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中,考生是未来接受四年大学专业培养和将到某些行业从事各种工作的主体。每名考生都有不同的特质、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兴趣点,每个专业也有不同的培养方式、主干课程和就业方向……只有将两者联系起来,才是最佳的选择。
自我认知与专业选择
在接受考生、家长咨询的时候,他们的问题看似直达目的,“我考了600分,报哪个专业比较好?”。然而这种问题却是“无效”的,因为其根本没有标准答案,如果说有答案,也只能是说根据过往经验(至少以往几年)这个分数能考上哪所学校的哪个专业。在专业选择时,考生和家长无外乎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首选目标院校,根据自己的分数去“卡”该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分数能上哪所学校就报哪个,专业选择放在第二位;一种是专业选择放在第一位,根据高校的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去选,哪些是重点学科下覆盖的专业、哪些是学校的特色专业就报哪个。与前一种方式比,后一种方式需要对目标高校和目标专业做较为深入了解。因教育背景和程度的限制,家长基本上帮不上忙完全由学生自己选择确定的情形也不在少数,这些考生当然也主要采取上述两种方式,但他们了解高校和专业的途径要单一一些,最多的可能还是来自高中老师和学兄学姐的心口相传,尽管网络已无处不在;也有考生干脆不做任何功课,凭“名称”去选,哪个专业名字看起来高级,就选哪个,当然这种情形现在越来越少了。
目前越来越多的考生和家长对目标高校和目标专业的了解比以往更深入,但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仅把专业了解清楚了还不够。俗话说:知已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在专业选择中也是一样,仅认识了专业,只能算是知彼,对自我了解和认知的“知己”同样重要。但从实际来看,高中的培养方式与大学专业的培养差异较大,而且目前也缺乏行之有效的判断标准,中国式独生子女的独特家庭教育方式——家长包办一切、孩子只管学习考试使考生很难对自己进行准确认知定位和客观分析,不知兴趣和特长在哪儿。而统一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现实也确实逼迫考生必须埋首苦读,多考几分以便有更多更大选择。
标签:
以上,就是东南教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专业的选择该遵从自己的内心吗?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