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建筑大学最低多少分能录取(本省历年分数线)

一、2023年北京建筑大学最低多少分能录取

2023年北京建筑大学最低多少分能考上

1、2023年北京建筑大学在海南综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40,对应的录取位次为5826;

2、2023年北京建筑大学在天津综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05,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1545;

3、2023年北京建筑大学在浙江综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94,对应的录取位次为58112;

4、2023年北京建筑大学在广东物理类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84,对应的录取位次为39945;

5、2023年北京建筑大学在江苏物理类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78,对应的录取位次为50594;

年份学校省份科目类型批次最低录取分数最低录取位次
2023北京建筑大学海南综合本科批6405826
2023北京建筑大学天津综合本科批A段60511545
2023北京建筑大学浙江综合平行录取一段59458112
2023北京建筑大学广东物理类本科批58439945
2023北京建筑大学江苏物理类本科批57850594
2023北京建筑大学江西理科本科一批57219593
2023北京建筑大学山东综合普通类一段57048755
2023北京建筑大学湖南物理类本科批56830576
2023北京建筑大学安徽理科本科一批55340256
2023北京建筑大学北京综合本科批55219994
2023北京建筑大学辽宁物理类本科批55124780
2023北京建筑大学广西理科本科一批51429207
2023北京建筑大学甘肃理科本科一批I段48516751
2023北京建筑大学黑龙江理科本科一批A段48218841
2023北京建筑大学山西理科本科一批B段48042972

2022年北京建筑大学最低多少分能考上

1、2022年北京建筑大学在海南综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57,对应的录取位次为3861;

2、2022年北京建筑大学在天津综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39,对应的录取位次为6734;

3、2022年北京建筑大学在广东物理类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02,对应的录取位次为20228;

4、2022年北京建筑大学在浙江综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89,对应的录取位次为60549;

5、2022年北京建筑大学在辽宁物理类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70,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8191;

年份学校省份科目类型批次最低录取分数最低录取位次
2022北京建筑大学海南综合本科批6573861
2022北京建筑大学天津综合本科批A段6396734
2022北京建筑大学广东物理类本科批60220228
2022北京建筑大学浙江综合平行录取一段58960549
2022北京建筑大学辽宁物理类本科批57018191
2022北京建筑大学江西理科本科一批56913462
2022北京建筑大学江苏物理类本科批56738366
2022北京建筑大学山东综合普通类一段56443093
2022北京建筑大学河北物理类本科批56330033
2022北京建筑大学福建物理类本科批56121758
2022北京建筑大学四川理科本科一批56043267
2022北京建筑大学湖北物理类本科批55924706
2022北京建筑大学湖南物理类本科批55826992
2022北京建筑大学云南理科本科一批54725011
2022北京建筑大学陕西理科本科一批54515325
2022北京建筑大学北京综合本科批54317903
2022北京建筑大学安徽理科本科一批54146055
2022北京建筑大学河南理科本科一批53185142
2022北京建筑大学上海综合本科批53011182
2022北京建筑大学山西理科本科一批B段52223740
2022北京建筑大学广西理科本科一批51427241
2022北京建筑大学重庆物理类本科批49943124
2022北京建筑大学吉林理科本科一批A段49817260
2022北京建筑大学甘肃理科本科提前批B段49614245
2022北京建筑大学贵州理科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49427370
2022北京建筑大学内蒙古理科本科一批47917904
2022北京建筑大学黑龙江理科本科一批A段47622464
2022北京建筑大学新疆理科本科一批463-
2022北京建筑大学宁夏理科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4349983
2022北京建筑大学青海理科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4156542

2021年北京建筑大学最低多少分能考上

1、2021年北京建筑大学在海南综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54,对应的录取位次为3847;

2、2021年北京建筑大学在天津综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28,对应的录取位次为7682;

3、2021年北京建筑大学在广东物理类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09,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8133;

4、2021年北京建筑大学在湖北物理类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88,对应的录取位次为21487;

5、2021年北京建筑大学在浙江综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86,对应的录取位次为57226;

年份学校省份科目类型批次最低录取分数最低录取位次
2021北京建筑大学海南综合本科批6543847
2021北京建筑大学天津综合本科批A段6287682
2021北京建筑大学广东物理类本科批60918133
2021北京建筑大学湖北物理类本科批58821487
2021北京建筑大学浙江综合平行录取一段58657226
2021北京建筑大学江西理科本科一批58413382
2021北京建筑大学河南理科本科一批58240304
2021北京建筑大学湖南物理类本科批57821996
2021北京建筑大学辽宁物理类本科批57716622
2021北京建筑大学福建物理类本科批57319034
2021北京建筑大学河北物理类本科批57128818
2021北京建筑大学四川理科本科一批56940305
2021北京建筑大学山东综合普通类一段56939517
2021北京建筑大学江苏物理类本科批55732252
2021北京建筑大学北京综合本科批53917770
2021北京建筑大学陕西理科本科一批53916601
2021北京建筑大学云南理科本科一批53331586
2021北京建筑大学山西理科本科一批B段53322331
2021北京建筑大学上海综合本科批5328874
2021北京建筑大学广西理科本科一批52525828
2021北京建筑大学黑龙江理科本科一批A段51413739
2021北京建筑大学贵州理科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51321186
2021北京建筑大学安徽理科本科一批50475026
2021北京建筑大学甘肃理科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50214050
2021北京建筑大学吉林理科本科一批A段50114514
2021北京建筑大学内蒙古理科本科一批50013753
2021北京建筑大学新疆理科本科一批472-
2021北京建筑大学宁夏理科本科一批4636301
2021北京建筑大学青海理科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4464492

