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事大学排名
2023年大连海事大学全国最新排名第160位。
学校简介:
大连海事大学(原大连海运学院)是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交通运输部、教育部、辽宁省人民政府、大连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素有“航海家的摇篮”之称,是中国著名的高等航海学府,是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
历史沿革:
大连海事大学源于1909年设立的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1911年以船政科为基础创办邮传部上海高等商船学堂,1915年停办,1929年复校后更名为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37年再度停办,1939年于重庆复校并更名为国立重庆商船专科学校。
1943年并入位于重庆的国立交通大学,1946年于上海复校并更名为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50年与交通大学航业管理系合并成立上海航务学院。
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通过不断地建设和发展,学校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等方面已居于世界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办学条件及机构设置:
1、办学条件。
大连海事大学位于中国北方海滨名城大连市西南部。学校占地面积13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
学校拥有设施和功能齐全的航海类专业教学实验楼群、航海训练与工程实践中心、水上求生训练馆、教学港池、图书馆、游泳馆、天象馆等;拥有航海模拟实验室、轮机模拟实验室等100余个教学科研实验室,拥有2艘远洋教学实习船。
2、机构设置。
大连海事大学设有航海学院、轮机工程学院、船舶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管理与人文艺术学院。
理学院、国际联合学院、体育工作部、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交通运输高级研修学院)、航海训练与工程实践中心、人文社科研究院(航运发展研究院)、留学生教育中心等21个教学科研机构。
上海海事大学全国排名
上海海事大学2022年全国排名第200位。
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发轫于上海,1909年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开创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1912年成立吴淞商船学校,1933年更名为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59年交通部在沪组建上海海运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以航运、物流、海洋为特色,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200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交通运输部签订协议,共建上海海事大学。
学校简介:
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现设有商船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亚洲邮轮学院)、物流工程学院(中荷机电工程学院)、法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文理学院、徐悲鸿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物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体育教学部、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上海港湾学校等二级办学部门。
学校有27000余名学生,其中全日制本科生近16000人,各类在校研究生近8000人,留学生900余人。在近1300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近190名。学校致力于培养国家航运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已向全国港航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输送了逾19万毕业生,被誉为“高级航运人才的摇篮”。
海事大学排名
海事大学排名:
1、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大学,世界海事大学分校,国内海运专业超一流大学。
2、上海海事大学
在海事法海商法专业很轻,是国内海运类一流大学。
3、武汉交通科技大学
以水陆并举,河海兼顾为特色,面向交通全行业的综合性交通大学。
4、集美大学航海学院
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航海类教育的高等院校,在国内和东南亚具有广泛影响力,被誉为"中国航海家的摇篮"。
5、南通江苏海院
主要培养海洋船舶驾驶、海洋船舶轮机管理、国际运输管理、港口管理、国际贸易、船舶制造、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商务英语等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大连海事大学2022年在全国本科院校排名第136位,本省大学排名第4位。
大连海事大学(原大连海运学院)是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交通运输部、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辽宁省人民政府、大连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大连海事大学拥有54个本科专业,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1599名,其中教授366名,专职博士生导师147名,聘任二级教授47名,三级教授99名,并涌现了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在海上交通工程、航海信息工程、船舶智能化、船舶动力系统及节能技术、船机修造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海洋环境保护、海事法规体系等领域,集中了一批专业理论深厚、科研能力较强的知名专家、教授和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