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志愿可以填报几个
征集志愿可填报的院校数量因批次和省份而异。
通用批次志愿数量(以多数省份为例)方面,第一批本科征集志愿可填报3 - 4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设3个专业志愿及服从调剂选项;第二批本科征集志愿可填报6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设3 - 6个专业志愿及服从调剂选项;高职(专科)征集志愿部分省份无数量限制,多数省份设2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如湖北、江西),每个专业组含6个专业志愿。
部分省份有特殊规定,湖北、江西普通类本科征集志愿每次设20个院校专业组,高职(专科)同批次一致;河北本科批征集志愿最多可填96个“专业(类) + 学校”志愿,专科批同本科批数量;天津普通本科A阶段征集志愿50个院校专业组,B阶段25个,高职(专科)20个;广东东莞春季高考“依学考录取”普通类可填20个院校专业组,“3 + 证书”专科中职生35个。
填报征集志愿时,要注意查看本省公告,不同省市差异较大,需以考生所在省份教育考试院发布的官方通知为准;每个院校志愿通常可填3 - 6个专业及服从调剂选项,建议勾选“服从调剂”以提高录取概率;高分考生可冲刺名额较少的优质院校,低分考生优先选择名额多的院校及专业,志愿间需拉开分数梯度。如需精准信息,可登录所在省份教育考试院官网或咨询学校招生办。
高考征集志愿能报几个学校
高考征集志愿能报的学校数量因批次和地区而异 。
-
第一批本科征集志愿 :通常可填报3至4个院校志愿。这一批次的征集志愿数量相对较少,考生需要谨慎选择,确保填报的志愿符合自己的分数和兴趣。
-
第二批本科征集志愿 :通常可填报6个院校志愿。相比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的征集志愿数量有所增加,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
高职(专科)征集志愿 :院校志愿数量没有具体限制,有的地区可填报8个院校志愿。这一批次的征集志愿数量相对较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进行填报。
不同省市能够填报的征集志愿学校个数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考生们在填报之前一定要看清楚教育考试院发布的公告,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和要求。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征集志愿的填报时间和方式,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填报,避免因错过时间而失去填报机会。
总之,高考征集志愿的填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考生需要认真对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进行选择,确保填报的志愿符合自己的分数和职业规划。
征集志愿可以报几个志愿
征集志愿可以填三次;一次数量:
第一批本科: 可填报四个院校志愿
第二批本科: 可填报六个院校志愿
高职(专科): 可填报八个院校志愿
第一批本科征求志愿: 可填报三个院校志愿
第二批本科征求志愿: 可填报六个院校志愿
高职(专科)征求志愿: 院校志愿数量不限
每个院校志愿中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征求志愿环节中,每个院校志愿可填3个专业志愿及是否愿意调剂选项。
征集志愿是指对于第一批至第四批第一志愿录不满额的院校,在每批次第一志愿录取完成后,由省教育考试院向社会公布院校招生缺额的计划。
考生可根据缺额计划在当地招生办填报“征集志愿”,这样使得第一志愿录取时落选的考生有第二次重新填报志愿的机会。
征集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1.参加征集志愿前,考生最好查询一下自己的录取状态,已经被高校录取的考生不能参加征集志愿。
2.考生要注意关注省市招办官网、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渠道公布的尚未完成招生计划院校的余缺信息,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省招办公布的志愿填报网站完成填报,逾期则不能再填报。
3.参加征集志愿填报的考生,按规定选报院校志愿和院校服从调剂志愿。同时要符合院校和专业的报考及体检要求。
4.考生选报征集志愿时要考虑避免再次出现“扎堆”落选的问题。有的考生认为参加征集志愿的高校在正常投档时没能录满,征集志愿时的录取分数一定会有所降低,其实不然。高校的录取分数是否降低,取决于缺额的高校计划的数量和报考人数。如果征集志愿时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报考比较集中,还会出现录取分数上涨的情况。
5.考生参加征集志愿时要谨慎选择,考虑清楚所报院校剩余的专业自己能否接受,一旦被录取就不能退档调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