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铜陵学院最低多少分能录取
2023年铜陵学院最低多少分能考上
1、2023年铜陵学院在江苏历史类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23,对应的录取位次为29522;
2、2023年铜陵学院在山东综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7,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74679;
3、2023年铜陵学院在广东物理类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6,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48202;
4、2023年铜陵学院在安徽文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5,对应的录取位次为25413;
年份 | 学校 | 省份 | 科目类型 | 批次 | 最低录取分数 | 最低录取位次 |
---|---|---|---|---|---|---|
2023 | 铜陵学院 | 江苏 | 历史类 | 本科批 | 523 | 29522 |
2023 | 铜陵学院 | 山东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497 | 174679 |
2023 | 铜陵学院 | 广东 | 物理类 | 本科批 | 496 | 148202 |
2023 | 铜陵学院 | 安徽 | 文科 | 本科一批 | 495 | 25413 |
2022年铜陵学院最低多少分能考上
1、2022年铜陵学院在四川文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8,对应的录取位次为31270;
2、2022年铜陵学院在安徽文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4,对应的录取位次为27431;
3、2022年铜陵学院在江苏历史类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8,对应的录取位次为32299;
4、2022年铜陵学院在福建历史类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3,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7954;
5、2022年铜陵学院在河南文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0,对应的录取位次为43646;
年份 | 学校 | 省份 | 科目类型 | 批次 | 最低录取分数 | 最低录取位次 |
---|---|---|---|---|---|---|
2022 | 铜陵学院 | 四川 | 文科 | 本科二批 | 518 | 31270 |
2022 | 铜陵学院 | 安徽 | 文科 | 本科二批 | 514 | 27431 |
2022 | 铜陵学院 | 江苏 | 历史类 | 本科批 | 508 | 32299 |
2022 | 铜陵学院 | 福建 | 历史类 | 本科批 | 503 | 17954 |
2022 | 铜陵学院 | 河南 | 文科 | 本科二批 | 500 | 43646 |
2022 | 铜陵学院 | 广东 | 物理类 | 本科批 | 497 | 146859 |
2022 | 铜陵学院 | 湖北 | 历史类 | 本科批 | 485 | 27637 |
2022 | 铜陵学院 | 吉林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456 | 9964 |
2022 | 铜陵学院 | 广西 | 理科 | 本科二批 | 414 | 86714 |
2021年铜陵学院最低多少分能考上
1、2021年铜陵学院在安徽文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51,对应的录取位次为27800;
2、2021年铜陵学院在湖北历史类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7,对应的录取位次为29069;
3、2021年铜陵学院在四川文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4,对应的录取位次为34944;
4、2021年铜陵学院在福建历史类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0,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6059;
5、2021年铜陵学院在广东物理类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81,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60346;
年份 | 学校 | 省份 | 科目类型 | 批次 | 最低录取分数 | 最低录取位次 |
---|---|---|---|---|---|---|
2021 | 铜陵学院 | 安徽 | 文科 | 本科二批 | 551 | 27800 |
2021 | 铜陵学院 | 湖北 | 历史类 | 本科批 | 517 | 29069 |
2021 | 铜陵学院 | 四川 | 文科 | 本科二批 | 514 | 34944 |
2021 | 铜陵学院 | 福建 | 历史类 | 本科批 | 510 | 16059 |
2021 | 铜陵学院 | 广东 | 物理类 | 本科批 | 481 | 160346 |
2021 | 铜陵学院 | 江苏 | 物理类 | 本科批 | 479 | 107627 |
2021 | 铜陵学院 | 河南 | 文科 | 本科二批 | 467 | 95210 |
2021 | 铜陵学院 | 吉林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449 | 10311 |
2021 | 铜陵学院 | 广西 | 理科 | 本科二批 | 419 | 84034 |
二、安徽历年录取分数线
年份 | 考生类别 | 批次 | 分数线 | 位次 | 专业分 |
---|---|---|---|---|---|
2022 | 文科 | 体育类(高职专科) | 200 | 182811 | - |
2022 | 理科 | 本科一批 | 491 | 96576 | - |
2022 | 理科 | 本科二批 | 435 | 164413 | - |
2022 | 理科 | 专科批 | 200 | 286062 | - |
2022 | 理科 | 艺术A类(本科) | 392 | 208300 | - |
2022 | 理科 | 艺术B类(本科) | 326 | 250149 | - |
2022 | 理科 | 艺术C类(本科) | 305 | 258384 | - |
2022 | 理科 | 艺术类(高职专科) | 160 | 286062 | - |
2022 | 理科 | 体育类(本科) | 283 | 265111 | - |
2022 | 理科 | 体育类(高职专科) | 200 | 286062 | - |
2022 | 文科 | 本科一批 | 523 | 21783 | - |
2022 | 文科 | 本科二批 | 480 | 52689 | - |
2022 | 文科 | 专科批 | 200 | 182811 | - |
2022 | 文科 | 艺术A类(本科) | 432 | 83212 | - |
2022 | 文科 | 艺术B类(本科) | 360 | 128375 | - |
2022 | 文科 | 艺术C类(本科) | 336 | 140205 | - |
2022 | 文科 | 艺术类(高职专科) | 160 | 182811 | - |
2022 | 文科 | 体育类(本科) | 312 | 148803 | - |
2021 | 文科 | 本科二批 | 519 | 51799 | - |
2021 | 文科 | 体育类(专科) | 200 | 195661 | - |
2021 | 文科 | 体育类(本科) | 337 | 158114 | - |
2021 | 文科 | 艺术类(高职专科) | 160 | 195661 | - |
2021 | 文科 | 艺术C类(本科) | 363 | 145492 | - |
2021 | 文科 | 艺术B类(本科) | 389 | 131163 | - |
2021 | 文科 | 艺术A类(本科) | 467 | 87348 | - |
2021 | 文科 | 专科批 | 200 | 195661 | - |
2021 | 文科 | 本科一批 | 560 | 22182 | -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488 | 89923 | - |
2021 | 理科 | 本科二批 | 415 | 157156 | - |
2021 | 理科 | 专科批 | 200 | 232461 | - |
2021 | 理科 | 艺术A类(本科) | 374 | 184088 | - |
2021 | 理科 | 艺术B类(本科) | 311 | 208933 | - |
2021 | 理科 | 艺术C类(本科) | 291 | 213860 | - |
2021 | 理科 | 艺术类(高职专科) | 160 | 232461 | - |
2021 | 理科 | 体育类(本科) | 270 | 218029 | - |
2021 | 理科 | 体育类(专科) | 200 | 232461 | - |
2020 | 理科 | 本科二批 | 435 | 153706 | - |
2020 | 理科 | 本科一批 | 515 | 83094 | - |
2020 | 理科 | 专科批 | 200 | 226701 | - |
2020 | 理科 | 艺术A类(本科) | 348 | 197369 | - |
2020 | 理科 | 艺术B类(本科) | 304 | 208779 | - |
2020 | 理科 | 艺术类(专科) | 160 | 226701 | - |
2020 | 理科 | 体育类(本科) | 282 | 212912 | - |
2020 | 理科 | 体育类(专科) | 200 | 226701 | - |
2020 | 文科 | 本科一批 | 541 | 20208 | - |
2020 | 文科 | 本科二批 | 499 | 52163 | - |
2020 | 文科 | 专科批 | 200 | 199030 | - |
2020 | 文科 | 艺术A类(本科) | 399 | 123231 | - |
2020 | 文科 | 艺术B类(本科) | 349 | 154495 | - |
