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考资讯> 高考政策

2020年北京新高考首次适应性测试开考数学试卷不分文理科

昨日,北京市新高考首次适应性测试开考,5万余名高三考生“居家”统测。今年新高考的新题型也逐一“亮相”,数学试卷则首次不分文理科,所有考生试卷相同。

语文写写这个特别的春节

今年,本市首次实施新高考,不少考生和教师都希望通过测试摸摸新高考的“脉”。

新意,大多体现在细节上。首科语文,微写作中竟有一道题是“以‘根’为题写现代诗”。北京高考语文研究与辅导专家、精华学校高考语文主讲教师王丹宁说,以前多是要求学生写小诗,没有明确古诗还是现代诗。测试考的这道题要求很细致,要求考生托物言志。

大作文题,还是二选一,考生可选择以《春节》为题写记叙文,也可以根据“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写一篇议论文。

王丹宁认为,材料作文的材料很短,这是北京未来考察材料作文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果是六七百字的材料,大家觉得读起来很费劲,也许直接会选择第二道题。材料字数少,则多会选择古文,此次选择《三字经》,短短12个字,引发考生作文。”

数学题量增一道

新高考不分文理,数学科目,所有考生首次统一试题。

与以往高考题相比,此次测试数学试题的总题量从原来20道题(包括8道选择、6道填空、6道解答题)变为21道题(包括10道选择、5道填空、6道解答题)。

专家认为,今年高考第一次文理不分科,从数学主干知识的考查上看相对于之前的理科生来说,考查内容有所减少,对于文科生来说,考查内容有所增加。例如原来理科要求学的分布列、期望等内容,文科之前是不学的,但现在对该部分考查内容有所要求。

数学测试卷中出现开放式设问、创新式的题目。专家认为,这次测试的数学试题整体难度稳定,考查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方面没有改变。同时,考试突出对考生临场应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考查。

最严“考官”上岗

早晨9时,开启家里摄像头,老师远程巡考;打开学校规定的APP,考试期间不能中途退出;家长成为“监考员”,发卷、收卷……一处处设在家里的“考场”,考风严谨。

很多首次尝试监考的家长们,被网友封为最严“考官”。

开考前几分钟,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1班学生叶�M威的母亲坚持要求将“考桌”上铺着的中国地图撤下。她说,这张图铺了十多年,但是“考场”纪律不能打折扣。还有一些家长特意向单位请假,在家做好监考和生活服务保障。十五中学高三学生葛昀缇的妈妈还认真写了“监考笔记”:“8时30分,考前准备有序进行。8时50分,转述班主任在家长群关于正确填写考号及考试期间规定。8时55分,正式阅读试卷,不能答题……”

考试结束后,不少家长主动联系学校老师,汇报沟通当天孩子考试的状态以及自己对于考试的一些感想。十二中钱学森学校的一位高三家长在给老师的短信中写道:“体验了两个半小时的监考,我想说老师真的太不容易了,每时每刻都要想着学生的答题进度,不能走神,不能出声音,很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适应性测试,家长大有作为。”北京市特级校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国雄认为,这次考试家长要扮演好双重角色,既要搞好服务,更要代理“考官”,让孩子感受到有“老师”监考的真实考试氛围。尤其家长要做到两个不问——不问“题目难不难”、不问“考得好不好”,让孩子考完一门放下一门,把精力投入到下一科考试中。

老师全程“云”监考

开考后,广渠门中学的会议室里,大屏幕上是考生答题的实时画面。这次测试,学校启动了云端监考。“给学生们营造好考场氛围,也能及时通过远程协助的方式为学生解决考场上的突发问题,更加有效地为学生保驾护航。”该校校长李志伟说,“适应性测试的关键就在‘适应’二字,适应新高考流程、适应考试节奏、适应考场心态、适应题型。”

测试期间,丰台二中的各科教师保持手机、网络畅通,以便考生、家长在测试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可以及时联系到任课老师。

为了测试顺利进行,还有很多“编外”人员默默努力。崇文小学学生向全市小学生发起“静音”4天的倡议。大兴区瑞海家园社区,业主群也收到一条温馨提示,提醒街坊四邻一起为高三学生营造安静的考试环境。

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这场“不见面”的考试,不仅帮助考生熟悉新高考流程,而且也是个人和家庭的特殊记忆,是教育创新的尝试,更是共克时艰的协作。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