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哪些专业最值得读?
唔,这个问题还是要看自己的兴趣喜好啊,这些最好的专业也只能给你一些参考,要是自己没有兴趣学起来真的很痛苦的,还要转专业......
这里我就说几个我认为的学校比较好的专业(经供参考!!!!!)
1.建筑
先放一张图大家看看(刚刚找到的排名)
作为华工 的王牌专业,建筑学院包括了建筑系和规划系0,建筑学、规划、景观三个专业,华工建筑学的历史比华南工学院(华工以前的名字,1952年)还要早20年左右。华工著名的何镜堂院士(上海世博馆设计者)就是建筑学院的著名代表之一。同时华工的建筑系是录取分数最高的,2018年录取分数如下:
2.软件
南方小清华著称的华工,软件学院是国家示范性学院,下设软件技术系、软件工程系、数据科学与工程系;学院2009年获准成立教育部“国家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010年软件工程专业获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1年加入首批“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2年软件工程列入教育部首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4年获广东省第七届教学成果一等奖;2015年软件工程获批广东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虽然这个专业在全国985中排名不是那么靠前,但是凭借华工在华南地区的独一无二的位置和珠三角的地理位置,就业率和薪资都是很高的。
3.食品科学与工程
前身是轻工与食品学院,2017年学院入围“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A-,参与建设的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排名A+,均进入A行列。学院支撑的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前千分之一。在2017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位列世界第四位。
4.电子与信息
最后说一下我自己的这个专业吧
其实这个专业虽然算不上是华工的王牌专业,但是就电子通信这一块来说,华工这方面在华南地区还是挺强的
就就业率来说,从上图就可以知道
除了课比较多,他不仅多,还很难,电磁场就是玄学,高频就是天书......大学嘛,大不了自己学.....
最后希望能给你有所帮助!
计算机专业学校全国排名及分数线
计算机专业学校全国排名及分数线:
从软科和校友会两个排名来看,都在前十的学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这几所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可谓是首屈一指的,实力不容小觑,分数较高的考生如果想学计算机专业可优先选择这几所大学。
计算机专业好的大学排名及录取分数线:
每个高校在每个省份的录取分数线不一样,为了让考生对计算机专业好的大学排名及录取分数线有一个更详细的了解,下面老师将以2020年各高校在浙江省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生的投档分数线为例,为大家详细分析。
从以下数据可知:2020年在浙江省一段招生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分数线最高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分数线为694分,该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一流学科。
在二段招生中,收分较高的学校为江西师范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分数均为593分;三段招生中,收分较高的学校为安徽大学江淮学院(独立学院)和周口师范学院,分数均为494分。
收分较高的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肯定都不会差,因此各位考生可根据以下数据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报考。
大学录取分数线及排名
大学录取分数线及排名如下:
1、清华大学
根据查询中国教育在线网得知,2022年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为:673,在全国的一本大学中排名第一。是中国一所世界知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设有多个学院和研究所,注重科学研究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2、北京大学
根据查询中国教育在线网得知,2022年北京大学录取分数线为:672,在全国的一本大学中排名第二。北京大学是中国一所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设有多个学院和研究所,注重科学研究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上海交通大学
根据查询中国教育在线网得知,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录取分数线为:658,在全国的一本大学中排名第二。是中国一所世界知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设有多个学院和研究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实习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的简介:
1、学校概述
简称上海交大。学校地址位于中国上海市,学校由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是“211工程”“985工程”的首批建设高校。是一所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和教育学等十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
2、办学规模
上海交通大学设有闵行校区、徐汇校区、七宝校区、黄浦校区、长宁校区等。2学校总占地面积345.35万平方米。9学校设有有34个学院、直属系,本科专业75个。
3、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专任教师3700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8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6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8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5名,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0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