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考资讯> 高考政策

2020年“停课不停学”会影响高考录取格局吗?

假期间的一个夜晚,我和一位母校的高三同学聊天。当问到他们“网课”的情况时,他说,“老师没有上课,我也没有带资料回家。”

这一回答给了我强烈的冲击,也让我不由思考一个问题:“停课不停学”会影响高考录取格局吗?

一、“停课不停学”,高考怎么安排?

疫情未消,于是各地学校选择“停课不停学”。

停课了,最关心此事的人群中,一定有高三学生和他们的家长。

对于大部分高三学生而言,现在应已完成了高考“三轮复习”中的“第一轮复习”,即对基础知识的顺序复习,进而进入了“第二轮复习”,也就是所谓的专题复习阶段,后面还有“第三轮复习”,基本上就是模拟考和“押题”阶段。

按告别高考没几年的我的理解,第二轮复习更像连接“知识数据库”与“高考实战”的中间环节,是把知识系统化,把知识结构改造得更适应高考思维的阶段;而后的“第三轮”复习,则是实战前的“军事演习”,是让考生适应、习惯高考的阶段。因而,第二轮和第三轮复习对于考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在2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针对高考会不会推迟,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称:

要综合评估疫情对考试考点组织、交通出行、命题制卷,中学教学等综合因素影响。高考方案须保障广大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相关工作安排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高考会不会推迟,这涉及到很多因素,有关部门制定决策之时也会考虑非常多的问题。其中较为学生、家长、老师所关注,有关部门也可能重点考虑的问题,就是如果不推迟高考,会不会影响考生的录取。

二、只影响成绩,不影响排名?

“停课不停学”无疑大概率会对考生的高考成绩造成负面影响,但是会不会影响考生的录取?这就要从另外的视角来看了。

高考对于一般考生而言十分重要,高考分数的下降对考生和家长来讲是件严重的事。不过在我们的现行录取制度中,决定我们是否录取的并不是绝对分数,而是我们的全省排名,也就是“结构中的位置”。

想起当年我得知自己高考成绩的那一刻是如此高兴,放在十年前这分数足以剑指国内两大顶尖高校,可最后只能来到如今常拿来自嘲的母校。

我国是一个区域差异很大的国家,为了实现相对的教育公平,高考的竞争被局限在省域之内。各高校在各省投放招生指标,按照高考分数为主要指标,择优录取相应的人数。“停课不停学”,在当前的防疫机制下,各个省基本上都是全省统一进退,省内的考生分数一起下降,只不过分变低了面子挂不住,相对的省内排名不会有根本改变,录取格局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上个月和高中母校的几个学弟学妹聊到高考录取问题,我也这样告诉他们,叫他们不要担心。现在想想,那时我其实只看到了这个问题的第一层,还有第二层未被我考虑进去。

“停课不停学”对于高考成绩的影响其实是有一系列的系统性偏差的,这一系列的系统性偏差有着高度相关性,因而造成了“录取格局”这个结构的错位。通俗来说,有的人受到的影响大,有的人受到的影响小,并且这不是少数几个人的问题。

三、影响排名的因素

学习就是运用一系列的“能力”与“资源”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我们可以将之归结为一种抽象的“能力”。“停课不停学”就是由于外部因素突然出现而在这个过程中增加的一个障碍,那么在“停课不停学”的过程中学习的效果,则取决于冲破这个障碍的广义的“力”,这带有较浓的社会物理学分析的味道。通俗但不完全来说,这种能力就是我们的学习能力加上我们所享受的教育资源。

对于存在一系列系统性偏差的问题,可通过对以下两点来分析证明:一个就是这种“力”下的各种“分力”,另一个就是这些分力在结构中的不平衡分布。

(一)教育资源——城乡差异、阶层差异与学校内部差异

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全国掀起了上网课的浪潮,一时之间多到连钉钉和超星的服务器都崩溃了。

但是,教育资源本身不是完全平均分布的,且老师、学生对网课这一授课形式的掌握和运用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对于网课,不仅有“上还是不上”的问题,还有“优与劣”的差别。

对于网课而言,教育资源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学校内部之间和阶层之间。

城市学校具有较好的教育资源,一方面学校有相对充足的资金为网课提供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高素质、年轻化的教师团队也能更好地适应网课教学方式。而在一些农村中学,存在资金不足导致相关硬件设备缺乏、教师队伍老龄化以致于难适应网络授课等问题。据我了解,有的老师家里甚至都没办宽带,以致于上不了网课。

如果学校不能让所有人都享受高质量的网课,那么学校会怎么办?基于经济理性角度考虑,大部分面临此困境的学校都会如它们在日常中所做的那样,差别对待,将教育资源优先集中在成绩“优等生”身上,而剩下的“中等生”和“后进生”往往较难接触到网课。我的高中母校似乎就是这样,那位一起聊天的高三同学属于后两者范畴。在得知这一点后,我给他讲解了几道高考历史客观题,虽然不一定能用上,但聊胜于无。

此外,身处不同社会阶层的学生,所能获得的教育资源也有极大的不同。中产及富裕家庭的家长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能亲自为孩子提供教学辅导,此外也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为孩子购买包括在线教育在内的教育服务。这两点无疑是低收入阶层家庭较难比拟的。

(二)学习能力——校风与家风

“停课不停学”,没有了学校的有效监督,老师的悉心指导也变少了,这时候学生个人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就成了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与校风、家风有关。

因留守等问题,农村的家庭教育长时间内是缺位的,加之其他客观因素,农村的学生往往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较差,这就导致农村的学校要承担一部分家庭教育的职责,农村学校的教师也要扮演一部分父母的角色。再者,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的缺乏,农村学生只好“勤能补拙”。故而,农村学校的学风往往强调严厉、勤奋、认真、负责。

而在城市,家庭教育多具有很强的在场感,城市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远非农村学生所能比,这就导致城里的学校无需像农村学校那样要承担部分家庭教育责任,能更精于知识的传授。加之城里有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学生们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因而城市学校的校风往往更为包容、开放、多元。

网络授课作为“现代”的教学方式,本身就与城市的教育模式更为接近,因此城市学生更能适应这一模式,而农村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容易显得消极被动,最终鲜有收获。

四、招生格局变化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发现了“停课不停学”背景下分数下降的几点系统性偏差。我们可以将这些系统性偏差总结为以下三点:

(1)城市学生的分数比农村学生的分数下降得少。

(2)中上阶层出身的学生的分数比低收入阶层出身的学生的分数下降少。

(3)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者分数下降的概率/幅度依次递减。

我们注意到,城乡差异和阶层差异虽为两个不同的维度,但是随着城乡间生源流动的增多,其逐渐成了一种“一体两面”的关系。城市学生往往是中间及以上阶层出身,农村学生(指在农村学校读书的学生)往往是中下阶层出身——虽有例外,但是极少。

因而我们简化分析,用城乡和成绩这两个变量将学生分为六类,即城市优等生、城市中等生、城市后进生、农村优等生、农村中等生及农村后进生。根据上述的几点归纳,勾勒这六类学生的成绩变化,便能直观地看出在不推迟高考的前提下招生格局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