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江河以为,对于“如何做蛋炒饭”这样的问题,不会做就直截了当地回答“不会做”,至少可以在诚实品质方面得到高分,然后可以通过交流其他问题来展示自己的素质。
复旦昨来浙自主招生面试 蛋炒饭怎么做 问倒优秀生
萧山网
昨天上午,复旦大学首度在浙江实施的2009年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实验,正式在杭州进行面试遴选。
入围的200名浙江考生在两天时间里,分批参加面试。有意思的是,他们不但要考智商还要测情商——分别接受5位复旦大学教授的面试后,还要分组参加座谈,进行心理状况测试,整个面试过程长达3小时。
据了解,复旦大学将根据此次面试结果,从浙江考生中选拔100名给予享受预录取政策,即参加高考后办理正式的录取手续。
教授第一问:蛋炒饭怎么做
上午11点,第一批考生结束面试,复旦大学组织这群高三生开了个小型座谈会,宁波效实中学的小史却躲在一边吃巧克力。“面试时5个考官轮流提问,注意力要高度集中75分钟,脑子都有点缺氧了,要赶紧补充能量。”吃下第三块巧克力,小史终于有力气回忆考题了。
“考题没想象中那么难,几位考官一开始问的都是与我预先填报的专业和自我介绍相关的问题。”小史说。不过杭州二中一位男生似乎没那么幸运,第一位考官给他的当头一问就出人意料:蛋炒饭怎么做?“其实这个问题还真难住我了,我从没做过蛋炒饭,本想混水摸鱼,可考官就是不松口,一路问到底:‘先放蛋要怎样炒,先炒饭的话又该怎样做?’……我只好从实招了——不会。”
部分学生对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方式不太适应,但复旦教授却觉得这很有必要。一位考官告诉记者:“我们的面试题大致分三类,一类是根据考生填报的专业和推荐信等背景材料预先设置的问题;一类是专家想问的问题;另一种就是由前一个问题引申开来的追踪提问。因为我们在面试中考察的是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起答案来,考官更在乎的是答题过程,所以面试中几乎都是开放性问题。”
在今年上海进行的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中,有个考生被问到一个关于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问题。在请他估计了目前的CPI指数后,考官又问到CPI的其他相关问题,他摇头说不知道,还反问考官:“你知道吗?你能告诉我吗?”结果大受考官青睐。“复旦自主选拔录取实验改革在上海已经进行到第四年,很多学生开始通过网络等途径发掘各种‘面经’,面试的时候背答案,而刚才的那个例子再度证明我们面试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复旦大学并不是要挑十全十美、什么都知道的学生,有时候一些具有好奇心的孩子反而更有潜力。”考官解释说。
心理测试题跟着感觉走
接受完了75分钟的脑力大激荡,又参加了小型座谈会,可复旦的面试却远远没有结束。上午11点半,首批参加今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的50名学生拿到了一份心理测试问卷:你最近是否感觉比以前更容易生气?你最近是否感觉不开心?你最近是否感觉到睡眠不够?……问卷上15道题,几乎都以“你最近是否感觉”开头,涉及了学生最近身体、生活状况——是否腰酸、颈酸、失眠,是否容易嫉妒别人,是否觉得生活很辛苦等等,答案只需要填写是或者否就行。
“做这些题有什么用?”个别考生喃喃自语,揣摩起了出题用意。而绝大多数实事求是的开始填写问卷。据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郑方贤透露,让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们填写心理状况问卷是复旦的惯例,但这些问卷都是不记名的,与录取结果无关,学校主要是希望据此把握高三优秀学生的状况,通过若干年的积累,形成一定的认知,以便届时调整招生政策和策略。
巧的是,考生在里面做心理测试时,外面候着的家长们议论起了这一话题。“对!学校应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孩子健康成长最重要。”许多家长提出,现在名牌大学生自杀多,即使再优秀也没意思。
新闻延伸
09复旦面试题火辣辣
◆用“和”这个字在两分钟内口头作文。
◆对于“范跑跑”的行为,你怎么看?
