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第二次征集志愿时间 江苏省二本征集志愿的院校名单

江苏第二次征集志愿时间

江苏第二次征集志愿时间:从7月12日早上9:00开始,截止到8月5日15:00。

2023年江苏征集志愿的录取结果会在填报征集志愿后的一到两天公布。预计2023年江苏本科征集志愿填报时间为:6月28日至7月2日;注:由于2023年江苏高考志愿填报时间还未正式公布,因此主要以根据2022年江苏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为例。

填报公安政法院校(专业)志愿有关要求:

报考公安政法院校(专业)的考生,须符合公安或政法院校的招生条件(如视力要求等),报考公安院校及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的考生还须经有关单位和院校组织的面试、体能测试等,结论合格。

填报航海院校(专业)志愿有关要求:

报考航海院校(专业)的考生,身体条件(如视力要求等)须符合航海类院校(专业)招生要求,详见院校招生章程。

填报地方专项计划志愿有关要求:

填报地方专项计划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考生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须在实施区域的农村地区,考生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和户籍所在县(市、区)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且经审核、公示无异议。

填报乡村教师计划志愿有关要求:

户籍在有乡村教师计划县(市、区)的考生,可填报本县(市、区)乡村教师计划志愿,户籍所在县(市、区)没有乡村教师计划的考生,一律不得填报。

如果填报,即使被投档,有关院校也将会作退档处理,并且不能再补投到同批次的其他志愿,由此产生的不利影响,由考生本人负责。

填报第二次征集志愿的注意事项

1、时间安排:确保准确把握征集志愿的填报时间,避免错过截止时间。提前做好准备,准备好需要填写的信息和材料。

2、了解学校和专业信息:仔细了解你感兴趣的学校和专业的相关信息,包括学校的排名、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等。这有助于你对自己的选择有更清晰的认识。

3、充分思考选择:在填报征集志愿前,对之前的填报志愿进行仔细评估和反思,看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参考考生录取情况、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等因素,慎重选择。

4、注意学校的录取条件:在填报志愿时,要综合考虑学校的录取条件,包括分数线、专业要求等,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5、设置备选志愿:除了填报主志愿外,最好在填写时还设置一些备选志愿。这样,即使主志愿无法被录取,仍有备选志愿可供选择。

6、细致填写个人信息:在填写个人信息时,要仔细核对清楚,确保准确无误。避免因填写错误导致无法被录取。

7、商量和咨询:如果有疑问或不确定的地方,可以与家长、老师或专业人士商量和咨询,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8、认真阅读填报指南:在填报征集志愿前,认真阅读填报指南,了解填报的具体要求和流程,确保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填写。

9、复核和提交:填报完成后,仔细复核所填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没有遗漏和错误。然后按要求提交申请。

10、注意相关通知:填报志愿后,及时关注相关通知,了解录取结果和后续步骤。如有需要,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2024江苏高考征集志愿时间安排

2024年江苏高考征集志愿时间安排在各批次录取结束后进行 。具体安排和特点如下:

  • 时间安排

    • 征集志愿的具体时间会在各批次录取结束后由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考生需密切关注教育考试院的通知,以获取最新的征集志愿填报时间。
  • 参考往年时间

    • 以2023年为例,普通本科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23日,普通专科批次填报时间为8月5日。虽然2024年的具体时间可能会有所调整,但考生可以参考往年的时间安排做好相应的准备。
  • 征集志愿设置

    • 各批次志愿录取后会设置征集志愿,且征集志愿的设置与相应批次一致。
    • 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省教育考试院会公布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专业组、专业及计划数。
    • 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自行上网填报征求志愿。
  • 志愿数量

    • 本科提前批次征集志愿设2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
    • 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征集志愿分别设4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
    • 每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包含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

考生需根据自身的分数和志愿情况,密切关注教育考试院的通知,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征集志愿填报。

江苏省二本征集志愿的院校名单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根据查询江苏省教育局官网显示,截止到2023年5月18日,江苏省2023年高考的本科二批进行征集志愿的140多所院校的数据已经整理好了,其中就有南京财经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高考二本征集志愿填报注意事项有:志愿信息一旦提交,任何人不得修改。因此,志愿提交前请仔细核对,确保准备无误。志愿是考生的重要信息,关系考生的录取,因此志愿不得让他人代填。考生录入错误或让他人代填所产生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考生志愿信息提交后,确认点管理人员现场打印志愿确认表,由考生本人现场签字确认,他人不得代签。不按要求签字或让他人代签所产生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今年考生录取批次的志愿信息确认表将放入考生档案,并移交录取高校。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