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增加高中生负担,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提议——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实施自主招生,它对高中教学改革有何影响,两者如何对接?昨天,由市教委主办的“高校自主招生与高中教育改革峰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北京、上海、山东、江西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高校代表和高中校长们齐聚一堂,共同研讨上述热点话题。会上,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大胆提议:复旦、交大等参与自主招生的一流名校应该从现行高考中“开除”出去。
自招“多此一举”
刘京海坦言,“现在各高校自主招生仍流行笔试,仍主张文化考试,且难度极大。原以为高校自主招生能减轻学生的升学压力,实际情况是,反而增加了高三学生的负担。”这位校长进而分析认为,在如今的高招制度下,有些高校即使举行了自主招生,最后还是要看学生的高考成绩,如此一来,学生面临高校和高考的双重压力。他说:“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他们本身目标就是名校,对他们来说,是否举行自主招生都一样。名校不论是否举行自主招生,被录取的学生始终是固定的一批尖子学生。”因此,现行的名校自主招生,对多数优秀学生来说,是“多此一举”,只有极少部分因考试发挥失常的优秀学生从中可能受益。
陷入“题海战术”
为什么我们学生减负那么难?为什么我们高中学生无法开展正常的素质教育,导致自理能力差、身体健康指标下降等问题?刘京海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眼下各高中为了提高“重点本科率”,不管学生自身能力高低,课程设置全部向高考看齐,全部向高考的最高端名牌大学看齐。每个高中生都陷入了“题海战术”,学校不得不忽略其他内容的教学,高中阶段的教学安排也受到了干扰,课程安排不够丰富,没有办法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而现实是,高考的考题因为考虑到名校招生的需求,增加了相应的难度,使学校和学生都面临巨大的压力。现在,部分名校自主招生的文化考试难度更大,岂不是更增加了学生的压力!
刘京海认为,复旦、交大等名校的“精英教育”与其他普通高校的“普及化高等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据统计,近年来本市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在十万人上下,其中能够进入清华、北大、复旦等国内一流高校就读的学生在六七千人左右,他们的高考分数和其他学生往往拉得很开。“为了选拔出这几千人,剩下的九万多名考生就要跟着做很难的题目,太辛苦了。”刘京海说,没有必要让报考北大、复旦的学生和报考高职大专的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上同样的课,背负同样的压力,面对同一张高考试卷。
高考“一拆为三”
这位中学校长提出了将现行高考“一拆为三”的设想:第一个是属于“精英教育”的少部分人考试,将复旦等名校“开除”出多数人参加的高考,这些名校全部采取自主招生方式,考试方式可以学习西方一流名校,联考加面试;第二个是多数人参加的高考,主要面向二本院校和部分一本院校;第三个专门针对高职大专的招生考试,应该淡化文化课程,主要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