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北京理工大学最低多少分能录取
2023年北京理工大学最低多少分能考上
1、2023年北京理工大学在海南综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764,对应的录取位次为304;
2、2023年北京理工大学在天津综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81,对应的录取位次为0;
3、2023年北京理工大学在辽宁物理类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65,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288;
4、2023年北京理工大学在浙江综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65,对应的录取位次为6234;
5、2023年北京理工大学在山东综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62,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988;
年份 | 学校 | 省份 | 科目类型 | 批次 | 最低录取分数 | 最低录取位次 |
---|---|---|---|---|---|---|
2023 | 北京理工大学 | 海南 | 综合 | 本科批 | 764 | 304 |
2023 | 北京理工大学 | 天津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681 | - |
2023 | 北京理工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批 | 665 | 1288 |
2023 | 北京理工大学 | 浙江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665 | 6234 |
2023 | 北京理工大学 | 山东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662 | 1988 |
2023 | 北京理工大学 | 广西 | 理科 | 本科一批 | 661 | 542 |
2023 | 北京理工大学 | 安徽 | 理科 | 本科一批 | 660 | 1491 |
2023 | 北京理工大学 | 广东 | 物理类 | 本科批 | 658 | 2454 |
2023 |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 | 综合 | 本科批 | 657 | 2083 |
2023 | 北京理工大学 | 江苏 | 物理类 | 本科批 | 657 | 3398 |
2023 | 北京理工大学 | 湖南 | 物理类 | 本科批 | 652 | 1966 |
2023 | 北京理工大学 | 江西 | 理科 | 本科一批 | 648 | 1397 |
2023 | 北京理工大学 | 黑龙江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638 | 747 |
2023 | 北京理工大学 | 山西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637 | 1102 |
2023 | 北京理工大学 | 甘肃 | 理科 | 本科一批I段 | 615 | 627 |
2022年北京理工大学最低多少分能考上
1、2022年北京理工大学在海南综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757,对应的录取位次为342;
2、2022年北京理工大学在天津综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89,对应的录取位次为0;
3、2022年北京理工大学在四川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62,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535;
4、2022年北京理工大学在北京综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59,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944;
5、2022年北京理工大学在云南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53,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255;
年份 | 学校 | 省份 | 科目类型 | 批次 | 最低录取分数 | 最低录取位次 |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海南 | 综合 | 本科批 | 757 | 342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天津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689 | -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四川 | 理科 | 本科一批 | 662 | 1535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 | 综合 | 本科批 | 659 | 1944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云南 | 理科 | 本科一批 | 653 | 1255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浙江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652 | 7186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河南 | 理科 | 本科一批 | 650 | 1663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广西 | 理科 | 本科一批 | 650 | 521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批 | 649 | 1311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安徽 | 理科 | 本科一批 | 648 | 1477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646 | 1241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广东 | 物理类 | 本科批 | 646 | 2757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河北 | 物理类 | 本科批 | 645 | 1016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山东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641 | 2270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重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634 | 1509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湖南 | 物理类 | 本科批 | 631 | 2094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江苏 | 物理类 | 本科批 | 628 | 3626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江西 | 理科 | 本科一批 | 624 | 1601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陕西 | 理科 | 本科一批 | 624 | 2070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内蒙古 | 理科 | 本科一批 | 623 | 572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山西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622 | 1057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湖北 | 物理类 | 本科批 | 622 | 3533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吉林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619 | 954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贵州 | 理科 | 本科一批 | 617 | 1168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黑龙江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612 | 965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甘肃 | 理科 | 本科一批I段 | 596 | 883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新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591 | -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宁夏 | 理科 | 本科一批 | 580 | 303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上海 | 综合 | 本科批 | 574 | 3080 |
