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倒计时,不认清这3个问题,怎么复习也没进步
高考复习高考计时怎么倒计时问题进步复习认清倒计3个现在距离高考的时候越来越少了,也就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了,所以这是我们最后的复习冲刺阶段了,很多人感觉复习的效果不是很好,其实是你没注意到这3个问题,只要根据这3点好好的制定复习计划,那么在最后的复习时间里也是能够实现成绩的逆袭的,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评估学习效果
我们为什么要评估学习效果呢?如果不评估效果的话,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学习方法和计划是否有效。所以每个一周一个月都要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安排做个总结,发现问题要及时做出调整,我们的学习计划要有差异性,不能是简简单单的重复,我们要根据时间的情况出发做出调整。
2、健康的生活习惯
越是要到高考,我们越是要保持我们健康的生活习惯,很多学生每天复习都凌晨,睡觉时间被挤压,而且每天家长为了孩子学习和身体,各种大鱼大肉或者补品宵夜,这种生活习惯其实是不好的,我们因该保持平常的生活习惯,不需要吃太多东西,多锻炼,懂得劳逸结合,这样才能保持我们的肉身和精神良好的状态。
3、合理安排时间
复习到了这么久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安排时间的方法,我们要懂得在合适的时间安排合适的学习任务,比如睡觉前和造成起床后是大脑记忆的黄金时间,用来背诵非常不错,早上是我们精神状态最好的时间,用来思考难题和复习比较难的知识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下午比较容易犯困,用来做习题很不错。
高考复习如何准确把握重点与考点?
高考复习高考重点如何把握考点复习准确何准一、精读细研定方向,勤钻善思现高效
应加强对高考大纲与近几年考题的研究
考纲,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总复习的依据;考题,代表着过去成功的命题经验,蕴藏着今后命题的规律与趋势。认真研读考纲,努力钻研考题,一定会使你的复习找准方向,减少无谓劳动,提高复习效益。
开始进入总复习时,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近年的高考试卷,明确高考数学命题的基本走向,要认真学习一遍新的考纲,从宏观上准确掌握考纲序言中的精神和考试性质,准确掌握考试的内容,从微观上细心推敲以下几个内容:
1、细心推敲对高考内容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要准确掌握哪些内容是要求了解的,哪些内容是要求理解或掌握的,哪些内容是要求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的。
2、细心推敲要考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各有哪些。
3、细心推敲要考查的数学能力,为什么说思维能力、运算能力与空间想像能力称为数学能力,而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称为较高层次的能力。
4、掌握近年来对某些知识要求的变化情况.到高考前一个月左右,应该再学习一遍考纲,看看哪些方面的复习与考纲的要求还有距离,以便及时查漏补缺、突出重点。
二、注重细节须规范,优化过程求准确
考前复习应努力避免“两不”问题
“两不”,就是“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有的考生基础还可以,拿到一道题目并非束手无策,而是在正确的思路上,或考虑不周、推理不严,或书写不准确,最后答案是不完整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叫“会而不对”;有的考生解题思路大致正确,最终结论也出来了,但丢三落四,或缺欠重要步骤,中间某一步逻辑点过不去,或遗漏某一极端情形,讨论不够完备,或是潜在假设,或是以偏概全等,这叫“对而不全”。因此,会而不对,令人惋惜,对而不全,得分不高.
1.细节求完善,远离“会而不对”
学习“由不会到学会”是一个过程,再由“学会到做对”又是一个过程。后一个过程的完成需要付出更为细致艰辛的劳动,有一本畅销书《细节决定成败》中提到“把小事做细,伟大将不期而至”,这就是细节的魅力。同样,高考的成败也与细节紧密相关,要想把看似简单的问题完成得完美,关键不是考试时的仔细、认真,而是平时对自己存在问题的较真,对平时练习中的失误,要小题大做,不仅要分析失误的原因,还要将这些失误记录在案,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并再三反思,保证下次不再出错,切不可用“粗心”二字一带而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在高考中“会而对”。
2.过程求优化,摒弃“对而不全”
“对而不全”,也是一直困扰学生的一个问题,比如:立体几何论证中的“跳步”,使很多人丢失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得分;代数论证中“以图代证”,尽管解题思路正确甚至很巧妙,但是由于不善于把“图形语言”准确地转译为“文字语言”,得分亦少得可怜.因此,答题时必须追求过程的优化,确保运算的准确,做到条理的清晰.只有这样,才可确保在高考中“对而全”.
解题要规范,计算要准确,要努力做到“会又对、对又全、全又美”,这也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
三、勤思善想为探究,深挖广拓激思维
考前复习应加强对教材例习题的挖掘
很多考生在备考时,整天沉溺于各种复习资料尤其是数学模拟试卷或新颖的试题之中,而数学教科书则成了参考书或者干脆束之高阁,理由是“数学教科书没什么新的内容,它太简单了”.其实,任何解题方法都有其赖以产生的数学基础,而这个基础就是数学教科书的知识、结论、思想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忽视教科书的基础作用与示范作用,虽然靠题海训练也可以记住很多重要方法,但这些方法彼此之间没有有机联系,是孤立的,且它往往只与某种单一类型的问题联系着,这就造成考生一旦遇到新颖问题,就难以触类旁通,想不到以什么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是当前考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高考数学成绩上不去的关键。
数学老师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发挥教科书的示范作用,把几本教科书所涉及到的结论与事实、思想与方法用它们内在的规律建构纵横联系、经纬分明的整体网络,也就是要解决好:
是什么(知识结论问题)
为什么(知识联系问题)
怎么用(能力表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