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想考半导体物理学专业,哪个学校比较好
半导体最好的单位肯定是中科院了,高校的话
北大只能用两个字形容--最好。
山东大学的理论也是很棒。其实把山东大学的固体物理教程弄明白了,中科院难度的考试差不多也能应付了。
西安电子科大的微电系也很牛的,他们的单晶生长技术算是独步海内了。据说他们的系主任是早稻田的高材生。另外西电微电系还出了一个林锐,在国内C++,C方面,林锐也是小有名气的。最让人佩服的还是他对技术近乎狂热的执著。
上交大也很不错,上交大的学生很容易进AMD,英飞凌等世界顶级设计公司。
浙江大学,东南大学这些老牌子肯定是没得说的。
东北的话,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领军地位是不用怀疑的, 它的工科综合能力一直没在全国前三名之外。二十几年前就开发出第一款国产的集成电路设计软件(那时候知道什么是计算机的人也没多少),但市场运营不如国外品牌,衰落了。哈工大的半导体物理目前在MEMS,氢燃料电池等方面有所突破。但客观地讲,现在哈工大的半导体物理专业和北大,上交大等国内顶尖大学的半导体物理专业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但最让人惋惜的是在国际化方面,哈工大和顶尖院校的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每年签常青藤院校的大学生,清华北大,复旦南京,国防科大的学生占了80+%, 其他学校的都有点惨不忍睹。 可以预见,10年后,新的顶尖人才里面,清华北大,复旦南京,国防科大的校友必定占极大比例。
求中国大学物理学专业前20排名表
2017中国大学物理学类本科专业排行榜等榜单,北京大学9个本科专业荣膺中国八星级专业,跻身2017世界一流、中国最顶尖专业行列,雄居校友会2017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榜首。
清华大学第2,复旦大学第3,上海交通大学第4,中国人民大学第5,武汉大学第6,南京大学第7,浙江大学第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9,四川大学第10。
具体排名如下:
扩展资料:
中国物理学最好的是北京大学,物理学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属于国内一流水平。
2001年,北京大学物理学院(School Of Physics,Peking University)在原物理系以及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专业、地球物理系大气物理与气象专业、天文系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北京大学1913年设立物理学门,我国物理学本科教育从此开始。1919年更名为物理系。抗战时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物理系合并于西南联合大学。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物理系集原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物理精英成为我国高校实力最强的物理重镇,并先后创办或参与创建全国高校第一个核科学专业、半导体物理专业、地球物理专业、微电子专业等。
清华大学物理系是目前国内发展最快、最好的物理系之一,为提高清华大学的学术声誉起着重要作用。物理系的教师在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和光物理、高能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以及生物物理等多个学科方向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物理系现有教师80名,研究生大约300名,本科生大约400名。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王崇愚、陈难先、顾秉林、邝宇平、李惕碚、李家明、范守善、朱邦芬、薛其坤),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5人,“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物理系的主要研究机构包括凝聚态物理、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原子分子与光物理三个研究所,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天体物理中心以及富士康纳米科技中心等。
物理系为物理学和天文学两个一级学科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提供优越的科研条件,并开设各类普及性和专门化物理学课程。
参考资料: 人民网-2015中国大学各学科门类专业排行榜
中国哪些大学的半导体专业排名靠前?
半导体专业排名的学校有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介绍: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南、北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945.33亩,校舍建筑面积142.33万平方米;设有二级教学科研机构26个,开设66个本科专业;拥有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有专任教师2600余名,两院院士3人;全日制在校生37837人,其中本科生22438人,硕士生12666人,博士生2733人。截至2023年5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6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00余人、硕士生导师1500余人。
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队伍,现有两院院士3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双聘院士17人;聘有2位院士担任学院院长,4位院士担任学院名誉院长。汇聚了一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
其中国家级人才152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69人次、省部级人才147人次、省级青年人才84人次,青年托举人才64人次,国家级创新团队18个、省级创新团队30个。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现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次、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教学名师4人次、省高校教学名师27人次。
截至2023年5月,学校设有二级教学科研机构26个,开设66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覆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等8大学科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