2022 | 北京理工大学 | 青海 | 理科 | 本科一段 | 570 | 221 |
2021年北京理工大学最低多少分能考上
1、2021年北京理工大学在海南综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744,对应的录取位次为458;
2、2021年北京理工大学在天津综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98,对应的录取位次为0;
3、2021年北京理工大学在北京综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64,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150;
4、2021年北京理工大学在河南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64,对应的录取位次为2055;
5、2021年北京理工大学在重庆物理类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62,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660;
年份 | 学校 | 省份 | 科目类型 | 批次 | 最低录取分数 | 最低录取位次 |
---|---|---|---|---|---|---|
2021 | 北京理工大学 | 海南 | 综合 | 本科批 | 744 | 458 |
2021 | 北京理工大学 | 天津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698 | - |
2021 |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 | 综合 | 本科批 | 664 | 1150 |
2021 | 北京理工大学 | 河南 | 理科 | 本科一批 | 664 | 2055 |
2021 | 北京理工大学 | 重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662 | 1660 |
2021 | 北京理工大学 | 四川 | 理科 | 本科一批 | 662 | 1869 |
2021 | 北京理工大学 | 辽宁 | 物理类 | 本科批 | 660 | 1336 |
2021 | 北京理工大学 | 河北 | 物理类 | 本科批 | 657 | 980 |
2021 | 北京理工大学 | 安徽 | 理科 | 本科一批 | 654 | 1796 |
2021 | 北京理工大学 | 广东 | 物理类 | 本科批 | 649 | 3142 |
2021 | 北京理工大学 | 浙江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648 | 7885 |
2021 | 北京理工大学 | 福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648 | 1392 |
2021 | 北京理工大学 | 山东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645 | 2226 |
2021 | 北京理工大学 | 云南 | 理科 | 本科一批 | 643 | 1438 |
2021 | 北京理工大学 | 湖北 | 物理类 | 本科批 | 642 | 3945 |
2021 | 北京理工大学 | 湖南 | 物理类 | 本科批 | 641 | 2239 |
2021 | 北京理工大学 | 广西 | 理科 | 本科一批 | 641 | 835 |
2021 | 北京理工大学 | 江西 | 理科 | 本科一批 | 639 | 1919 |
2021 | 北京理工大学 | 内蒙古 | 理科 | 本科一批 | 633 | 571 |
2021 | 北京理工大学 | 山西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632 | 1303 |
2021 | 北京理工大学 | 陕西 | 理科 | 本科一批 | 626 | 2439 |
2021 | 北京理工大学 | 吉林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623 | 1129 |
2021 | 北京理工大学 | 黑龙江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620 | 1387 |
2021 | 北京理工大学 | 贵州 | 理科 | 本科一批 | 617 | 1266 |
2021 | 北京理工大学 | 江苏 | 物理类 | 本科批 | 615 | 3904 |
2021 | 北京理工大学 | 新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614 | - |
2021 | 北京理工大学 | 甘肃 | 理科 | 本科一批I段 | 607 | 1071 |
2021 | 北京理工大学 | 宁夏 | 文科 | 本科一批 | 597 | 283 |
2021 | 北京理工大学 | 青海 | 理科 | 本科一段 | 571 | 331 |
2021 | 北京理工大学 | 上海 | 综合 | 本科批 | 563 | 3504 |
二、北京历年录取分数线
年份 | 考生类别 | 批次 | 分数线 | 位次 | 专业分 |
---|---|---|---|---|---|
2022 | 综合 | 艺术类(高职专科) | 84 | - | - |
2022 | 综合 | 体育类(本科) | 348 | 43202 | - |
2022 | 综合 | 艺术类(本科) | 319 | 44019 | - |
2022 | 综合 | 专科批 | 120 | 44942 | - |
2022 | 综合 | 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 | 518 | 22413 | - |
2022 | 综合 | 本科批 | 425 | 37319 | - |
2021 | 综合 | 艺术类(本科) | 300 | 41362 | - |
2021 | 综合 | 体育类(本科) | 328 | 40957 | 60 |
2021 | 综合 | 艺术类(高职专科) | 84 | 42037 | - |
2021 | 综合 | 专科批 | 120 | 42031 | - |
2021 | 综合 | 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 | 513 | 22100 | -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 | 400 | 36736 | - |
2020 | 综合 | 本科批 | 436 | 37397 | - |
2020 | 综合 | 体育类(本科) | 300 | 45687 | - |
2020 | 综合 | 艺术类(高职专科) | 84 | 46538 | - |
2020 | 综合 | 艺术类(本科) | 316 | 45463 | - |
2020 | 综合 | 专科批 | 120 | 46529 | - |
2020 | 综合 | 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 | 526 | 22474 | - |
三、北京理工大学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1940年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校名,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富春,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线电专家、经济专家李强等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1949年,学校迁入北京;1952年,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她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学校在北京拥有中关村校区、良乡校区,“双核”校区已建总建筑面积185.23万平方米。设有21个专业学院、9个书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等8个新型教研机构,设有28个基层党委、2个党总支、1个直属党支部。
建校80余年来,北京理工大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走出了一条坚持德育为首、着力红专并举的“红色育人路”,一条立足国防特色、服务国家战略的“强军报国路”,一条勇于开拓创新、开放包容合作的“创新发展路”。“延安根、军工魂”的红色基因,“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徐特立老院长倡导的“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学风,共同铸就了学校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核。在30余万名毕业生中,有李鹏、曾庆红、叶选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120余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和将军,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等60余位院士以及一大批科教英才、时代先锋和治国栋梁。