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一批第二次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补录?
本科一批第二次填报志愿就是填报征集志愿,也就是所谓的补录志愿。本科一批常规志愿录取结束后,没有招够人数的院校就会重新填报征集志愿,没有被录取的考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填报本科一批第二次志愿。
因招生批次为每个省自定,且是涵盖所有在该省市招生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加之地方偏袒等原因,招生批次并无法真实展示学校实力。
由于各省政策关系,一个学校在不同省市招生批次并不一致,且很多学校在同一个省市会出现在多个批次同时进行录取的问题。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近年积极推动各地开展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批次合并体现了国家改革的总体方向。
截至2019年06月,已有北京、上海、天津、河北、浙江、甘肃、江苏、山东、福建、四川、山西、陕西、广西、湖北、江西、辽宁、宁夏、吉林,27个省(市、区)取消第三批次本科;
其中天津分二批AB段、山西分二批A/B/C段,其余省份待定。改革已经取得重要的积极成效,取消批次对减轻基础教育焦虑负担和高考焦虑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
本科一批二志愿是什么意思,等同于征集志愿吗?
等同于征集志愿;填报志愿时,填在本一栏的第二个志愿。因为本一批一般是一志愿的录取结束后再进行二志愿的录取,所以会说是本科一批二志愿。
文理类本科一批征集志愿是指对于第一批第一志愿录不满额的院校,在每批次第一志愿录取完成后,由省教育考试院向社会公布院校招生缺额计划;
考生再根据缺额计划在当地招生办填报“征集志愿”,这样使得第一志愿录取时落选的考生有第二次重新填报志愿的机会。
扩展资料:
各批次征集志愿仍然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所公布的院校计划缺额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类是院校在正式投档时生源不足导致缺额;
第二类是院校投档时生源充足,但部分考生因不服从专业调剂、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的要求等原因而退档形成的缺额;第三类是院校生源足额,但后期在该省追加了招生计划。
对于第一类缺额计划,考生在填报征集志愿时将没有最低分数和位次的限制,达到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且尚未被录取的考生均可填报;
对于第二类和第三类缺额计划,为避免产生分数夹层,确保录取公平,只允许不低于正式投档时该院校最低分数及位次的考生填报。不符合要求的考生在填报时,系统将会提示:“您未达到填报该院校的最低位次”。
本科批第一次志愿征集和本科批第二次志愿征集有什么区别
本科批第一次志愿征集和本科批第二次志愿征集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
-
机会不同 :
- 第一次志愿征集 :在第一志愿录取完成后,对于同一批次不满额的院校,由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缺额计划,此时未被录取的考生有第二次重新填报志愿的机会。
- 第二次志愿征集 :在第一次征集志愿录取完成后,若仍有院校招生缺额,省教育考试院会再次公布缺额计划,此时未被录取的考生有第三次重新填报志愿的机会。
-
条件相同但时机不同 :
- 无论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志愿征集,考生都需达到分数要求且未被录取才能填报。但填报的时机不同,第一次征集志愿在第一批录取后,第二次则在第一次征集志愿录取后。
-
调档与录取原则相同 :
- 在征集志愿时,考生需按规定选报院校志愿和院校服从调剂志愿。教育考试院会根据“位次优先、遵循自愿、一轮投档”的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按照1:1的调档比例进行投档。即所有参与征集志愿的考生会依据成绩高低进行排序,由高分到低分进行检索投档,供学校审录。这一点在两次征集志愿中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本科批第一次志愿征集和第二次志愿征集的主要区别在于机会和填报时机,而条件与调档录取原则在两次征集志愿中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