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校区的录取分数是多少?

深圳校区的录取分数是多少?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的录取分数线:在不同省份和科类会有所差异。

1、江苏2023年投档线:物理类654分;历史类627分。

2、辽宁2023年投档线:物理类654分;历史类622分。

3、广西2023年投档线:理627分,文616分。

4、江苏:物理类654;历史类627。

5、安徽:理643,文599

6、辽宁:物理类654;历史类622。

7、黑龙江:理工599,文史524

8、江西:理工625,文史605。

9、广西:理627,文616

10、四川:理652,文597

在文理分科高考省份,理工类录取分数平均超过各地一本线154分,较2022年上升18分;文史类录取分数平均超过各地一本线93分,较2022年上升5分。

在“3+1+2”高考改革省份,物理类录取分数平均超过各地特控线(一本线)149分,较2022年上升16分;历史类录取分数平均超过各地特控线(一本线)122分,较2022年上升23分。

在“3+3”高考改革省份,录取分数平均超过各地特控线(一本线)111分,较2022年上升6分。总体来看,我校录取分数平均超特控线(一本线)的分值均达建校以来最高值!

拓展资料: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是一所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著名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是香港中文大学在内地设立的第一个校区。该校区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得到了中国教育部的批准。

该校区秉承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结合深圳的地域特点,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优秀人才。学校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开设了多个本科、硕士和博士专业,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等多个领域。

总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是一所优秀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学,具有一流的办学水平和优秀的师资力量,为广大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深圳一本分数线2022

深圳一本分数线2022如下:

2022年深圳高考重本线为625分。

深圳高考重本线是指深圳市招生考试委员会根据当年深圳市招生考试的招生计划,结合深圳市招生考试的招生实际情况,制定的一个分数线,用于确定考生是否被招生单位录取。深圳市招生考试委员会每年会根据当年招生实际情况,调整深圳市招生考试的重本线,以确保招生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广东本科录取分数线排名(文科):

2022年广东本科中文科录取分数线,收分最高的5所大学是: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它们的投档最低分在560~605分之间,2022年位次在1293~10024名之间,属于广东本科最难考上的5所大学。

2022年广东本科中文科录取分数线,收分最低的5所大学是:广东理工大学、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广州商学院、岭南师范学院,

它们的投档最低分在430~439分之间,2022年位次在94213~102271名之间,属于广东本科最容易考上的5所大学。其中前四所大学为民办院校。

广东本科录取分数线排名(理科):

2022年广东本科中理科录取分数线,收分最高的5所大学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暨南大学,它们的投档最低分在584~652分之间,2022年位次在318528964名之间,属于广东本科最难考上的5所大学。

考深圳大学要多少分

考深圳大学要多少分如下:

1、深圳大学(本科)2022年在广东省历史类最低录取分为524分,录取位次24772。其中金融学586分,广告学586分,金融学582分,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金融科技专业,最低为589分,也是本校报考最热门的历史类专业。

2、深圳大学(本科)2022年在广东省物理类最低录取分为554分,录取位次66233。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21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20分,计算机类615分,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软件工程专业,最低为622分,也是本校报考最热门的物理类专业。

截至2018年10月,学校有后海、西丽2个校区,占地总面积2.72平方公里,校园建筑总面积154.3万平方米;全校纸本资源400.79万余册;设有27个教学学院,2所直属附属医院。

深圳大学(Shenzhen University),简称“深大”,是由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广东省主管、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文明校园、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地方高校UOOC联盟发起单位,设有研究生院。

扩展资料:

深圳大学的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3464人(不含附属中学),其中专任教师2263人、技术人员557人、管理人员644人。

有在站博士后806人,专职研究人员274人,访问教授126人;有外籍教师228人;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16人(含短聘5人),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1人,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科学院院士4人(短聘),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两院院士1人(短聘),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短聘),欧亚科学院院士3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