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北京大学智能科学系在2003年提出成立的,智能科学系的前身是北大信息科学中心,由北京大学数学系、计算机系、电子学系等10个系(所)于1985年成立,主要从事机器感知、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和机器学习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和教学。
u专业培养要求与目标:
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电子、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以及心理生理、哲学、生命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训练,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自我更新和不断创新的能力。能适应智能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个人素质方面,具有全面的文化素质、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适应新环境、新群体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语言(中、英文)和计算机运用能力。本科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的研究、教学、开发、管理工作。并可继续攻读智能科学与技术以及相关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u课程设置
本专业学生4年需要修满140个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6学分,全院必修课程25学分,专业必修课程31学分;选修课程48学分(其中专业方向核心课程18学分,专业选修课14学分,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16学分);毕业论文:6学分。
第一学年以全校公共必修课程(英语、政治以及体育类课程)和全院必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力学、电磁学、程序设计实习、信息科学技术概论和微电子与电路基础)为主。
第二、三学年以专业必修课程(人工智能概论、数字逻辑设计、集合论与图论、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概率统计A、微机原理A、信号与系统、数据库概论、信息论、数理逻辑、数据结构与算法实习)为主。
第四学年以专业方向核心课程选修和一般选修为主(智能控制导论、数字信号处理、智能优化理论、智能科学技术导论、机器感知理论、智能信息系统、机器人学、数字图像处理、脑与认知科学、模式识别导论;语音信号处理、认知心理实验导论、数据压缩引论、多媒体系统设计[实验]、智能系统设计[实验]、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方法、Web信息集成技术、时空信息处理技术)。
以上内容均来自吉林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高考频道,转载请注明出处。关于更多大学专业介绍请进专业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