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有没有什么好的三本大学?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文华路1号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技术学院:湖北省洪山区珞喻路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湖北武汉东湖路150号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武汉市武昌南湖 ----这是三本中最有资格的学校!
华中师范大学仙桃学院教学基地:武汉市武昌区珞喻路152号
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武汉市卓刀泉路108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湖北省武汉市雄楚大街636号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湖北省武汉市航空路15号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武汉市洪山区珞狮南路壕沟
武汉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市青山区建设一路
武汉科技大学外语外事职业学院:东湖风景管理区黄家大湾特1号(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武汉市武昌区和平大道690号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武汉市武昌江夏大道18号
湖北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汉口校区:武汉汉口沿江大道238号
湖北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武昌校区:武汉市雄楚大道488号
湖北大学人民武装学院: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武汉市江岸区湛家矶街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洪山校区:武汉市洪山区民院路82号
湖北大学阳逻校区(成教二校区):
武汉市新洲区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庙山小区弘博路1号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武汉市武昌区珞喻路461号
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389号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府路8号
武汉工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吴家湾校区:武汉市珞喻路吴家湾特1号
武汉化工学院邮电与信息学院:武汉市洪山区邮科院路88号
武汉科技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市武昌洪山区纺织路1号
武汉科技学院外经贸学院:武汉市武昌鲁巷纺织路1号
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洪山区张家湾街19号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33号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湖北省恩施市学院路29号
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市武昌南湖
湖北工学院商贸学院: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道634号
湖北中医学院生物医药工程学院: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特1号
武汉音乐学院演艺学院:武汉市武昌解放路255号
湖北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374号
湖北教育学院信息学院:江夏区流芳街南环路特1号
湖北大学开放时间是什么
湖北大学开放时间:全天湖北大学景点介绍:
湖北大学是湖北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已有75年的建校历史以及60余年本科教育、28年研究生教育的办学经历,是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占地1100多亩,坐落在华中重镇武汉市武昌沙湖之滨。东接十里武钢,西望黄鹤琼楼,南瞰浩淼东湖,北临滔滔长江,毗临国家重点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之一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校园内湖光辉映,四季常青,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江流浩瀚,滋润出学校唯楚有才的文化底蕴;湖波浩淼,孕育出湖大崇德重才的儒雅之风。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特别是经过十五湖北省重点建设,湖北大学已是一所拥有文、史、哲、理、工、经、法、管、教、医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文学、历史文化、商学、政法与公共管理、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学与电子技术、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资源环境、教育、艺术、体育、外国语、哲学等15个院系,另设有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培训学院、知行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人民武装学院。
现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建成省级中试基地1个。创办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班3个,立项建设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优质课程16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现有31个省级、校级重点学科,16个学科获准设立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有50个本科专业,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0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2个专业学位授予点。校本部有全日制本科生1.1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500多人。
学校稳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1996年5月成立了由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驻汉部队以及多个省直厅局参加的湖北大学董事会。学校的教学、科研、招生、体育、毕业生就业、共青团、成人教育等工作曾被评为全国高校先进。学校曾连续几年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2004年,学校接受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
学校在加强学生基础教学和基本训练的同时,突出抓好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人才12万余人,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校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全国挑战杯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英语、飞利浦大学生足球联赛等有较大影响的科技、文化、体育竞赛中获奖500余项。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0%左右。
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事业心强、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000多人,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双聘院士3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5人,校内特聘教授36人,正、副教授600余人,博导、硕导330余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760人。有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工程,7人入选湖北省111人才工程,有28人和14人分别入选湖北省属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湖北省教学名师2人,27人曾被授予国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53人享受国务院、省、市政府津贴。80余名教师获曾宪梓教师奖等省部级以上表彰。
学校在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新材料、生物技术、基础数学、精细化工、中药现代化技术等众多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预研等一批国家级项目和部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多项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和部省级奖励。在中国古代文学、专门史、汉语言文字学、文献学、列宁思想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2003年学校与复旦大学、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单位共同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人类肝蛋白组计划中的人类肝蛋白质相互作用连锁图的建立专题;2005年学校承担了国家清史撰修工程项目中的《典志思想文化》项目。十五期间,科研项目经费总额较九五增长了172%。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7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7项,占8.1%;省部级项目212项,占19.8%;横向项目425项,占40%。通过鉴定或验收的成果370项,获省部级及以上成果奖93项,获准专利22项,15项实现产业化。