◆有人提出“不道德的经济”这个说法,你怎么看?
◆你认为在城区内适不适合燃放烟花爆竹?怎样防止因燃放烟花爆竹而引起火灾?
◆你在公交车上看到小偷偷别人的钱包,你会怎么做?
◆作为卫生部官员,你如何解决日益僵化的医患关系?
◆作为就业办官员,你怎么解决目前的就业问题?
复旦面试提问“蛋炒饭”是教育改革的征兆
北京青年报
近日,复旦大学浙江地区的自主招生面试在杭州举行。据参加面试的多名考生反映,复旦大学的考试就像在考百科全书,教授的提问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比如怎么看待范跑跑、CPI上涨是相对什么而言、对山寨春晚有什么看法、如何解决医患纠纷等。杭州的一名学生遇到的第一个问题竟是“蛋炒饭怎么做”,提问的考官穷追猛打,直到考生直言相告“不会做”才算作罢。
著名高校的招生面试问到“蛋炒饭怎么做”,对于所有习惯了应试教育与标准答案的人们来说,实在有些新奇。这样的问题难倒了现在的高中学生,也算不上怪事。“蛋炒饭”问题既不庄重,也没有什么知识含量,但它颠覆了几十年来招生考试特有的严谨、刻板面目,把考生从千篇一律的课本直接拉回到现实中来,给高校招生领域带来了一丝新鲜的气息。从这种回归常识、但又不乏戏谑的提问中,人们甚至可以窥见一点革新高校招生制度的希望。
对于复旦这样的名牌高校来说,“蛋炒饭”问题有着什么意味呢?人们知道,凡是能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面试的学生,都通过了高校水平测试即笔试,他们的课本知识基本上都是过关了的,但这些学生究竟具备怎样的思维能力,是不是只会死啃书本,对社会现实有着怎样的观照,他们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情怀如何,却是笔试无法衡量、而必须在面试中予以考察的。“蛋炒饭”问题能够进入复旦考官的视野,一方面说明高校在录取学生时已经开始摆脱模版教育与标准答案的束缚,另一方面又说明,高校对学生的要求已经从知识过关转向了素质过关。
而对于所有正在参加或准备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学生而言,“蛋炒饭”问题的提出给他们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年来,针对一些著名高校实行面试制度,社会上开始出现所谓的面试强化培训机构。一些中学也相应地为学生增设了面试课程,并以应试教育的模式为学生准备标准答案。但类似“蛋炒饭”问题的随机出现,让人们看到了高校自主招生的非标准化一面,也看到了临阵磨枪的备考模式的失效。从复旦、北大、清华等高校近年来的面试题目来看,这样的面试几乎是无法准备的,考生要想得到较好的成绩,完全要看平时的积累、长期的现实观察以及学生所养成的思维能力。这就对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许可以说,高校自主招生所表现的这种特点,正在引导中学生从书呆子回归到会做蛋炒饭的人,引导中学教育从死记硬背回归到人的全面培养。
从这个意义而言,“蛋炒饭”问题的出现其实是一个征兆,它既是高等教育对现行应试教育体系所表达的某种微妙不满,又是对素质教育的倾情召唤。虽然高等教育对高考制度仍然存在着体制性的依赖,虽然“蛋炒饭”还无法替代各地的统一命题和统一考试,但是,随着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不断扩展,高校已经有可能摆脱应试教育为人才成长设下的种种禁锢,高校已经能够以新的标准选择更适合未来发展的学生。而所有这些可能性,正在从内部瓦解现行的教育体系,也让整个社会看到了破解应试教育的希望。
不可否认,高校自主招生还是一项有待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最突出的问题是,它必须在程序和标准的设置方面,呼应社会对教育公平的期待。但对于我们这个饱受应试教育之苦的社会而言,没有什么比“蛋炒饭”的出现更值得欣喜的了,没有什么比改革高考制度更值得鼓励的了。只有给高校自主招生更大的空间,给教育改革措施更广泛的施展天地,才能给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