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多少分(排名)能上?(本省)?

广东公办院校排名及分数线

广东省公办本科大学排名及分数线如下:

1、在公办本科院校中,排名前五的是中山大学(全国第15名)、华南理工大学(全国第24名)、暨南大学(全国第39名)、华南农业大学(全国第54名)、深圳大学(全国第56名);排名靠后的五所院校是广东药科大学(全国第418名)、韩山师范学院(全国第427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全国第427名)、广东警官学院(全国第452名)、广州航海学院(全国第464名)

2、在广东物理中,排名前五的院校专业组是中山大学205组(662分)、中山大学208组(659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02组(647分)、南方医科大学206组(641分)、中山大学203组(636分)

3、在广东历史中,排名前五的院校专业组是中山大学201组(609分)、中山大学218组(606分)、中山大学202组(604分)、中山大学219组(602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01组(600分)

广东一共有132所高校,包含38所公办本科院校、22所民办本科院校和72所专科院校。在这132所高校中,有两所985大学和两所纯211大学。

广东一本大学排名及分数线

广东一本大学排名及分数线如下:

1、中山大学(607分)。

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简称中大),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部省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学校位于广州市,现任党委书记陈春声、校长高松。校训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截至2022年5月31日,学校有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设有本科专业(办学权)14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63个,专业学位类别37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4个,拥有国际合作学院1所,国家级研究机构35个,教职工4659人。

2、华南理工大学(599分)。

华南理工大学(简称华南理工,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坐落在广东省广州市,是教育部直属的、由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现任党委书记章熙春、校长张立群。校训为“博学慎思、明辨笃行”。截至2022年9月21日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分为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和广州国际校区。学校发展成为一所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3、暨南大学(589分)。

暨南大学(简称暨大,Jinan University),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直属中央统战部管理,是由国家举办的以华侨高等教育为鲜明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建设高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国家首批试行学分制高校、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港澳台侨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最早在综合性大学里开办医学院的大学、最早设立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机构的大学、最早创设商科的大学。现任党委书记林如鹏、校长宋献中。校训为“忠信笃敬”。

广州大学多少分(排名)能上?(本省)?

广州大学高考历年录取分数线:

学校坚持重大需求导向,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深化人文、社会科学、理科类优势学科内涵建设,强化师范教育、艺术类学科特色建设,突出面向新科技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需求的新工科建设,探索拓展以生物医药、基因编辑、生物信息、脑科学等为重点主攻方向的新医科。

现已形成由4个省“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和16个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构成的重点建设学科体系。以土木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电子与通讯工程、资源与环境、材料工程、经济与社会管理、岭南文化与艺术、师范教育等为代表;

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进入ESI全球前1%。在软科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榜单中,网络空间安全列全国第4位,统计学列全国第7位。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2月21日,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 2848人,其中博士1305人,副高以上职称者1239人;教学科研人员1949人,其中博士1335人,占68.5%。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名,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

青年长江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3人,国家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1人、领军人才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7人。“珠江人才计划”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

“广东特支计划”领军人才5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学名师4人,青年文化英才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岗位计划特聘教授7人、讲座教授3人、青年珠江学者10人,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3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