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校招生> 自主招生

高考自主招生不会停, 也不“刁难”真正有才华的学生

  日前,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严格执行自主招生政策,严格控制招生规模,高校要在上一年录取人数基础上适度压缩招生名额,宁缺毋滥。

  “严”字开道,贯穿始终。从严格报名资格条件,到严格制定录取标准;从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到严格确定招生专业……教育部发布的这一通知,最让人关注的就是通篇围绕“严”字开展工作,招生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面都必须做到严格。严要求、高标准、强监管,这一通知堪称“史上最严的高校自主招生规定”。

  严一点,才能让有水平的学生脱颖而出。众所周知,自主招生的主要对象是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换言之,有没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不是自己说了算,得有真才实学,有可验证和佐证的真本事,有符合要求的高素质。招生严一点,不是故意“刁难”这些有才华有潜力的学生,更不是堵死他们进入名校的“特殊”渠道,而是对他们更负责,防范一些名不符实的学生浑水摸鱼。

  严一点,更能让自主招生制度更有公信力。客观地看,高校自主招生的制度初衷值得激赏,所取得成效也受到多方好评,但是自主招生关乎高考公平,而高考公平备受关注,任何一丁点的猫腻都会引起轩然大波。在这种背景下,出台新规,通过严格的制度安排确保高校自主招生不偏离轨道,更不能出现问题,无疑既契合了深层的民意诉求,也对健全自主招生制度大有裨益。

  严一点,可更好维护相关高校和中学的声誉。自主招生制度,可使多方受益,比如被招收的学生、学生所在的中学和施行自主招生的高校等等。新规强调严格,各项程序得到落实,高素质的学生获得资格,实至名归,中学和高校便各得其所。否则,如果相关中学弄虚作假,一旦被查,必将付出沉重代价,这对学校形象极为不利。而相关高校如果暗箱操作,招收关系户,后果也不言自明。

  严一点,还能重塑公众对高考公平的信仰。高校自主招生是国家教育考试的组成部分,与现行的高考制度息息相关。高考改革,不管怎么改,生命线都是公平。有学者认为,教育是社会公正的调节器之一,高考公正则是教育公正的重中之重。推动自主招生公平公正,铸就高校招生全链条的公正,夯实高考公平的制度底座,势必提振公众对高考公平的信任和信仰,这也有益于构建社会公平。

  值得一提的是,新规提出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从高校主要负责同志是维护自主招生考试安全和公平公正的第一责任人,到分管负责同志是直接责任人;从中学是相关档案和材料的直接责任人,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负有相应的监管责任……无不释放鲜明信号,相关责任人员必须守土尽责,一旦未尽职尽责将吃不了兜着走。

  正所谓“徒法不足以自行”,新规的尊严在于落实,新规的生命力也在于落实。再好的制度落在实处,才有意义。比如公示制就不能有丝毫的打折。按规定,相关信息必须翔实、准确、及时公示。在报名申请阶段,所有申请自主招生的考生名单、考生提交的成绩以及反映其综合素质的相关材料(竞赛获奖证书等)均须经中学审核并在学校网站和班级详尽公示,公示结果须由中学校长签字确认。在考核招生阶段,高校要及时准确公布参加考核的考生名单、入选资格考生名单、录取考生名单及相关信息。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多在阳光下“曝晒”,腐败便难隐遁,更难孳生繁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的目标是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

  站在更高方位上审思自主招生新规,便不难意识到,这一新规的出台具有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自主招生走得更稳健,更深孚民意,将为我国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带来广泛的范本效应和辐射力。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