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时,你有哪些心得?
选专业时我最看重是否到社会中能实用。
1选择专业最重要的是什么
高考考生选择专业最重要的是选择报考适合自己特点,符合自己今后职业规划的专业。
高考考生在填报志愿前,最好为自己设立一个职业发展规划,今年想从事那一方面的工作就选择哪个类别的专业报考。
1、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是否符合专业
2、分数是否可以报考相关专业
3、专业未来的就业情况,就业率、工资、工作环境等
4、可以参考选择专业在相关院校的排名情况
2大学选择专业的注意事项
家里没资源,生化环材绕开走。
生物工程、环境科学、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等都是听着高大上,工作四处碰壁的专业。别说985、211,就是清北的同学本科找工作都是从最基本的劳力开始。研究生后,这4个专业,也不是很理想。
去国外的话,核心技术研究,国外人可能会对你有偏见,国内的话这些领域还没有发展到一定高度。同时,清北复交的同届同学,别人学计算机、金融的话,可能已经发展到了中层,自己仍旧是个打工的。
地质土木海洋农业,工作环境很虐人
土木跟地质专业,女生真的谨慎报考。土木居无定所,哪里有工程去哪里,工程大家都懂的,天天荒山野岭的跑,灰头土脸不说,过几年自己跟时代都脱节了。地质更辛苦,有网友调侃说像逃荒的。
海洋专业不用说,一年到头不怎么也要在海上漂个半年以上吧,男的找个女朋友估计都分手了。农学专业,不跟土地和锄头较劲,怎么育种研发呢?
你对填报高考志愿有什么心得值得分享
本篇文章主要内容:
高考填报志愿:
1. 城市优先
-
城市的人口增长情况。
-
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以及增速。
-
城市的交通是否便利。
2.学校优先
3.最后专业
大二学生来报道,我在报考的时候也是请教了好多报考老师和搜集了很多资料,这里分享一下高考志愿到底该怎么填写?
其实,我们在报志愿的时候,既不能优先选择学校,也不能优先选择专业,
放在报考第一位应该考虑的是——地域。
你想让孩子去哪里读书,或者说你想去哪里读书。
为什么优先选择城市呢?
中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不同地方的经济发展、风土人情都是不一样的,而学校的所在地可以说是你的第二故乡,很可能会成为你将来就业的地方。尤其在刚毕业找工作时,就业的地域性,是普遍存在的。
比如黑龙江的高校,去黑龙江高校招聘的企业,大多都是黑龙江当地的本土企业,外地的企业基本只去黑龙江最好的几所高校去招聘,所以大多数黑龙江高校的学生,是由本地企业来消化的。学生自己去找工作,考虑到大四还有毕业论文要完成,以及住宿等问题,也大多有限选择当地的企业,毕竟在本地发展难度会小一些。
所以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产业也不一样,给毕业生提供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像人文、饮食各方面都会给给你带来一生的影响。所以地域的选择对于你一生的成长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选择城市三要素:
我个人觉得大家在选择城市的时候,要看以下几点:
第一,城市的人口增长情况。
增长人多就意味着相应的各方面的就业机会就多,一个城市只有能够吸引人才,能够让人才在当地就业创业发展,这个城市才会相应的比较有希望。如果你选择一个人越来越少的城市,或者地区,将来的发展真的会打一个很大的问号。
比如说,你当老师,你去到一个地区人越来越少,那孩子就越来越少,对老师的需求量也就比较少了;你当医生也是一样的道理,你所在的城市人越来越少,那病人越来越少,可能会空学了一身手艺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大家在报考志愿的时候,应该看重的是人口增长的曲线。
第二,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以及增速。
在经济学的概念里,明确了各行各业所属的产业类别,分别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第二产业是工业,第三产业指的是服务业。三个产业同时发展的时候,第三产业的发展会比较快。
第三,城市的交通是否便利。
很多年前中国有句话叫做“要想富,少生孩子多修路",一个城市如果交通不便利,可能我们自己都没有去的欲望。只要交通便利,孩子上学也不遭罪;城市的经济发展也能够得到相应的保证。
然后选学校,还是因为越好的学校,能提供的眼界、机会也就越多,更有利于发现自己。 但如果自己的成绩只够上该学校的末流专业,那建议还是降一等选学校,除非是清北等自带光环加持能力的学校。
选择学校比专业更重要。 本科教育最重要的是通才教育,研究生教育是专才教育。因此,那些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不仅能让学生们学到自己本专业的那几门课,而且能够给学生提供的综合资源也更多。即使是学习外语类这样非常专的领域专业,北大或者复旦的英语系和其它外语系,也比外国语大学要合适。
虽然有英雄不问出处这句话,一个人毕业的大学和成功没有太强的相关性,但是刚走出校门时,大公司通常还是按照大学的名气分配它招收员工的比例的,因为没有更好的衡量不同大学毕业生的水平的方法。因此, 如果分数不够,与其去挤所谓的热门专业而选择一个相对差的学校,还不如选择一个好一点的大学排名靠后的专业,当然前提是不反感这个专业。 举个例子,北京很多大学最热门的专业会比北大历史系这样的系录取分数还要高一点,但是世界各大投行和咨询公司宁可招一个北大历史系的学生,到了公司后再培养,也不愿意招其他相对差一些的大学的热门专业的学生。因为在它们看来,大家在本科学的那点专业知识,反正也派不上什么用场。
最后,再选个自己考得上,有几分兴趣,且是该学校优势学科的专业。 最好这个专业的所学,能锻炼思维方式,技能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比如数学、哲学、计算机等。这样即便改行,也不算荒废了专业,给未来适应变化打下基础。
所以我个人建议是,你在报志愿的时候,你先去一个好一点的地区,哪怕这所学校没有那么有名那么好,但是在不同城市的孩子,见识是不一样的,所接触到的东西也不一样。总而言之,报志愿的时候,优先选城市,因为越大的城市,能提供的眼界、机会也就越多,更有利于发现自己。
学生素质教育心得体会汇总
1.学生素质教育心得体会汇总
寒假期间学习了关于素质教育的系列材料,深受教育和启发,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务必具备良好的素质
教师是学生教育的启蒙者,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思想行为的引路人。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一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确立自己“为人师表”的模范形象,用端庄的仪表、大方得体的举动,和蔼和亲的态度、平易近人的作风去感化学生,使教师成为学生行为的表率和学习的楷模。孩子离开父母,离开幼儿园到校园学习,生活环境及周围的事物都与幼儿园有不少的变化,比幼儿园环境严肃多了,给学生的感觉陌生了,对他们的情感发起一轮波动。他们很自然地把感情、期望、爱的要求转移到老师身上。渴望老师象妈妈那样给他们充足的爱。因此,教师就应把自己全部的爱无私地倾注给学生,视他们为自己的亲骨肉,满腔热情地关怀、全面地照顾、耐心地教育、细致地疏导,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全面发展。