学校坚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锐意进取,曾创造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第一台大型天象仪等新中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始终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展现担当作为,为科技创新、国家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五年来,北京理工大学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勇担强国建设新使命,持续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精心培育一流人才,赤诚创造一流贡献,奋力建设一流大学,不断凝聚师生奋进力量,获评“全国文明校园”,办学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立德树人,红色基因浸育一流英才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三全育人”,构建“价值塑造、知识养成、实践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寰宇+”(“SPACE+X”)计划,全力构建智慧教育视域下全人化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领导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美誉度持续提升。建设未来精工技术学院,着力培养具有批判性、颠覆性和创新性思维的领军领导拔尖人才。大学生足球队加冕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十一冠王”。学校整体生源质量位居全国“双一流”高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始终保持在全国高校第一梯队。
优化育人资源多维提质。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设有本科专业77个,实现全面一流,其中国家一流专业48个,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6个。发起成立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十三五”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全国优秀教材奖7项,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39门,新增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31人,研究生获全国学会优秀学位论文189篇。
双创教育实践树立标杆。北理工学子在国内外创新创业赛事中连续夺冠夺杯,获奖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两夺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冠军,捧得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两夺阿布扎比国际机器人挑战赛冠军。获批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和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牵头建设单位。矢志创新,科技立功诠释报国担当
打造特色鲜明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学校坚持“锚定战略、前瞻布局、强化特色、创新超越”的科技创新工作方针,持续实施“有规划、有组织、有质量”的科研,在高能物质、科学探测、无人智能、跨域机动等战略性核心领域代表了国家水平,在量子信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特种材料等基础性前沿方向具有明显优势,科研成果量质齐增,科技创新屡屡取得新突破。
勇做科技创新排头兵。学校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作用,深度参与载人航天、北斗组网、火星探测、新一代人工智能、碳中和、社会治理、科技冬奥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全面服务国家重点领域能力发展建设;打造了“中国复眼”等一批“国之重器”,承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1个,牵头建设了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爆炸科学与安全防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
高水平科技成果持续涌现。学校年均科技投入保持在50亿元以上,人均科研经费位居全国前列;“十三五”以来,学校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稳居国内前列,牵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1项,连续三年一等奖“不断线”;在《科学》《自然》等国际顶级期刊连续发表高水平原创性成果;6个典型案例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北理工模式”。厚植沃土,队伍建设汇聚磅礴力量
以新机制创一流人才高地。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积极营造“引得来、立得稳、留得住、长得好”的良好人才生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与国际接轨并具有学校特色的“预长专”教师聘用新模式,汇聚高端创新要素和智慧资源,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打造了以“师承效应”“头雁效应”“集聚效应”“倍增效应”为代表的人才培引新模式,有效推动以校引人、以业育人、以人聚人,人才队伍质量显著提升。
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成效凸显。学校实施“‘三个五’人才工程”,打造“54321”创新人才金字塔,现有教职工5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600余人,汇聚了近40名两院院士、450余名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高层次人才占专任教师比例达20%。近年来,连续三届院士增选“不断线”,三位高水平外籍教师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已形成群贤毕至、班行秀出、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新优势。特色鲜明,学科发展绽放勃勃生机
学科建设释放新活力。学校坚持“四个面向”,遵循“顶尖工科、优质理科、精品文科、新兴医工”的建设方针,统筹兼顾“学术追求”与“行业引领”,持续弘扬学科发展特色,逐步形成优势与特色、传统与新兴、应用与基础、综合与交叉相促进的工理管文医协同发展格局。
学科整体水平快速提升。学校现有9个学科门类,33个一级学科,均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学位类别,其中4个工程博士类别。物理学新增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以珠峰高峰学科为主干,建设“6+7+2”特色学科群,加快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互促,推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内外影响力持续扩大,兵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一批珠峰学科稳居全国高校前列,4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一流前列,11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多元共赢,对外合作开创崭新格局
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学校坚持与全球伙伴共融共赢,广泛深入联结世界,形成了更高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网络。与6大洲77个国家和地区的382所高校签订校级合作协议,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等100余所合作院校设立各类学生交流项目。与深圳市人民政府、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共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建设国际创新组织学院,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领导人才。打造“留学北理”品牌,国际学生规模超过2700人,生源国覆盖全球四分之三的国家。
产学研合作实现全面跃升。学校以优势学科对接社会优质资源,整合创新要素,构建产学研用融合创新体系,校地合作机构持续产出一流成果,建设了重庆创新中心、长三角研究院(嘉兴)、前沿技术研究院(济南)等一批综合性校地合作创新平台。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四个服务”,努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保持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绿色高质、追求卓越的宜学宜教生态,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数据截至202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