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考研学校排名前十的有哪些?
环境工程考研学校排名前十的有: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河海大学、南开大学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
排名第十一到二十的大学有:华南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昆明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排名二十一到三十的大学分别是: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上海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
排名三十一到三十九的大学分别是:华东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东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南大学。
环境工程专业
环境工程专业属于工科学科中环境科学与工程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它是一门综合应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手段协调环境与发展,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新兴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技术原理和工程措施。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普通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环境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如下:
环境工程考研学校排名是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
1、清华大学。
环境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截至2022年底,学院共有在编教师99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务的49人,副高级职务的38人,博士生导师69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2名,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名、北京市教学名师2名。
此外,学院现有170名博士后研究人员,240名专业技术和行政人员。教师队伍年龄和专业结构合理,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高水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北京师范大学。
环境学院秉承“夯实基础,面向国际,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面向我国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国际学术前沿,致力于建成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科学研究平台和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在环境生态保护领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人才,提供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关键科技支撑,带动和引领国际学科发展方向。
3、南京大学。
学院拥有师德过硬、师风至美、师能隽拔的一流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
中组部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和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拥有梁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科技部/江橡物好苏省/中石化协会创新团蚂陵队5个。
环境工程考研推荐院校
环境工程考研推荐院校如下:
1、清华大学
源于国立清华大学于1928年设立的市政工程系,在我国环境工程学科奠基人陶葆楷先生的带领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逐步发展壮大。1977年建立我国第一个环境工程专业,1984年学校批准组建独立建制的环境工程系,1997年发展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11年成立环境学院。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环境学院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环境学院师资力量雄厚。
2、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环境工程专业2000年开始招生,专业设置依托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是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双一流建设学科。目前,环境工程专业拥有“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是教育部环境领域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国家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试点专业、工信部协同创新中心、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环境工程专业已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历次学科评估始终名列三甲。为拓宽环境工程学科发展方向,2013年哈工大威海校区与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联合设立“环境工程菁英班”进行本科生培养。
我上岸的南师大,买过很多网课和资料,不过要想真的系统提高,跟对老师非常重要,我在高途考研做的择校择专,新东方报过英语辅导,都还不错,特别高途考研的丁爽,给的建议还是非常有用!
3、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环境科学教学和研究的单位之一,环境科学专业(自然方向)前身可以追溯到1972年。四十多年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专业(自然方向)形成了自身特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人才,许多毕业生活跃在国际环境科学界;研究成果为解决国家和地方重大环境问题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决策支持。
努力使环境科学系成为世界一流的环境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决策的思想库,成为推动我国环境科学技术实用化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