德为师之本,具备良好的师德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现代教育日新月异,教育在不断地发展,所以教师的师德会对学生人格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品德感染仍无可替代。这就要求教师有“掏出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师德,才能透过自身的言传身教灌输知识给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活泼、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从而“严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和任务,到达提高全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工作,忠于职守。这是一个教师必备的条件。一个职业道德优秀的教师,绝对不是一个见异思迁,缺乏敬业精神的人。必须是拥有高尚的敬业、进取精神、能够为人师表的人。在教学中更要象慈母般热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言传身教,把深厚的感情倾注到理解教育的学生身上。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首先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师务必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改变陈旧的方式方法,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重新去把握大纲,深钻新教材,探究新方法组织教学;刻苦学习,深入研究,要理论联系实际。细心地观察学生的各项游戏活动,规律,熟悉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爱好和兴趣,综合分析、比较,同时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再进行筛选,制订一套适用于本校、本班实际的素质教学方案,有目的、有步骤地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实施,这样素质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因为“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儿童有伟大的爱抚的事业。”抱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去教导、训练学生,使他们将来成为有用的人,职责是何等艰巨。作为教师还要精通自己所教学科。有丰富的知识,掌握必须的技能技巧。吸收最新的信息,充实教学资料,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的需求,把握时代脉搏,在素质教育中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逐步掌握多方面的技巧、技能。
二、实施素质教育,关键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首先,要有明确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仅规定了教学的方向,而且具有调控教学过程的功能。无论什么样的教育,都要依靠目标的达成来实现。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务必将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意志、情感、习惯、行为教育等,都写进教学目标,使之有机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融于学生认知结构之中。
其次,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素质化的教学目标要求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为之服务。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主,封闭沉闷,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出来。这种带有浓厚应试色彩的课堂结构,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一是要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必定抑制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更谈不上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所以要引导学生提高兴趣,并透过努力去争取成功。二是要创设情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数学资料的枯燥无趣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使课堂富有情趣,可结合数学资料,适当引入一些相关史实、数学故事、生活中的数学案例等。三是要引导探索,加强学生的参与性。数学知识原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实践,但数学知识从生活实践中脱离出来,往往就只成为训练思维的手段。如何引导学生透过实例和模型来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来体验知识的构成过程、建构知识体系,这是教师要做好的工作。透过设计一些活动课,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探究,深深吸引学生去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就能让学生置身于知识的构成发展过程之中,透过探索来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四是要激励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每一次成功,哪怕是微小的成功,积累点滴成功,学生会情不自禁感到愉快,增强信心,所以教师平时要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诸如课堂提问、数学游戏、数学作品展示、数学竞赛等,当学生在学习中碰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应帮忙学生正视挫折,具体分析、找出方法,避免因压抑而动摇信心,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
