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五所中医药大学二本最低分数线是多少?

哪五所中医药大学二本最低分数线是多少?

二本最低的中医药大学:

1、山东中医药大学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山东省重点高校、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中医药院校、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2、长春中医药大学:简称长中医,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由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应用研究型高校B类,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工、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

3、安徽中医药大学: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二期)建设项目,是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支持高校 [1-2]  。

4、贵州中医药大学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贵州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卓越中医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贵州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校。

5、广西中医药大学: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入选国家“双万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广西2011计划、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中医医科大学全国排名及分数线

全国中医药大学排名及分数线:

中国中医大学排名及分数线有北京中医药大学:645分、天津中医药大学:610分、海军军医大学:595分等。

1、北京中医药大学:645分。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拥有良乡、和平街和望京三个校区,设有16个本科招生专业,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7个,教职工6032人(含直属附属医院)。

2、天津中医药大学:610分。

截至2022年9月14日,学校设有静海团泊校区(主校区)、南开玉泉路校区,占地2600余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有在编教职工3967人。学校设有6个学科门类,31个本科专业。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药理学与毒理学、临床医学进入ESI前1%。

3、海军军医大学:595分。

截至2019年4月22日,学校拥有一级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三级国家重点学科26个;拥有硕士学位授权点9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83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军队后勤科研重点实验室14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6个;拥有中国唯一的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建有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医考研各学校分数线

中医考研各学校2022年分数线如下:

中国中医科学院:360/50/210,山西中医药大学:340/41/123。

河南中医药大学:352/41/123,海军军医大学:306/41/123。

贵州中医药大学:330/38/114,河北中医学院:315/43/180。

湖南中医药大学:360分,重庆医科大学:306/41/123。

广州中医药大学:342/41/123,北京中医药大学:335/45/180。

福建中医药大学:340分,首都医科大学:320/41/180。

南京中医药大学:387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335分。

北京大学:320/55/180,北京协和医学院:306/41/123。

复旦大学:360/55/200,兰州大学:315/50/170。

西北大学:332/43/129,空军军医大学:309分。

上海中医药大学:306/41/123,成都中医药大学:348/41/123。

陕西中医药大学:360分,湖北中医药大学:343分。

广西中医药大学:296/38/114,南方医科大学:306/41/123。

广州医科大学:306/41/123,中国医科大学:309/50/123。

中国药科大学:331分,云南中医药大学:325/38/114。

中医专业介绍:

该专业培养适应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系统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中医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的高层次研究应用型中医学人才。培养能够从事中医医疗以及预防、保健、康复工作的毕业生,并为将来从事中医教育、科研、对外交流以及中医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较为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