发表学术论文近6000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500余篇,出版著作150余部。部分成果应用于京珠高速公路、长江三峡等重点工程以及汽车、钢铁、化学化工、育种、旅游开发、航天等领域,产生了较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校园布局合理,干净整洁。校舍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另有学生宿舍12万余平方米。建有中南地区最大的图书馆、全国高校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校内超市。全校有122个教学科研实验室,95间多媒体教室,仪器设备17000余台(件),图书馆纸质藏书达120万册,电子图书达53万册,教学实习基地131个。学校是最早接入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的用户,利用教育网与Internet互联,共享网络资源,直接为教学科研服务。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现有22个全国性或省级学会(研究会)挂靠本校。办有《湖北大学学报》、《蛛形学报》、《胶体与聚合物》等9种学术期刊。与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常年聘请外籍教师、文教专家和国内知名学者来校任教、讲学,接受国外及港、澳、台的学生来校进修和攻读学位。
回首过去,岁月峥嵘;展望未来,前程辉煌。湖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湖北大学的重点建设力度,将湖北大学建设成为国内知名、水平较高的大学。目前,全校师生员工信心百倍,决心在国家教育部、湖北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以发展为主题,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提高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目标,贯彻执行十一五规划,为把湖北大学建设成为国内知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湖北大学怎么去比较方便
湖北大学交通指南:3路、16路、215路(直达线路)、511路至赵家墩(湖大)湖北大学是湖北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已有75年的建校历史以及60余年本科教育、28年研究生教育的办学经历,是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占地1100多亩,坐落在华中重镇武汉市武昌沙湖之滨。东接十里武钢,西望黄鹤琼楼,南瞰浩淼东湖,北临滔滔长江,毗临国家重点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之一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校园内湖光辉映,四季常青,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江流浩瀚,滋润出学校唯楚有才的文化底蕴;湖波浩淼,孕育出湖大崇德重才的儒雅之风。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特别是经过十五湖北省重点建设,湖北大学已是一所拥有文、史、哲、理、工、经、法、管、教、医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文学、历史文化、商学、政法与公共管理、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学与电子技术、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资源环境、教育、艺术、体育、外国语、哲学等15个院系,另设有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培训学院、知行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人民武装学院。
现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建成省级中试基地1个。创办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班3个,立项建设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优质课程16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现有31个省级、校级重点学科,16个学科获准设立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有50个本科专业,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0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2个专业学位授予点。校本部有全日制本科生1.1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500多人。
学校稳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1996年5月成立了由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驻汉部队以及多个省直厅局参加的湖北大学董事会。学校的教学、科研、招生、体育、毕业生就业、共青团、成人教育等工作曾被评为全国高校先进。学校曾连续几年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2004年,学校接受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
学校在加强学生基础教学和基本训练的同时,突出抓好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人才12万余人,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校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全国挑战杯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英语、飞利浦大学生足球联赛等有较大影响的科技、文化、体育竞赛中获奖500余项。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0%左右。
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事业心强、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000多人,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双聘院士3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5人,校内特聘教授36人,正、副教授600余人,博导、硕导330余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760人。有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工程,7人入选湖北省111人才工程,有28人和14人分别入选湖北省属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湖北省教学名师2人,27人曾被授予国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53人享受国务院、省、市政府津贴。80余名教师获曾宪梓教师奖等省部级以上表彰。
学校在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新材料、生物技术、基础数学、精细化工、中药现代化技术等众多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预研等一批国家级项目和部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多项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和部省级奖励。在中国古代文学、专门史、汉语言文字学、文献学、列宁思想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2003年学校与复旦大学、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单位共同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人类肝蛋白组计划中的人类肝蛋白质相互作用连锁图的建立专题;2005年学校承担了国家清史撰修工程项目中的《典志思想文化》项目。十五期间,科研项目经费总额较九五增长了172%。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7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7项,占8.1%;省部级项目212项,占19.8%;横向项目425项,占40%。通过鉴定或验收的成果370项,获省部级及以上成果奖93项,获准专利22项,15项实现产业化。
发表学术论文近6000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500余篇,出版著作150余部。部分成果应用于京珠高速公路、长江三峡等重点工程以及汽车、钢铁、化学化工、育种、旅游开发、航天等领域,产生了较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校园布局合理,干净整洁。校舍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另有学生宿舍12万余平方米。建有中南地区最大的图书馆、全国高校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校内超市。全校有122个教学科研实验室,95间多媒体教室,仪器设备17000余台(件),图书馆纸质藏书达120万册,电子图书达53万册,教学实习基地131个。学校是最早接入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的用户,利用教育网与Internet互联,共享网络资源,直接为教学科研服务。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现有22个全国性或省级学会(研究会)挂靠本校。办有《湖北大学学报》、《蛛形学报》、《胶体与聚合物》等9种学术期刊。与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常年聘请外籍教师、文教专家和国内知名学者来校任教、讲学,接受国外及港、澳、台的学生来校进修和攻读学位。
回首过去,岁月峥嵘;展望未来,前程辉煌。湖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湖北大学的重点建设力度,将湖北大学建设成为国内知名、水平较高的大学。目前,全校师生员工信心百倍,决心在国家教育部、湖北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以发展为主题,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提高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目标,贯彻执行十一五规划,为把湖北大学建设成为国内知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