第三,要抓好差生工作。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就在于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尖子学生,把“差生”排斥在群体之外,使他们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为此,应树立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对于差生,要满怀爱心,重点辅导,并发动学习好的同学帮忙差生,最终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三、作为数学教师,我将在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透过各种渠道,抓住契机,把握好数学教学与学生个性之间的联系,发挥数学教学的功能,从而构成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
1、及时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老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但任何班中都有几个"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的孩子,我将及时帮忙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当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看到大大的"优",或得到简短的批注"方法好"、"计算巧妙"等,品尝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喜悦的情绪溢于言表。在评价时教师更多的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做出努力,有一点出众的表现,就能获得教师的赞赏和表现机会,即使水平在一般以下,仍然加以肯定。苏霍姆林斯基以前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仅明白而且体会到教师和群众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同时,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得时候,既要看到进步的一面,又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长善救失,扬长避短。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进行正确的评价,能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2、引导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我将着力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变"跟我学"到"我要学",以主人的姿态投入训练。数学教学中,建立自主学习活动教学结构,正确引导,巧妙疏导,用心投入学习的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在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放权让学生独立自主。学生的目标明确了,参与度深了,有充分的机会表现展示自己的学习潜力。是学习数学逐步成为学生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活动过程。这种独立探索的成功提议,正是儿童个性自主性的强大支点。
3、克服困难,磨练学生的坚毅性。坚毅性是学好知识必备的良好个性品质。尤其学好数学单评动机、兴趣,情感是不够的,务必具有遇到困难挫折不灰心,一旦确立一个目标,能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的意志。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恒心。学生在学习中能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就表现出他有坚毅性:反之,学习中有始无终,半途而废,知难而退就表现出缺乏毅力的品质。"学贵有恒",学习必须要有恒心。有的成功就自满,有的失败就灰心,有的出现"冷热病"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意志薄弱的表现,我将引起足够的重视。
4、养成习惯,培养学生的职责性。现代数学论的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活动中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努力态度,学习习惯等,尤其对个体的终身来说,强烈的职责感是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职责性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根本条件,没有这个基本点,任何事都干不成,干不好。职责性的培养务必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在全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踏踏实实、一丝不苟。逐渐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得学习习惯,职责感得良好个性品质也在其中逐渐得构成。
2.学生素质教育心得体会汇总
我们身处一个信息时代,被信息包围,却依旧缺乏信息。如此海量的信息,却不能够被我们得以充分利用。实在是一件很令人感到无奈的事情。
但是,在信息素质教育课上,老师幽默机智的上课方式,采用实践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发挥不同老师的优势的多人教学方法……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给我们传授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东西。
但是,在我们掌握了如此众多的信息搜集潜力之后,我们却渐渐地松弛了下来。有时候,我们一向不停加速转动的思绪浅渐渐地缓了下来,最可悲的是,甚至停止自己的思考潜力,完全奉承“拿来主义”。
这是一个缺乏原创的年代。高超的网络技术让我们学会如何偷懒,复制粘贴,简单一点,便解决了我们绞尽脑汁的事情。
以前的我们,还不会玩电脑,找百度,用Google……于是我们百般思索,万般探究。时间就这样匆匆而逝,我们一天天长成了大孩子。日益沉醉在现代发达的科技中的我们渐渐懒惰起来。
无论是老师布置的小作业,还是学年论文,亦或是专业考察报告,都期望能在网上搜到相关资料,那样写起来就会像飞一样的高效精准,只但是有时会避免不了千篇一律的烦恼。
我们的脑子渐渐停止了思考,从我们懂得了如何偷懒之后。
以前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或者是偶尔写写小文章,编编小故事也好。但是,似乎自己从未为自己的梦想付出百分百的努力。也许是不知如何努力才能到达心中所想,也许是因为懒惰而没有付诸实际。
以前看到一句话:如果你学不死,那就往死里学。扪心自问,我还没有这种拼命的精神,也从未到达过这种境界。
时常对自己说:要努力要努力!是时候该努力了!
