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几大技巧志愿填报几大技巧
1、考生家长对于本省的高考政策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哪些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重要政策当年是否有变化。像常识、动态、公示、政策等等例如考生家长起码要知道所在省份有几个批次志愿,每个批次需要填报几所志愿学校,可以报考几个大学专业等等。
2、信息和渠道的来源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考生家长可以选择的权威渠道大致这么几条: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当地考试院及高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高考高招类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等。还可以参考一些与高考相关的博客、论坛、家长圈,相互交流获得专业知识。
3、定位是填报志愿中最重要的一步。我们都知道,高考录取时是将一定范围的学生,按其填报的志愿和高考成绩进行排位,从高到低,位次越高,被录取的机会就越大。高考志愿填报前考生可以根据平时成绩或模拟成绩来定位,看看自己在班、学校、区甚至整个省市所处的位置。
4、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好了定位“知己”,还要做好“知彼”的工作。“知彼”的过程就是除了政策法规之外,还要弄清各个招生院校的基本情况。如学校当年的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往年在本省的提档线、专业线、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学科特长、就业及深造情况等等。
5、“初选志愿”是结合自己的成绩定位,确定目标院校。完成第三、四两步考生和家长对高考志愿应该已有方向了。这时,考生可以大致划定一些在你省有招生计划的院校,并认真阅读招生章程,比较各院校之间专业的招生人数、录取分数等数据,选择和自己兴趣、分数、批次相符合的院校。
6、“模拟填报”就是根据本省、市的志愿设置情况,将考生的高考志愿草表完整的呈现出来,做一遍真实的模拟。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减少失误。目前高考都是在网上填报志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逾期不予补报。每年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出现的操作失误、丢失密码等问题比比皆是,再加上网络系统繁忙难免手忙脚乱,所以提前模拟有备无患。
高考二本踩线生如何进行志愿填报?
【导语】高考二本踩线生就是高考成绩仅比该批次线分数高0-2分的考生,这种分数填报志愿最让考生最头疼,选择余地不大,填报下一批次院校又不甘心,那么高考二本踩线生如何进行志愿填报?要点有哪些呢?下面就带大家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1、高考二本踩线生如何填志愿
二本批次的踩线生,这类考生一般在本地很难有选择空间,一般来说如果选择离家近只能选择本地录取分数线与二本批次线重叠(每年生源不充足)的院校,如果可以接受外地,相对而言尚有一定选择余地,道理基本跟一本批次踩线生选择外地院校一致。但是这里有个小小的建议:二本批次踩线生尽量选择公办院校。
2、高考怎样填报好志愿
当考生知道自己高考成绩后便开始准备高考志愿填报。很多家庭因为高考志愿而开始忙乱起来。忙属于正常现象,乱就有点不正常了。乱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因为很多家长没有上过大学,对于大学和专业了解太少。考生忙乱和迷茫主要是分数不太理想,不知道咋样选择专业和大学。
今天我们先说最前置的一点,那就是知道成绩后如何查询能上哪些大学。我想大部分家长的做法就是翻开本省的高考志愿填报大本,一个个学校看,但这种数据的收集不仅效率低,还不科学,因为人脑很难把前后的数据关联起来。现在都是大数据时代了,像志愿填报这种大数据量的当然要通过大数据分析来解决,目前国内在这一块做的非常不错,有很多像样的志愿填报系统,大家可以合理选择。
关于高考二本踩线生如何进行志愿填报,就给大家分析到这里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现阶段,也是大家的关键复习时期,希望大家能够抓住机会,认真学习,加油!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有哪些?正确选择院校的原则是什么?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有哪些?正确选择院校的原则是什么?
1.了解志愿录取的规律,高考志愿是分批次录取的:专科批次,本科批次,高职批次。每个批次都有很多院校志愿填报。有志愿者经常是顺序志愿或者平行志愿。顾名思义,志愿填报是有顺序的,表达方式是:第一志愿,第二志愿……顺序第一步是根据考生的第一志愿档案在所有批次分数上搜索考生,然后同时发送到其所报的第二志愿学校,即第一志愿学校录取后发送第二志愿档案。
2.你最想上的院校应该列在平行志愿前列。由于平行院校的志愿是按顺序排列的,当平行院校的考生志愿中有两个志愿符合投档条件时,计算机系统会将考生的电子档案按最靠前的顺序投档到院校。所以考生要在平行志愿中填报排名靠前的大学。同时,专业志愿也不要填的太少。如果考生只报考部分院校的一两个专业,当考生的档案投到某招生院校时,可能会因为总分或相关科目低、不服从院校专业调剂、身体条件有限等原因,面临投档后被退档的风险。
3.实力原则,简单来说就是选择你有什么样的学习实力的学校。在传统的高考模式下,高考高分意味着实力强;高考分数低意味着实力弱。大学和专业申请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在实力范围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校和专业。实力要和兴趣结合,没有实力选学校是不现实的,也是野心勃勃的;盲目跟风,离开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学校和专业,是不理智的。在高考中有一种“一分都不浪费”的思想,就是只考虑实力,和学校一一匹配分数,不考虑自己的学习兴趣。这种择校是违背职业规划的基本常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