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今日早报》报道记者日前获悉,浙江工业大学作为我省唯一一所由教育部与浙江省共建的高校,已向教育部提交自主招生资格申请,成为省属首所欲推自主招生的高校。昨天,记者又联系了其他省属高校招生处,相关负责人都表示虽然学校暂无申请自主招生权的计划,但如果浙江省内高校拥有招生自主权,肯定是一件好事。
同时,杭州一些高中校长表示,如果省内高校也有招生自主权,那么希望能惠及更多的特长学生。因为从北大推行的校长实名推荐制结果看,能惠及的只是少数重高的“全才”,事实上他们也完全有能力通过高考(论坛)进北大。省属高校如能自主招生,希望在层次上有差异,真正让一些有特长的孩子进入合适的大学,因为自主招生的本质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浙江工业大学
申请自主招生
今年6月底,浙江省和教育部共建浙江工业大学的协议在杭州签署,标志着浙江工业大学成为省内首所省部共建高校,也预示着浙江省希望改变省内只有浙大一所“211”高校的局面。
业内人士称,虽然没有“硬杠杠”,目前教育部批准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几乎是清一色的“211”。
昨天浙工大招生办负责人姚鹏老师向记者表示,学校确已向国家教育部提交自主招生权的相关申请,但能否获批尚未可知。
姚老师表示,学校申请自主招生资格,是希望今后有机会让一些有特长、但在高考成绩上未达到学校录取线的孩子进入学校,“除了普通高考,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他表示,其实浙工大往年在招生过程中也有推出针对部分特长生的优惠政策,“比如一些拥有专利、专著或者特长的学生,只要高考达到学校录取分数线,我们就保证其志愿专业录取。”不过,仍有一些“偏才”,学校觉得其在某些学科方面应该是可造之才,却因为跨不过高考分数线的门槛,与学校失之交臂。
不过,相对于北大的自主招生政策,姚鹏老师表示,省内高校自主招生的定位和层次肯定会有所差异。不过由于自主招生咨格尚未获批,相关的招生政策、方法也都仍有待商议。
省内高校是否
更应惠及“偏才”“怪才”
就省内高校是否需要实行自主招生这个话题,记者分别采访了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招生负责人,目前省内除浙工大外,暂无其他高校向国家教育部申请自主招生资格,不过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如省内高校也能拥有招生自主权,肯定是件好事,有利于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2003年,省内部分高校已尝试过一次自主招生。
浙江工商大学招生办负责人吕跃良老师表示,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自主招生的“门槛”其实还是有些高,“如果学生能过这些‘门槛’,其实通过高考报考我们学校基本没有问题。”而有些学校认为有某方面才华的学生,还是被挡在门外了。
浙江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负责人高建明表示,自主招生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需要花很大的成本去建立这个体系,其实每个学校都希望通过自主招生招到优秀质量的生源,但也担心高考之后,自主招生“相中”的学生因为获得了更好的成绩“远走高飞”。他表示,2003年时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招生负责人吕金海老师表示,现在大家关注的自主招生,结果多少还是有点“名不符实”,他认为,教育部推行“自主招生”政策的本意,应是“不拘一格选人才”,让原本无法通过高考途径进入大学的人才上大学,而目前几所国内顶尖大学所接受的,依然是各高中推荐的“全才”,没有自主招生政策,他们照样能进这些大学。
中等水平的学生将有更多机会
目前,全国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有80所,据省教育考试院统计,2009年共有58所高校在浙江投放了自主招生名额,总数约为600名,但这些高校的自主招生名额大多“定点投放”到了各大省会城市的优质重点高中。
这意味着,还有很多非重点高中的学生,其实享受不到自主招生的待遇。
对于省内高校也想实行“自主招生”的想法,杭城的高中校长们大多反应平静。
“这对打破目前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局面来说,肯定是有益的尝试。”浙大附中校长尚可认为,任何学校都有相应层次的学生,如果省属高校中也有学校实行“自主招生”,那肯定会有更多的学生受益。
杭十一中校长张慧慧认为,自主招生的选拔和录取过程,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锻炼,“像北大、清华等名校的自主招生政策,很少惠及我们学校,那么,但如果省内院校也推行自主招生,那我们的学生上大学的途径和机会就会多得多。”“如果省属高校能推行自主招生,那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都将获得更多机会,因为即使在重高,也并非每个学生的目标都是清华、北大。浙工大等高校的自主招生,对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而言,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今年北大新推行的“校长推荐制”,全国39所有推荐资质的高中,最后推荐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全才”,因为不少校长存在这样的顾虑:万一推选上去的“偏才”和“怪才”,最后因为高考总分不够,没被北大录取,岂不是砸了学校的牌子?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省属高校也实行“自主招生”,是不是更有可能招到“偏才”和“怪才”呢?毕竟这些学校的分数线,不像北大、清华那样遥不可及。
“省属高校推行自主招生,想法上确实不错,前几年好像就有学校试行过,似乎没能继续实行下去,所以,关键还在于自主招生政策的落实。”杭七中校长楼平认为,即使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最后还是要经过高考,所以在选拔时除了综合素质,成绩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我们学校每年考上浙工大的学生还是挺多的,如果浙工大也实行自主招生,对学生来说,不但机会更多,也能尽早明确目标。”
“在现行的中学教育体制下,偏才、怪才毕竟是少数,像韩寒这样的,多少年才出一个?当然,如果有,而且大学又愿意招收,这样的改革当然是有意义的。”尚可校长说。
记者手记
怎样才能
不拘一格选人才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一名省内高校负责招生的老师打了个形象的比喻:“钱钟书当年自主招生时数学考15分,如今高考肯定上不了名校;而依据现在北大的自主招生制度,尤其是校长推荐制,他更没希望了,因为现在自主招生选拔的最后结果,都是全才。”
当然,推荐自主招生对象的高中也有难处,如果推荐的“偏才”、“怪才”出了闪失,高考发挥不利,学校将可能承担很大的舆论压力,“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人们也常常担心自己遭遇潜规则或者不公平,而普通高考相对而言,仍是相对公平的一种模式。”
自主招生的本意,是“不拘一格选人才”,让原本通过高考无法进入某些高等学府的人才多一个渠道成材。如果现行的自主招生制度是给那些原本有能力考入名校的学生加个“保险”,那显然并没有实现其全部意义。
省内高校如果和北大、清华一样定位,期待通过自主招生争取“顶尖”生源,显然并不现实,反倒可能出现花大成本“相中”的学生,却因为高考发挥良好而“另谋高就”的遗憾。那么,省内高校的自主招生的“优惠”条件有没有新意,主要面对哪一层次的学生,又能吸引到哪些“偏才”、“怪才”,可能更加要花脑筋。
所以在采访结束时,不少高校和高中老师都提出了两个意思:一是只有错位竞争、分层竞争,省内高校才有可能通过自主招生招到心仪的学生;二是只要过程、结果公平公正,老百姓最终都能接受自主招生这种形式。
2010自主招生自荐信和推荐信范文集锦
推荐:2010年自主招生报考指南 点击查看2009年自主招生简章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