但是总会有这种这样的借口让我把自己的任务一天一天往后推,直至有一天放下了以前设想的的计划。计划永远是最经不起时间消磨的东西,更加经不起我们的不断推拖。
以前参加一次大型的作文竞赛,当时问了一位资深的教授很俗的问题。守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的。他的回答很简单:持续一颗好奇心。对于当时思想幼稚的我来说,这句话真的很受用。在这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乃至将来,我都一向持续着一种好奇。只但是我的交际潜力太差,所涉及的圈子太窄,以至于这天,我还经常处于一种OUT的状态。
众所周知,大学里有一座宝库,也就是图书馆。能否在大学期间蜕变成“一只蝴蝶”,除了日常的学习工作之外,就要看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了。信息素质的课上,我对图书馆的了解有了进一步深入。不记得何时的我曾这样告诉自己,必须要利用好图书馆这个巨大的宝库,坚持每一天读书。
在书中,我们能够重新获得思考的潜力,能够重拾昔日的信念,言谈举止之间便增添一份自信、一份优雅。书,让我们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学习。
时代的车轮在飞速地向前滚动,我们务必跑起来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的技术越发的高明,但是我们更就应提高的是自己的修养。
信息素质教育课,不仅仅教会了我搜集信息、查询资料的潜力,更让我在这不断的学习中了解到,在这个信息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只有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潜力,才不至于被无情的岁月狠狠的抛弃。
3.学生素质教育心得体会汇总
全国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的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八省市29日公布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排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八省市新高考将采用“3+1+2”模式,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使用全国卷,物理、历史、化学、地理、思想政治、生物6门由各省市组织命题,同时志愿填报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
总体来看,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的路径依然延续着前两批改革的方向,与《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原则上保持一致,但也进行了一些因地制宜的调整修订,考试模式从“3+3”变成了“3+1+2”,进一步体现出对高考改革的积极探索。由于不同省份间的教育基础、资源配置、社会环境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在坚持总体方向不变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有利于高考改革向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高考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公正选拔人才的关键环节,不仅关乎国家的长远发展与社会的持续稳定,也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和每个年轻人的前途命运密切相关。社会各界对高考改革的呼声一直非常强烈,正由于高考的重要性,改革必须蹄疾步稳,既要坚定改革的决心和意志,也要确保改革的科学性和审慎性,要充分发挥好高考改革对教育改革的导向性作用,打破“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应试教育理念和模式,让素质教育真正硬气起来。
抓试点,分批次化施行,高考改革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从教育资源相对较发达的东部逐渐向中部、西部推广,今后必将全面铺开。这既是尊重改革规律的科学路径,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进阶趋势。应当看到,在推动高考改革的过程中,考试模式的改变只是一个抓手,更重要的是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贯彻下去,使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能够共同打破应试教育,从深层次上撬动教育体系与模式的变革,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更全面的培养。
值得更加注意的是高考改革并非孤立的,其基垫层需要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的衔接,向上则需要高等教育的同步,以此形成教育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只有当学校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创新型杰出人才,才能提高我国的核心竞争力,使关系我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关键性科学与技术领域不受制于人。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高考改革的扎实推进令人振奋,由高考改革向教育改革拓展仍需协同发力,最终推动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实践型、综合型人才,让人才强国、教育强国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