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邵阳学院最低多少分能录取
二、湖南历年录取分数线
年份 | 考生类别 | 批次 | 分数线 | 位次 | 专业分 |
---|---|---|---|---|---|
2022 | 历史类 | 体育类(高职专科) | 160 | 173506 | 155 |
2022 | 物理类 | 本科批 | 414 | 162361 | - |
2022 | 物理类 | 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 | 475 | 97137 | - |
2022 | 物理类 | 专科批 | 200 | 253683 | - |
2022 | 物理类 | 艺术类(本科批) | 289 | 239985 | 245 |
2022 | 物理类 | 艺术类(高职专科) | 160 | 254163 | 155 |
2022 | 物理类 | 体育类(本科批) | 344 | 215637 | 261 |
2022 | 物理类 | 体育类(高职专科) | 160 | 254163 | 155 |
2022 | 历史类 | 本科批 | 451 | 58717 | - |
2022 | 历史类 | 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 | 499 | 27330 | - |
2022 | 历史类 | 专科批 | 200 | 172537 | - |
2022 | 历史类 | 艺术类(本科批) | 315 | 145371 | 233 |
2022 | 历史类 | 艺术类(高职专科) | 160 | 173506 | 155 |
2022 | 历史类 | 体育类(本科批) | 362 | 119732 | 261 |
2021 | 物理类 | 体育类(本科批) | 342 | 183692 | 258 |
2021 | 历史类 | 体育类(高职专科) | 160 | 164392 | 155 |
2021 | 历史类 | 体育类(本科批) | 354 | 119244 | 258 |
2021 | 历史类 | 艺术类(高职专科) | 160 | 164392 | 155 |
2021 | 历史类 | 艺术类(本科批) | 326 | 133270 | 227 |
2021 | 历史类 | 专科批 | 200 | 163530 | - |
2021 | 历史类 | 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 | 521 | 22757 | - |
2021 | 历史类 | 本科批 | 466 | 53076 | - |
2021 | 物理类 | 体育类(高职专科) | 160 | 205190 | 155 |
2021 | 物理类 | 艺术类(高职专科) | 160 | 205190 | 155 |
2021 | 物理类 | 艺术类(本科批) | 303 | 193910 | 230 |
2021 | 物理类 | 专科批 | 200 | 204829 | - |
2021 | 物理类 | 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 | 504 | 78372 | -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434 | 138869 | - |
2020 | 理科 | 本科二批 | 464 | 110370 | - |
2020 | 理科 | 本科一批 | 507 | 74168 | - |
2020 | 理科 | 本科三批 | 433 | 133229 | - |
2020 | 理科 | 专科批 | 200 | 212615 | - |
2020 | 理科 | 艺术类(本科二批) | 301 | 193561 | 219 |
2020 | 理科 | 艺术类(本科三批) | 260 | 203873 | 200 |
2020 | 理科 | 体育类(本科一批) | 363 | 170936 | 267 |
2020 | 理科 | 体育类(本科二批) | 348 | 177137 | 258 |
2020 | 理科 | 体育类(本科三批) | 334 | 182570 | 252 |
2020 | 文科 | 本科一批 | 550 | 19890 | - |
2020 | 文科 | 本科二批 | 526 | 32343 | - |
2020 | 文科 | 本科三批 | 501 | 46312 | - |
2020 | 文科 | 专科批 | 200 | 148125 | - |
2020 | 文科 | 艺术类(本科二批) | 341 | 127337 | 239 |
2020 | 文科 | 艺术类(本科三批) | 237 | 146535 | 233 |
2020 | 文科 | 体育类(本科一批) | 413 | 93545 | 269 |
2020 | 文科 | 体育类(本科二批) | 399 | 101064 | 262 |
2020 | 文科 | 体育类(本科三批) | 385 | 108265 | 256 |
三、邵阳学院简介
邵阳学院创建于1958年,医学类专业办学可追溯到1906年,2002年由原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原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升本,2016年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资格的省属多科性本科院校,教育部和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试点项目单位。学校2018年被确定为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
人文荟萃底蕴深厚。学校坐落在国家卫生城市、湘西南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邵阳市。这里人文底蕴深厚,诞生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思想家魏源,“再造共和”的民主革命家蔡锷,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吕振羽和德艺双馨的人民音乐家贺绿汀。宝庆竹刻、邵阳布袋戏、滩头年画和花瑶挑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湖湘文化中熠熠生辉。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景色秀丽,林木葱郁,鸟语花香,是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花园式单位”。
基础办学条件优良。学校占地面积163.10万平方米,校舍面积92.4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4.20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原值2.91亿元,馆藏图书302.37万余册,其中电子图书107万册,中外文纸质报刊1471种,各类数据库及平台50个。
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有21个教学学院,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机械、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学位类别;拥有6个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大学科门类;53个本科专业,面向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学生26966人(不含继续教育学生)。
学校坚持以本为本,扎实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获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与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第一批“新农科”项目建设高校。拥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9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5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和精品课程。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及科研平台。1个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5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1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大学生创新训练、创新创业教育中心,7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6所直属附属医院、协作型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
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4324人,其中正高职称(含教授、主任医师等)216人,副高职称(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等)747人,博士553人(含在读),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9个,有省级优秀研究生教学团队和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10余个。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教授为名誉校长、兼职教授,通过引进和培养并举,建立了“资峰学者”领军人才、学科(学术)带头人、中青年拔尖人才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四个层次的人才梯队,汇聚了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芙蓉学者、省“百人计划”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省“121人才工程”专家、湖湘青年英才等116人为代表的高水平梯队式人才集群。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近年来,学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43项;获各级教学、科研成果奖207项;发表学术论文6100余篇,有620余篇被国际三大权威索引收录;出版学术专著273部。学报(社科版)为RCCSE(武大版)核心库A类核心期刊,学报(自科版)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和第七届湖南省“双十佳期刊”称号。
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近3年,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创新创业竞赛及各类学科竞赛获奖1000多项,其中国家级200余项。2018年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和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2020年、2021年获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2021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21年获“田家炳杯” 第七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学校多次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
开放办学步伐加快。学校坚持校地、校企合作,构建“城校共生”发展模式,先后与邵阳市人民政府及所辖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签署了校地合作协议,与中国电信、湘电集团、湘窖酒业、伟大集团等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成立了中科曙光等6个产业学院和3个研究院,探索“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2021年学校成立产学研合作办、成果转化与应用中心(知识产权中心),进一步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美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有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
建校60余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持“立德树人,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践行“明德、求真、共生、超越”的校训,弘扬“共生共荣、唯实唯新”的校风、“明德明理、笃学笃行”的学风和“修德修身、敬业精业”的教风,为国家和湖南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20多万各类人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被评为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公共建筑节能建设示范单位、湖南省普通高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综治工作优秀单位、湖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易班建设先进单位、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军训工作先进单位等。
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立足湖南、面向周边、辐射全国,以工学为主体、以师范和医学为两翼、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创新实践能力较强、潜心服务基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力争到2035年,形成博士-硕士-本科的办学层次,基本建成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