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怎么有学校建有成都、南充两个校区?
据了解,随着高校的改革发展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部分重点高校在不同地方实施了分校区办学。分校区办学指的是与“本校”除地理区位不同外其余方面皆保持一致的“本校分部”,在各方面都直接受“本部”领导,例如颁发统一的学位证和毕业证,学生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全校整体统筹等。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高校为了区分办学地理位置,设置了不同的招生代码。不同的招生代码代表的学校校区不一样,其录取分数也是有所差异的。考生在志愿填报时应注意区分,避免混淆校区。
西南石油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主体坐落于成都,同时其还有一个分校区,为南充校区。近年,学校在其南充校区恢复了本科办学,仅面向四川招生。为区分两个校区的地理位置,西南石油大学在四川省共有两个招生代码,即成都校区在川招生代码为5101,南充校区在川招生代码为5701。
2019年,西南石油大学成都校区45个专业(类)面向全国29个省市在普通本科一批招生。成都校区四川普通本科一批理科录取分数为579分,超一本线32分;文科录取分数为555分,超一本线15分。南充校区共有13个本科招生专业,仅面向四川省招生,其中有8个专业在普通本科一批招生,5个专业在普通本科二批招生。南充校区四川普通本科一批理科录取分数为547分,与一本线持平;文科录取分数542分,超一本线2分。
可以看到,同样是本科一批,两个校区录取分数相差还是很大的。比如理科考生,超出一本线即可尝试填报西南石油大学的南充校区,一般需超出一本线30分以上才能报考西南石油大学的成都校区。
同时,由于学校在四川省有两个招生代码,也就意味着在四川普通本科一批志愿填报时,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合理选择自己报考的校区。也可同时报考西南石油大学两个校区(需要分别填报),把成都校区5101放在第一志愿,南充校区5701放到后面作为保底。
具体专业情况,大家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西南石油大学招生就业”查询。
西南石油大学是不是985?
西南石油大学不是985工程高校,也不是211工程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主校区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由教育部、四川省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111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成员。
学校历史
1958年3月,中国政府决定成立第二所石油本科高校,校址设在石油会战指挥部所在地南充市。同年,在国务院部署下,由清华大学、北京石油学院调入相关院系师资及图书仪器组建了四川石油学院。
1958年9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四川石油学院,学校隶属四川省人民委员会。
1962~1970年,学校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
1970年7月,国务院批准四川石油学院更名为西南石油学院。同年,学校改为隶属四川省革命委员会。
1977年恢复高考,停招工农兵大学生。
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同年,学校又改为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
2000年3月,学校划转为由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
2005年12月,学校正式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
2008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西南石油大学
2017年1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5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与学校签署共建世界一流能源大学战略协议。9月,西南石油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12月,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3月,学校现有教职工2731人,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5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780人。专任教师2037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四川省“塔尖”人才培养工程人选2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6人,孙越崎能源大奖获得者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0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7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7人,博士生导师165人(含校外聘任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43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1人,省杰出创新人才奖1人,四川杰出人才奖1人,省教学名师9人,省优秀教师9人,省师德标兵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人,省“十佳”青年教师1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青年教师基金资助获得者11人次,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奖获得者20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7月,学校设有19个教学学院(部)、1个工程训练中心,学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本科具有招生资格专业75个(其中2019年本科招生专业69个);8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四川省特色专业,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石油工程、应用化学、机械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机械工程、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海洋油气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设计、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软件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国家级重点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石油工程
部级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应用化学、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资源勘查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四川省特色专业:石油工程、应用化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油气储运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社会工作、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工业设计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油气储运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市场营销、社会工作、地质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安全工程、化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动化、测绘工程、工程管理、会计学、法学、英语
省级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应用化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应用数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工过程机械、土木工程、结构工程、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学术科研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科研基地(平台)269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协作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111计划”地方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研发中心(协作)7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平台、中心、实验室)6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南石油大学创新联合体1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石油化工联合协会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研究院、基地、中心、产学研创新联盟)25个;四川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4个;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1个;中石油(重点)研究室14个;中石化(重点)实验室1个;中海油(重点)实验室、研究院3个;行业、地方产业联盟2个;厅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室)15个;校级研究院11,校、院级研究中心(所)19个;横向合作科研基地80个;横向合作战略(框架)协议60个。2015年,学校成立世界上首个“海洋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实验室”。2015年西油与川大联合共建测井实验室。
“十二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攻关(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教育部重点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博士点基金、霍英东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基金等自然科学类纵向项目3513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四川省规划、科技厅软科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类纵向项目1569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合作项目6992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401项;发表论文28461篇,出版著作494部;授权专利6119项,其中发明专利2646项,实用新型(含外观设计)专利3473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16年2月,西南石油大学与美、俄、德、日、法、加等10多个国家的30多所高校和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联系。通过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方式与中国国外30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除学术交流外,还积极引进外资设立奖学金,如“康菲石油奖学金”、“斯伦贝谢能源基金奖学金”、“雪佛龙奖学金”等。