2020 | 文科 | 艺术类(专科) | 160 | 199030 | - |
2020 | 文科 | 体育类(本科) | 324 | 167572 | - |
2020 | 文科 | 体育类(专科) | 200 | 199030 | - |
三、铜陵学院简介
铜陵学院是一所财经特色鲜明,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工、文、理、艺、法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其前身为铜陵财经专科学校,2000年合并安徽省冶金工业学校和铜陵师范学校,2002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学校是安徽省首批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2015年获批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5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9月获批安徽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4月,“铜陵学院大学生创客空间”成为安徽省首家依托高校运营的国家级众创空间;2021年学校成功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全媒体产教融合项目合作院校;2022年,获批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
学校坐落于皖江新兴工贸港口城市、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的铜陵市。现有翠湖、育秀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310亩,各类校舍面积489311.2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1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80.05万册,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68个本科专业,拥有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广告学),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财务管理)、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会计学基础、大学生创业基础),3个省级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12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省级一流专业、1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2022年,工商管理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成功获批安徽省立项建设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编辑出版学术刊物《铜陵学院学报》。截止2023年1月,拥有专任教师1014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6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897人,外聘教师235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2272人,成人教育在籍生659人。
积极探索应用型高校办学之路,深入推进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三位一体”教学改革。学校率先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理念,2008年,发起创立了“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行知联盟),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受到了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的批示,《光明日报》等国家媒体评价“为新建院校谋求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深入推进“三进入三延伸”(企业进校园、企业家进课堂、科技攻关项目进学校;实验室延伸到企业、课堂延伸到生产一线、教师培养延伸到社会)校企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合作开设了华为、蓝盾、中鼎、金纬、招商信诺、速度中国、青鸟储备等特色冠名班,泰富、新能等创新创业特色班。建有GE Fanuc自动化、罗克韦尔DCS集散控制、博世力士乐气液电、集成电路设计、先进智能加工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用友新道仿真企业虚拟商业社会等一批实验(训)室,建成1个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0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7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和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注重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韩国等10余所高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与韩国又松大学联合开展了“2+2”合作办学。
牢固树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理念,深入推进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努力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建设“四个中心”(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培训中心、产学研合作中心、政府决策咨询中心、教育文化中心)“四个基地”(实习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基地、教学基地、研究基地)。2022年,正式挂牌成立铜业学院。建立了大数据产业学院,建有“安徽省铜基新材料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铜业发展智能决策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工程液压机器人”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光电子应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铜陵学院基地、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和科研机构,建成“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省级高校智库,拥有“面向铜基新材料产业的光电检测与智能装备”“土木与环境”两个省级科研团队以及“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会计与审计研究”等5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初步形成了校地、校企、校校互利共赢、共生共育、共同发展的局面。
始终坚持文化育人,大力培育和弘扬以沈浩精神为内核、以铜文化为特征的校园文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承“明德尚能、博学日新”校训,坚持把沈浩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建成了“沈浩之家”学生党员发展服务中心和“沈浩精神传承网”,进一步夯实沈浩精神传承基地建设。2021年,学校获批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2022年,获批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
办学声誉不断扩大,学校先后荣获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招生分数线连续多年稳居安徽省同类院校前列,2022年,学校文、理科最低录取线分别超出安徽省控线34分、36分。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学生多次在重大国内赛事上获奖,在2022年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级铜奖1项;仅在2022年各类学科和技能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129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47项。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均在96%以上。202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4.45%,荣获安徽省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突出单位表彰激励。大学生征兵工作走在全省本科高校前列,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征兵工作绩效考评“优秀”等级。《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社》《学习强国》等知名媒体多次报道我校办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