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撞车,笔试科目相似,难度无法把握……高校自主招生进行至今,虽然对“一考定终身”既有选拔模式有所突破,也引起了一定争议。甚至有人称其为“小高考”,只不过是考生多了一次参与选拔的机会。沪上不少高中校长认为,自主招生应更好体现各高校特色,引导考生规划好专业方向。
现象
扎堆考试学生焦虑
记者从多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了解到,随着自主招生录取学生在高校当年招生计划中的比例不断扩大,每年各中学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学生日益增加,有些学校甚至达到了八九成。“到了笔试前一两周,家长就会用各种理由帮孩子请假,”一名高中校长坦言,虽然知道其实是为了备战自主招生考试,但老师基本上都会准假,“毕竟考试内容和高三复习内容不尽相同。”从这届学生开始,高三阶段还要应对四门学业考,原本有序的高考复习节奏,被完全打乱。
“自主招生对学生心态的影响,起码要持续两三个月。”这名校长说,这段时间,学校心理老师也特别忙碌。一方面要安抚在自主招生中受挫的学生;另一方面,有同学参与自主招生补习班,和其他学校学生交流各校名额和复习进度时,焦虑更进一层。在一些普通高中,虽然参与自主招生的学生比例不高,但也有学生因此少了自信,觉得自己通过高考取得成功的几率更小了。
建议1
笔试方式待商榷
“自主招生固然在人才选拔模式上做出了改革,但是,考试内容更应该体现各高校特色,而不能仅仅满足于通过成绩‘掐尖’。”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觉得,之所以自主招生考试有了“小高考”之称,和各高校在招生过程,尤其是第一步笔试筛选过程中的个性化程度不足,不无关系。
唐盛昌建议,自主招生是否可以突破先笔试、再面试的固有模式,并加重面试在录取过程中的比重。或者可以考虑移至高考后进行,用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和高考成绩替代笔试。
建议2
专业志趣早发现
“高校的人才发现和培养,不应该仅从一场考试开始,更应该前移。”唐盛昌说,近年来沪上十余所高校进入上海中学,开展教授进校园开课、带教课题等多种探索。“学生找到了专业方向,高校也提前发现了心仪的人才。”
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提议,“能否改变以学校为单位结盟,变成以专业大类‘结盟’?”例如,自主招生可以按照“经济金融”“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法学”等分成几组招生,每组由几所高校拿出相近专业组成,方便考生按照兴趣和特长选择。这样,对高中的多样化办学也能从本质上起到促进作用。
进入论坛参与话题讨论》》
相关阅读:
本周末湖北考生将迎来2012自主招生“大考”
高校自主招生无法绕开的三个矛盾点
自主招生“三国杀”何去何从 何时实现招考分离
2012自主招生笔试“写字题”难倒不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