198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该校援建了“油井完井技术中心”,加拿大政府在该校援建了“中-加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培训中心”。依托这两个中心,与海外石油科技学术机构开展了大量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活动,举办了34期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储运炼制和管理、环保、继续工程教育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和大型讲座。同时,分38批派遣教师(119人次)赴加拿大进行数周到一年的专业学习、学术交流、学术考察、访问等,
1990年代以来,该校以“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十余次,多国高校和能源公司的学术专家百余人先后前来参会、讲学。
985工程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双一流的全称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石油大学是干什么的
院校专业:
东北石油大学(原名东北石油学院、大庆石油学院)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创建于 1960年,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理、管、文、经、法、教育、艺术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1978年被确定为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学校是黑龙江省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高校,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学校从 196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有66个本科专业,23个高职专业。20个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国家级13个。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专业,19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群,6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类别(包括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机械、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电子信息、工商管理、社会工作、会计、汉语国际教育);工程学科自2016年以来始终进入世界ESI前1%。,学校占地 169.12万平方米,其中秦皇岛校区占地33.2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6.68亿元。建有万兆级校园网。图书馆藏图书264万册,有数据资源16种,建有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有科研平台51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能源研发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12个、省技术创新中心3个、与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共建联合研究院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65个,其中,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1个。,学校有教职工 2173人,其中专任教师1401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2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78人,博士学位 595人、硕士学位 678人;博士生导师187人(包括校内163人、兼职24人);双聘院士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7人(现在职1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龙江科技英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人才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7人、青年学者6人、讲座教授5人;省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16人、后备带头人3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青年教学名师2人、模范教师5人、优秀教师12人、教学新秀1人、青年教学能手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1个。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6个、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培育计划1个。省领军人才梯队16个、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3个。学校还在石油石化等企事业单位聘请了一批兼职教授、导师。,学校面向 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048人,其中本科生18950人、专科生3941人、硕士研究生3650人、博士研究生507人。,学校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项。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建成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7门、省级33门,获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家级1门、省级1门。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等多种奖项。,学校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 1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另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中国专利金奖各1项。“十二五”以来,获批国家973计划课题4项,863计划课题4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6项(其中,主持重点项目5项,参与重大项目1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项,教育部科技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7项;科研总经费18.94亿元。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82项,其中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技术发明一等奖3项,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获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6项,其中一等奖5项;获专利授权3556件。“十三五”期间,学校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总数为3597篇,其中,SCIE论文1275篇,EI论文141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907篇;学校教师出版专著65部,出版教材63部,出版译著1部。,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国际影响不断扩大。现已与欧洲、美洲、非洲 10余个国家的30余所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包括国家公派、联合培养、交换学习、短期交流等学生海外交流项目。鼓励教师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及合作科学研究等实质性合作,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的大学共建石油工程、非常规油气研究等联合实验室,共同参与欧盟ERASMUS+项目,合作开展“能源与水纽带关系及高效绿色利用关键技术”等政府间科研合作项目。学校积极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来自10余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学校出版有《东北石油大学学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东北石油大学报》和《高等教育研究》等报刊,与全国 300多所高校进行交流。,学校秉承 “艰苦创业,严谨治学”的校训和“严谨、朴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形成了“坚持用大庆精神办学育人”和“全方位多层次产学研合作办学”两个鲜明特色。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为学校题词“用大庆精神育人,培养跨世纪人才”。办学育人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省内高校前列。涌现出了以傅成玉、王玉普、胡文瑞、何树山、朱国文、方庆、刘合等为代表的许多优秀企业家、院士专家、党政领导杰出校友和一大批严谨务实、无私奉献、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优秀人才。,办学 60年来,学校秉承“躬耕黑土、加油中国”的深厚情怀,始终弘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坚持扎根高寒地区非中心城市,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为石油石化行业发展攻坚克难,已经成为国内唯一坚持在油田上办学、东北地区唯一拥有石油石化学科上中下游一体化的高校。,今天,东北石油大学正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坚持 “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改革创新、特色创优”新办学理念,深化“厚植龙江沃土、深度回归油田”思想,按照“强陆——拓海——壮新”的发展思路,全力实施“陆上石油学科一流的石油大学——陆海并举的石油大学——高水平的能源大学”“三步走”战略,为建设高水平百年大学而努力奋斗!
其他信息:
目前全中国有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大庆石油学院,西安石油大学,长江大学(江汉石油学院)新疆石油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承德石油高专,重庆科技学院(石油高专)。另外还有很多很多的地质类,矿业类,理工类大学都开设有石油方面专业如燕山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