二、北京历年录取分数线

年份考生类别批次分数线位次专业分
2022综合艺术类(高职专科)84--
2022综合体育类(本科)34843202-
2022综合艺术类(本科)31944019-
2022综合专科批12044942-
2022综合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51822413-
2022综合本科批42537319-
2021综合艺术类(本科)30041362-
2021综合体育类(本科)3284095760
2021综合艺术类(高职专科)8442037-
2021综合专科批12042031-
2021综合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51322100-
2021综合本科批40036736-
2020综合本科批43637397-
2020综合体育类(本科)30045687-
2020综合艺术类(高职专科)8446538-
2020综合艺术类(本科)31645463-
2020综合专科批12046529-
2020综合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52622474-

三、北京建筑大学简介

学校有西城和大兴两个校区,拥有近千余亩美丽校园。西城校区占地167亩,大兴校区占地752亩,校舍建筑总面积49.02万平方米。两校区校园环境优美,建筑特色鲜明,学生不出校门就能领略到不同的建筑特色与魅力。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19万册、在线阅览的电子图书190万册,大型开放的电子文献数据库63个,与住建部共建中国建筑图书馆,是全国建筑类图书种类较为齐全的高校。

学校现有10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单位,各类在校生11074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8249人,硕士研究生3326人,博士研究生171人。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拥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工科优势特色进一步凸显,所有工科学科均位列C档及以上,70%位列B档次。“工程学”、“环境/生态学”先后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现有35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北京市特色专业7个。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教育教学成果丰硕。2014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在近3届北京市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15项。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北京市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学校连续七次荣获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评比一等奖,2个本科生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1个研究生党支部入选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021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北京高校十佳示范班集体、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等荣誉称号。近五年来,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获得国际级奖项18项、国家级奖项817项、省部级奖项752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1196人,其中专任教师782人,高级职称教师474人,教授153人,博士生导师66人。拥有国家杰青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2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4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人,教育部人才项目青年项目1人,国家级人才项目青年项目2人,北京学者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中科院人才项目入选者2人,青年北京学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获得梁思成建筑奖1项、世界人居奖1项,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北京市教委学术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管理创新团队、北京市委组织部青年拔尖团队等各类国家级及北京市级团队28个。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学术和行业发展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科研活动。现有北京节能减排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28个科技创新能力强、国内外学术影响力高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数量位居全国建筑类高校和北京市属高校前列,建有全球技术水平领先的多功能振动台阵实验系统。学校始终强化面向国家和地区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需求,形成了建筑遗产保护、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海绵城市建设、精密测绘与精细重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智能建造与智慧城市等为代表的若干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学科领域、科研方向和创新团队。近年来,我校教师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6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16项;近五年新增各类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00余项,科技服务经费连年超过2亿元。学校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改革工作首批试点的2所高校之一。

百余年来,学校遵循“立德树人、开放创新”的办学理念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秉承“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校训和“爱国奉献、坚毅笃行、诚信朴实、敢为人先”的北建大精神,为国家培养了7万多名优秀毕业生,他们参与了北京70多年来重大城市建设工程,成为国家和首都城市建设系统的骨干力量。校友中涌现出了被称为“当代鲁班”的李瑞环,全国政协副主席郑建邦、核工业基地建设的奠基人赵宏、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在明、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刘桂生、沈小克、张宇、罗玲、胡越、包琦玮、高士国、杨伯钢,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学校毕业生全员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5%以上,2014年进入“全国高校就业50强”行列。

学校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需求,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成效。目前学校已初步构建“一带一路”城市国际化创新中心和7个专题国际创新合作平台,与44个国家和地区的104所院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务实推进了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研究。发起成立的“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已有来自27个国家的72所院校加入,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业类大学国际联盟。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招收国际学生等方式,培养中外学生近千人。举办的暑期学校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国际教育品牌项目。

学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率先建成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实训基地,创新提出“主讲主问制”理论学习模式,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党建案例”,入选北京党建蓝皮书。9个基层党建案例入选《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经验案例》,获评1个“全国党建标杆院系”、4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近五年,获评北京高校德育先进集体1个,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1人、北京市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北京高校先进党组织3个、优秀共产党员5人、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获评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优秀成果三等奖1次,获评北京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为首个获评北京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的市属高校;获批北京高校党建重点难点项目支持计划1项,“两委一室”委托课题1项,北京市党建研究会课题3项,北京高校党建研究课题6项(重大课题2项、重点课题3项、一般课题1项),实现承担北京高校党建研究重点课题连续9年不断线,课题成果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等级。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国家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导向,把准首都北京新定位、建筑业转型升级、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机遇,深化综合改革,创新发展模式,深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持续加强一级学科博士点、高精尖学科建设,强化有组织科研,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分类发展体系。全面实现“大兴校区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西城校区高水平研究生培养、科技协同创新及成果转化基地”的“两高”办学布局,建成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鲜明建筑特色的高水平、开放式、创新型大学,为首都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