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最低多少分能录取
2022年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最低多少分能考上
1、2022年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在云南文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34,对应的录取位次为87554;
2、2022年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文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83,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36569;
3、2022年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在重庆物理类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69,对应的录取位次为97647;
4、2022年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在甘肃文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27,对应的录取位次为57867;
年份 | 学校 | 省份 | 科目类型 | 批次 | 最低录取分数 | 最低录取位次 |
---|---|---|---|---|---|---|
2022 |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 云南 | 文科 | 专科批 | 434 | 87554 |
2022 |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 四川 | 文科 | 专科批 | 383 | 136569 |
2022 |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 重庆 | 物理类 | 专科批 | 369 | 97647 |
2022 |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 | 文科 | 高职(专科)批R段 | 327 | 57867 |
2021年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最低多少分能考上
1、2021年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在云南文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18,对应的录取位次为89773;
2、2021年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在重庆历史类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10,对应的录取位次为53287;
3、2021年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文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87,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29045;
4、2021年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在甘肃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160,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12216;
年份 | 学校 | 省份 | 科目类型 | 批次 | 最低录取分数 | 最低录取位次 |
---|---|---|---|---|---|---|
2021 |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 云南 | 文科 | 专科批 | 418 | 89773 |
2021 |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 重庆 | 历史类 | 专科批 | 410 | 53287 |
2021 |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 四川 | 文科 | 专科批 | 387 | 129045 |
2021 |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 | 理科 | 高职(专科)批R段 | 160 | 112216 |
二、四川历年录取分数线
年份 | 考生类别 | 批次 | 分数线 | 位次 | 专业分 |
---|---|---|---|---|---|
2022 | 体育类 | 体育类(高职专科) | 140 | - | - |
2022 | 理科 | 本科一批 | 515 | 83025 | - |
2022 | 理科 | 本科二批 | 426 | 186000 | - |
2022 | 理科 | 专科批 | 150 | 284053 | - |
2022 | 理科 | 一类模式本科 | 325 | 254434 | - |
2022 | 理科 | 一类模式专科 | 150 | 284053 | - |
2022 | 文科 | 本科一批 | 538 | 18985 | - |
2022 | 文科 | 本科二批 | 466 | 74577 | - |
2022 | 文科 | 专科批 | 150 | 215646 | - |
2022 | 文科 | 一类模式本科 | 350 | 159586 | - |
2022 | 文科 | 一类模式专科 | 150 | 215646 | - |
2022 | 艺术类 | 艺术类(本科) | 200 | - | - |
2022 | 艺术类 | 艺术类(高职专科) | 120 | - | - |
2022 | 体育类 | 体育类(本科批) | 345 | - | - |
2021 | 艺术类 | 艺术类(本科) | 215 | - | - |
2021 | 体育类 | 体育类(高职专科) | 140 | - | - |
2021 | 体育类 | 体育类(本科批) | 345 | - | - |
2021 | 艺术类 | 艺术类(高职专科) | 120 | - | - |
2021 | 文科 | 专科批 | 150 | 199866 | - |
2021 | 文科 | 本科二批 | 474 | 67553 | - |
2021 | 文科 | 本科一批 | 541 | 18278 | - |
2021 | 理科 | 专科批 | 150 | 258428 | - |
2021 | 理科 | 本科二批 | 430 | 176326 | -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521 | 82994 | - |
2020 | 理科 | 本科二批 | 443 | 171036 | - |
2020 | 理科 | 本科一批 | 529 | 81375 | - |
2020 | 理科 | 专科批 | 150 | 260431 | - |
2020 | 理科 | 艺术类(本科) | 420 | 190439 | - |
2020 | 理科 | 艺术类(高职专科) | 140 | 260549 | - |
2020 | 文科 | 本科一批 | 527 | 17704 | - |
2020 | 文科 | 本科二批 | 459 | 66316 | - |
2020 | 文科 | 专科批 | 150 | 208715 | - |
2020 | 文科 | 艺术类(本科) | 430 | 90719 | - |
2020 | 文科 | 艺术类(高职专科) | 140 | 208877 | - |
2020 | 艺术类 | 艺术类(本科) | 300 | - | - |
2020 | 艺术类 | 艺术类(高职专科) | 140 | - | - |
三、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内江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市属综合类高职院校。自举办高职教育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树立“以德立人,以职立教,以特立校”的办学理念;传承“自强博爱,严谨勤勉,合作共进”的办学精神;遵循“厚德、精业、行健、致远”的校训。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开拓创新,砥砺前行,逐步发展成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地方性专科高等院校。
学校地理位置优越。学校位于人文荟萃、底蕴深厚、风景如画、素有“大千故里、书画之乡”的内江。学校地处内江中心城区汉安大道东段、高新技术开发区境内。距高铁站仅4公里,5分钟车程,40分钟可直达成都、重庆。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62人,专兼职教师46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6人、副高级职称14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233人,“双师素质”教师232人,教育部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内江市学科带头人”4人,“内江市拔尖人才”2人,“内江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2人。
学校教学设施完备。总占地面积864亩,规划建筑面积26.7万㎡。固定资产总额8.38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8亿元,生均仪器设备值12939元。拥有实训场地总面积13749.58平米,总投资近10亿元。现有校内实训室105个,生产性实训基地9个,校外实训基地126个。建有公共教学大楼、实训大楼、教学工厂、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标准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完备的教育教学场地。
学校教学体系完善。现有8个二级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现代农业学院、信息与电子学院、智慧财经与管理学院、智能建造学院、文化艺术与旅游学院、通识教育与公共服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一部:中专部。设有图书信息中心、实训中心、教学质量管理与督导办公室3个教辅部门。现有专业38个,其中国家骨干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1+X”试点证书考核站点16个。
学校育人成果丰硕。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突出立德树人根本,坚持“双核并重、贯通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近年来,学生在国内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600余项。2021年学生获省级及以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92项,排名全省高职院校第4位。2021年106人获评四川省优秀毕业生,88人获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位居全省高职高专第一名。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月平均待遇达到4000元以上。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047人,其中高职10324人,中职595人,技工128人。为地方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吃得苦、用得上”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企业骨干、优秀企业家和重要岗位领导。学校教学满意度、学生就业率、毕业生薪资水平、企业满意度、校友推荐度、社会认同度等主要育人指标均保持逐年稳步上升态势。
学校办学成效显著。学校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围绕内江市“5+5+5”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布局,坚持不懈推进“六方合作”,办学成效显著。近年来,学校先后成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单位,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工继续教育基地、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四川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是省“双高”建设培育学校、省级示范高职院校、省教育厅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单位、全省首批“党员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先后获得了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四川省文明校园、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大学生思政教育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面向未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围绕“双高”培育建设目标,对标竞进、开放合作、改革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优质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