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高考的缘分要从2000年算起,因为那年我就是考生。这一考就考到了2021年,只不过我后来不再坐在考场里,而是站在考场外,以实习记者和记者的身份,旁观了这些年的高考。
几天前,我去杭州高级中学贡院校区高三(8)班,旁听他们高中生涯的最后一课。班主任先说了10分钟的考前注意事项,没想到最后一条居然跟我有关:"你们走出考场时,可能会遇到媒体记者,问你们考了点什么,题目难不难等等,我建议的应对方案是……"不知从何时起,媒体记者也被大家归入了高考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让我想起了2021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在路边鼓掌的人》,我和同事们应该都算是在考点外给高考生鼓掌的人。
经常有人问我,你年年写高考,还有什么新东西可写吗?我的答案是:有的,因为浙江高考从考试本身到考生和家长的心态,都一直在变。
总分在变
从710到750到810,又回到750
2000年,我以文科500多分的成绩考进了浙江大学,比浙大当年在我省的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高了十来分。如果按现在的眼光看,这个录取分数线实在低得吓人,尤其是近几年,浙大文科分数线几乎没下过600分。而且2020以后,我省高考最高分也屡创新高,2021年理科最高分是来自镇海中学的周晨,770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高考科目和总分变了。
在我的印象中,2000年浙江进行了一次高考改革,高考科目从之前的"3+2"变成了"3+综合",生物和地理两门课成为高考科目,前者和物理、化学合并成理科综合,后者和政治、历史合并成文科综合。语文、数学和外语三门科目的总分均是150分,理综/文综的总分则是260分,也就是说,那年高考总分是710分。但是很快,理综/文综的总分调整成了300分,高考总分变成750分。在难度系数不变,总分提高的情况下,考生成绩和高校的录取分数线,自然都水涨船高。因此,许多高校2000年在浙江的录取分数线都处于历史低谷。
自2020年起,浙江出现三种不同的高考试卷组合,供学生选择。这三种试卷组合共同的部分是都有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不同的是:考"一本"的学生,除了"3+综合"外,还要加试"自选模块",所以总分上升到810分;考"二本、三本"的学生,只考"3+综合",总分保持750分不变;考"高职高专"的学生,只考语数外,和技术考试,总分为550分。
由于高考总分持续上升,所以2020年后的高考最高分都比以前高出一截。这种持续上升的态势,今年预计会有变化,因为新高考实行"3+3",语数外三门必考科目总分均是150分,另三门选考科目的总分分值则均为100分,加起来是750分,要低于往年,肯定不可能再出现周晨770分这样的高分。
形式在变
两天考完了,但高考远没有结束
我当年高考是在盛夏7月,考了三天。杭州的夏天,你懂的,考前最担心的是中暑。后来采访高考,常常要在室外待几小时,反而不觉得热了,因为考试时间改到了6月初。今年理论上更加轻松,因为选考科目提前考,6月高考只剩语数外三门课,两天就能结束战斗,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那天旁听最后一课,听杭高高三(8)班的同学说起,全班的"散伙饭"定在了晚上6点。5点考完英语,6点就去聚餐,如此匆忙,而且班主任规定,不能吃到太晚,因为班里有好些同学要赶赴全国各地,参加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换言之,他们的高考还远没有结束。
最早出现"高校自主"招生时,各校的考试时间多半都在二三月间,一些高校还自发组成了若干个"招生联盟",进行统一笔试,一度出现了"小高考"的盛况。我的高考采访季也相应提前了。这两年"自主招生"考试又统一挪到了高考之后,等于高考季又在无形中延长了。
目前来看,最长的高考季肯定要数今年,因为浙江实施新高考,选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2021届高考生的高考其实从2021年首次学考选考就开始了。他们的高考,我已经采访了20个月,然而还没有结束。
从旁观者的角度看,这届高考生是辛苦的,也是幸运的。说他们辛苦,是因为高考的时间跨度延长了,高一要选定选考科目,高二就要参加选考,没有一丝懈怠的机会。说他们幸运,是因为比从前多了许多选择的机会。从考试科目来看,新高考不再是文理分科,除了语数外三门必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和技术7门都是选考科目,可以在其中任选三门,随意排列组合。在高考同时,他们还能走别的升学通道--参加省内外高校"三位一体"、自主招生等等。简单地说,"一考定终身"已不复存在。
心态在变
高考餐和高考房,需求减少
我最早开始做高考报道,有个主题是高考经济。因为以前面对高考,许多爸妈如临大敌,要做出万全之策,否则一旦出现失误,要后悔一辈子,所以不仅各考点门口的陪考大军声势浩大,附近饭店、酒店的高考餐、高考房也应运而生。
但是从新高考首次选考开始,陪考大军人数锐减,今年4月那一次,我在考点门口都找不到可以采访的陪考家长,所以写了篇稿子,叫《史上最没有气氛的高考》。因为大家都对此习以为常了。这两天的语数外考试,陪考大军才算出动,但规模也远不如往年,更像是一种仪式,给孩子办成人礼,用眼睛、相机、手机记录这特殊的一刻。我在杭高贡院校区蹲点,毛估估媒体、交警、志愿者、爱心车队等助考团的人数占了近一半,剩下的才是家长。
考生们大都从容赴考,第一天考试,学霸提前交卷的消息此起彼伏,除此之外,杭州各考点连准考证补办等小意外都没有发生。平静,居然成了高考首日最大的新闻。
"是没什么好紧张的,又不是第一次高考,我上回英语考得不错,这次的英语考试也不用考了,考一天就够了。"一位考生如是说。估计,新高考实施后,高考餐和高考房的生意会越来越艰难吧。
昨天下午5点,新高考的第一次亮相,落幕了。从1977年12月到2021年6月,高考站在了一个四十不惑的结点上。
高考从来就不是单纯的考试,已经成了多少个人与家庭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很多人把解决阶层固化、实现阶层上升的使命,完全地交付于它。大家也认同,高考是目前为止最为公平的一个选拔人才的方式。这些是40年来未曾改变的。
但变化似乎更多更明显。考试时间变了,从两天到三天再到两天;考试总分变了,从710到810又到750;考试的形式变了,"3+2"、"3+X"、"7选3"……而对于浙江考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新高考带来一个巨大的变化--"一考定终身"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