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考资讯> 高考政策

2020年河南省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2021年河南省高考语文试卷采用的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卷(Ⅰ卷),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5套卷之一。本套试卷以“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植根于立德树人、把握时代精神、适应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紧密契合新课程标准,全面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审美鉴赏、语言表达等关键能力。整套试卷特色鲜明。

一、结构稳字当头,内容变化细微

作为“后考试大纲时代”的第一次高考,今年的高考试卷坚持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内”的原则。试卷结构稳定,完全延续了2021年高考的试卷结构,试题模块依次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试卷小题数和各小题的分数保持不变。

考查知识覆盖面广,但内容又紧贴高中教学。如小说考查的知识无外乎人物、情节、环境、主旨和艺术手法;又如名篇名句默写题,相较于新高考I卷考查的出自《论语·先进》《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的诗句,试题考查的诗句出自《离骚》《琵琶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无一超出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背诵篇目范围。

相较于2021年高考试卷,细微处又有所调整变化:实用类文本材料没有延续文字和图表结合的模式,只选用了文字材料;小说题材料选择了以往不选的外国小说;第19题不再是考衔接连贯,而是考查了标点知识中破折号的用法;作文的材料避开了热点时事,选择了传统文化故事;作文的文体不再是演讲稿,而是发言稿。

二、弘扬传统文化,植根立德树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博大精深、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观念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精神标识、力量之源、情感之源、动力之源和信心之源,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保障和力量源泉。

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家庭伦理与‘孝’”、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篆刻艺术发展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

作文题在熟悉的历史故事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人格智慧、合作共赢的心态、开放包容的格局。

在正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这些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提高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树立良好品德、努力成人成才具有积极作用。

三、贴近现实生活,厚植家国情怀

高考试题积极回应时代重大主题,往往体现在通过试题语料的选择和情境的设置来实现,进而实现语文学科特有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导向。

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紧贴学生个人成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时期的“孝”,健康成长。

实用类文本则聚焦国家当下的“新基建”,引导学生从多个文本中全面获取这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基本内涵、发展前景和国际反响等相关信息,展现了国家在疫情影响下发展经济的决心和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势、综合国力,引导学生增强制度认同、制度自信和制度自豪感。

文言文阅读材料《宋史?苏轼传》中可贵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对学生潜移默化熏陶渐染。

四、巧设试题情境,凸显应用能力

新的高考评价体系强调,情境是实现试题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的载体。高考语文试题以真实、典型、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为载体,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完成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任务。

今年高考语文试题很多题目以情境任务为试题载体,重点选择既能体现语文学科特色,又与国家发展、科技进步、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引导考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来呈现学生的学科素养。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第9题,“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通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通过题干给出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定义设定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去梳理小说情节并分析其效果,在思考运用中获取新知。

语言文字运用的词语运用、语病修改、标点符号运用也延续了2021年设置情境综合考查的形式;篆刻艺术的文字情境让以往孤立、简单、静态的考查变成了动态的语言交际运用。

作文要求学生写一篇发言稿,凸显应用性考查要求,而这一任务是在“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这一与真实生活高度接近的特定情境下进行的,不但引导学生重视实践,学以致用,同时还有效落实了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完成了“四翼”的考查要求。

综观今年高考全国十套试卷,全国Ⅰ卷试题平实,试卷结构稳定,有很好的延续性,既紧贴时代,又巧妙的回避了模拟试题已经考滥了的社会热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好地完成疫情特殊时期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任务。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