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森林培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快车教育,某名企人力资源总监曾先生表示,考研专业森林培育学是林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森林营造和抚育更新的理论及技术。该专业学习森林培育学、多元统计分析、高级植物生理学、经济林栽培学、高级森林生态学、运用生态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等。
考研森林培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分析: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森林培育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创新及团结协作的精神;献身林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工作适应性;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和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有能够适应林业建设需要的健康体魄。
二、研究方向
根据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森林培育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确定本学科研究方向如下:
1、林木种子与苗木
2、森林营造及森林经营管理
3、经济林培育
4、竹类培育
5、药用植物栽培
6、能源林培育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含休学)不超过4年,在职研究生可延长一年。在时间安排上,课程学习应累计1-1.5学年,论文工作量应不少于1学年。实践环节不少于120学时的工作量或20个工作日,有考核的公益劳动累计为2-3周。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课程说明
(一)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①课程设置分学位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程。学习的总学分要求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0学分、选修课程10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
②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的研究生,要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3~5门,可记成绩,但不计学分。
③学分计算以课内讲授20学时为1学分,实验、实习比重大的课程30学时为1学分。
1、学位课
(1)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第一外国语(含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
(3)高级植物生理学(或植物营养学)
(4)高级生态学
(5)森林培育学专题
(6)森林立地学
(7)经济林栽培学专题
2、选修课
(1)生物统计分析及软件应用
(2)现代生化仪器分析
(3)分子生物学
(4)种苗学专题
(5)果树栽培学
(6)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专题
(7)林业生态工程学
(8)农业复合生态系统
(9)天然林保护与退耕还林工程专题
(10)天然药物化学
(11)植物胚胎学
(12)生物技术制药
(13)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
(14)制药概论
(15)第二外国语
(16)地理信息系统
(17)农林经济专题
(18)森林培育研究法
(19)经济林研究法 3学分
(20)经济林栽培学 2学分
(21)竹类培育与利用 2学分
(22)药用植物栽培学 2学分
(23)人工林定向培育专题 2学分
(24)竹产业综合开发 2学分
(25)设施栽培学 2学分
(26)森林土壤学 2学分
(27)土壤理化分析 2学分
(28)文献综述 2学分
(29)能源林培育与利用 2学分
(30)植物解剖学 2学分
(二)学位课程说明
1、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见国家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
2、第一外国语
见西南林学院编写的教学大纲
3、高级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是为植物学科及有关学科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主要为拓宽研究生的植物生理学知识。其主要内容有植物膜、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生理、植酸素、生长发育和抗性生理。该课程是在本科生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植物生理学的有关进展情况和当前研究的主要问题。
4、植物营养学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植物体物质交换的重要生分过程,包括酶促反应,能量和碳水化合物代谢,脂类物质代谢和含氮化合物代谢等。
营养和结实重量,包括植物营养物质和自然营养基质(土壤),物质吸收和运送,生长物质和生长调节剂,营养、施肥和结实,植物产品的质量与营养等。
各个植物营养元素的特殊作用和意义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包括N、P、S、K、Ca、Mg、Fe、Mn、Cu、Zn、B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林木生长发育的营养学基础知识和进行林木营养分析的技能。
5、高级生态学
该课程包含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景观生态以及生态学最新领域的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等的重点理论问题与研究方法,并且对生态学研究进展进行较系西南林学院统地介绍。因此,该课程是森林培育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也是森林经理学、水土保持学、园林学、环境学等学科研究生学习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6、森林培育学专题
本课程是在为本科生开设的森林培育学的基础上的提高课程,主要介绍森林培育学的发展历史、关键理论和技术、主要地区和主要树种造林技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究热点等。
7、森林立地学
研究与森林相关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的内容包括:森林与立地的相互关系,森林立地分类系统和评价体系,森林培育系统中立地因子分析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森林培育目标的确定,既要考虑自然因子,同时要充分考虑社会和经济因素。
8、经济林栽培学专题
本课程是在为本科生开设的经济林栽培学的基础上的提高课程。全面介绍国内外经济林栽培最新研究进展,研究方法与思路;经济林生产现状与对策;经济林种质资源研究;经济林生长发育的化学调控;主要经济林丰产优质栽培模式等等。
五、实践环节,公益劳动和学术活动
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参加教学实践或进行生产实践技术服务及社会调查。实践环节的工作量不少于120个学时(包括课内外学时)或20个工作日,以培养硕士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教学实践的方式可以是给本(专)科生讲课(部分章节或某个专题),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指导实验,实习,课程设计,以及协助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等。学科(教研室)和导师要对研究生进行考核和评定,合格者记2学分。对没有参加实践环节或考核不合格的者,按必修课不及格办理,不予以毕业。也不能申请学位。
为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应参加一定的学术活动,考核和评定合格者记2学分。
教学实践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至论文答辩前期间完成。
六、论文工作和论文要求
论文工作是对研究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训练,包括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科学实验(或科研调查、工程设计)和论文撰写等部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是很重要的两个环节。研究生最好在入学后的1年内完成论文的选题或开题的准备工作,于第三学期举行开题报告,并经硕士研究生所在教研室或审查小组讨论审定。
以上是快车教育关于考研森林培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分析情况,更多考研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敬请浏览快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