域改革发展,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的建设步伐。
学校学科建设成效明显。物理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心理学、体育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4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其中心理学获评A+。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数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物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临床医学等11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其中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5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5‰。
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完备。下设61个人才培养单位,覆盖12个学科门类,共有96个本科专业,33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2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现有全日制学生43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9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2000余人、博士研究生约1400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27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个;是全国唯一同时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首批师德师风建设基地的师范大学。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良好。现有教职工5050人,其中专任教师数2584人,正高681人、副高666人,拥有国家级人才194人、省级人才249人。院士(含双聘和外籍)8人,国家教育部重大人才项目1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人,“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1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10人,国家四青人才4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0人,广东省重大人才项目49人,广东省特支计划入选者48人。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6 人,省级劳动模范 9人,省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6人。
学校科研创新基础扎实。拥有“绿色光电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高能高安全性动力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隔膜材料与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技类科研平台63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心理应用研究中心、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基地等人文社科国家部委和省级科研平台51个。学校教师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和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先后三届获得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拥有殷墟甲骨文、战国出土文献、商周金文等绝学成果。与清远、肇庆、番禺、梅州等地政府共建4个异地科研机构,获批3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与国内企业共建36个产学研基地。
学校教师教育特色彰显。师范生培养覆盖普通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全领域,学前、小学、中学全学段,本硕博全层次,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和比例均居全国重点师范大学前列。作为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学校致力于提升广东教师队伍质量,打造南方教育高端智库,服务广东教育综合改革,建设优质附校资源,辐射影响全国基础教育发展。学校是教育部“国培计划”海外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和“双名”(名师名校长)领航基地、示范性项目和教师远程培训机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广东省基础教育“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执行办公室及培养基地。学校在服务港澳教育发展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先发优势,培养培训的澳门中小幼教师曾占教师总数七成。
学校对外交流合作频繁。遵循“融入湾区、深耕东南亚、经略‘一带一路’、走向世界”的理念,主动服务国家开放大局和区域发展需求。学校加入了LHCb、BESIII、STAR实验国际合作组,东南亚研究中心、东帝汶中心和港澳研究中心获批为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粤港量子物质联合实验室”。东南亚学术交流机制常态化,在东南亚7个国家设立了8个海外研究基地。分别在香港、澳门和马来西亚设立了境外教学点,在海外建立了3所孔子学院,其中2所获评“全球先进孔子学院”。
学校党的领导持续加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党建引领、五方协同的思政工作体系,努力培养全面发展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6年作为高校代表在全国思政工作会议上交流经验,2019年获批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
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报国为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立足广东、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培养更多“四有”好老师和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各类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文化服务,朝着本世纪中叶基本建成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综合性、创新型的世界一流大学宏伟目标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