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南宁学院在河北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
1、南宁学院在河北的财务管理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
2、南宁学院在河北的质量管理工程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
3、南宁学院在河北的金融科技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
4、南宁学院在河北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
5、南宁学院在河北的土木工程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
6、南宁学院在河北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
7、南宁学院在河北的工程造价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
8、南宁学院在河北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
9、南宁学院在河北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10、南宁学院在河北的通信工程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11、南宁学院在河北的质量管理工程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12、南宁学院在河北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13、南宁学院在河北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14、南宁学院在河北的物联网工程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15、南宁学院在河北的人工智能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16、南宁学院在河北的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二、历年南宁学院在河北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
专业名 | 省份 | 年份/批次 | 计划人数 | 选科 | 科目类型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河北 | 2022/本科批 | 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工程审计 | 河北 | 2022/本科批 | 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汽车服务工程 | 河北 | 2022/本科批 | 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经济与金融 | 河北 | 2022/本科批 | 2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历史类 |
数字经济 | 河北 | 2022/本科批 | 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历史类 |
工程审计 | 河北 | 2021/本科批 | 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汽车服务工程(不录取色盲、色弱、弱视考生) | 河北 | 2021/本科批 | 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不录取色盲、色弱、弱视考生) | 河北 | 2021/本科批 | 6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物理类 |
经济与金融 | 河北 | 2021/本科批 | 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历史类 |
工程审计 | 河北 | 2020/本科批 | 2 | - | 理科 |
汽车服务工程 | 河北 | 2020/本科批 | 2 | - | 理科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河北 | 2020/本科批 | 3 | - | 理科 |
数字经济 | 河北 | 2020/本科批 | 3 | - | 文科 |
工程审计 | 河北 | 2019/本科二批 | 2 | - | 文科 |
汽车服务工程 | 河北 | 2019/本科二批 | 2 | - | 文科 |
工程审计 | 河北 | 2019/本科二批 | 3 | - | 理科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河北 | 2019/本科二批 | 3 | - | 理科 |
财务管理(含财务管理、会计学) | 河北 | 2018/本科二批 | 1 | - | 理科 |
工商管理类 | 河北 | 2018/本科二批 | 2 | - | 理科 |
工程审计 | 河北 | 2018/本科二批 | 3 | - | 理科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河北 | 2018/本科二批 | 3 | - | 理科 |
工商管理类 | 河北 | 2018/本科二批 | 2 | - | 文科 |
工程审计 | 河北 | 2018/本科二批 | 2 | - | 文科 |
汽车服务工程 | 河北 | 2018/本科二批 | 2 | - | 文科 |
三、南宁学院学校简介
南宁学院的前身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1985年创办的邕江大学,2009年,南宁威宁集团以股份制的形式参与办学,成为共同举办者,双方在章程中明确不从办学中获取经济回报;2011年,合作共建的新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高校,更名为南宁学院。学校现设二级学院12个,开办本科专业36个,覆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教育学等5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20487人,其中本科生19760人。
办学思路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非营利性办学原则,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升本以来,学校积极探索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道路,贯彻“应用型、开放式、新体验”的办学理念,以“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为主题,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专业与课程建设为核心,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重心,铸造应用型特色之魂、立稳服务地方发展之根、强固产教融合之本,努力为新时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学校已成为国家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试点高校、广西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自治区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单位。
办学条件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国家AAA级景区“不孤湖”景区坐落在校园内。校园占地面积75.2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6.16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2.4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8亿元,建有智能制造研创中心、列车驾驶操控实验室、BIM实验室等实验实训室237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间、自治区级示范性实验实训中心1个。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原国家质检总局中国质量研究与教育(南宁)基地等高端协同育人平台;有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校外实习基地181个。图书馆建筑面积25804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45.57万册,电子图书250.84万册,数据库32个。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总数1007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比41.61%,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67.58%。有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自治区级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艺术大师以及企业技术专家等知名专家学者和行业骨干。
人才培养 学校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深化应用型理论研究,促进办学理念向应用型转变,结集出版了《创新创业教育新体验》《实践教学改革新体验》《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新体验》等教学改革研究论文集8部、《变道超车——新型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探索》专著1部。深化专业建设促进学校办学思路向应用型转变,拥有广西重点学科1个,建有自治区级重点(特色)建设专业6个、广西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入选广西创优计划项目4个;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学向应用型转变,重构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开展了100门应用型示范课程和77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获批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向应用型转变,探索并形成6种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向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规格转变,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在2020软科156所中国民办高校排名榜中位列第22位。
立德树人 学校重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十三五”以来,学校思政课教师参加教学类比赛或评比累计获得奖项3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4项、自治区级奖项35项,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思政队伍入选广西思政杰出人才骨干教师支持计划4人,入选南宁市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委员1人,4人入选南宁市委宣讲团专家库。精心培育“厚德微讲堂”德育品牌。学校创建了“不孤志愿服务”和“英雄精神传承”两大校本德育品牌,持续培养学生公益奉献精神和崇尚英雄精神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四导”(引导、倡导、指导、辅导)工作法为抓手,统筹“十大育人”体系,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应用研究 学校重视开展应用研究工作。建有科研平台20个,其中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其他省部级平台3个,市厅级平台3个;“十三五”以来,学校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24项、市厅级科研项目280项、县局级项目30项、横向科研项目174项,科研经费累计投入9702.03万元、科研成果获奖71项;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376篇,出版专著35部;师生授权专利963件,科技成果转化32件。
国际交流 学校将东盟国家和周边地区作为交流合作重点,拥有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导,南宁学院牵头,名校、名企参与共建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广西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搭建了中国—东盟质量研究与教育中心、南宁(东盟)轨道交通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等合作交流平台。入选“2020年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筹建合作院。截至目前,学校与48所境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泰国18所院校提供城市轨道交通师资培训,与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泰国先皇理工大学等世界知名学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选派56名学生到马来西亚、澳门、台湾合作院校参加短期学习和攻读硕士学位。近年来接待来自泰国、马来西亚、英国、法国、苏丹、斯里兰卡、莫桑比克、肯尼亚、赞比亚、蒙古、埃塞俄比亚、巴拿马和乌克兰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教育访问团。
培养质量 学校历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高于同期广西高校的平均水平,已连续11年荣获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十三五”以来,学生在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国家级奖项440项,省部级奖项2322项,其中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获得国家4银、12铜,自治区34金、44银、242铜,成绩位居广西高校前列;学校在2017-2021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居同类本科高校全国第80位。
本科办学以来,学校的改革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同行和社会的关注与鼓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万鄂湘、时任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李晓红等领导以及我国著名教育学家潘懋元先后到校调研指导,对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做法和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学校先后近35次受邀在国家和自治区内外各类平台上分享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经验,近200所区内外兄弟院校到校就应用型本科建设进行考察交流;新华社、《中国教育报》《广西日报》和广西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学校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2016年,学校荣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状”,2021年,学校获评“第二届自治区文明校园”,2022年,学校获评“广西首批绿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