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是智慧的火花,能使奋斗者升起才华的烈焰;知识是春耕的犁铧,一旦手入生活的荒径,就能使田地地芳草萋萋,硕果累累。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哲学必修四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政治哲学必修四知识1
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理论知识)
一、追求智慧的学问
1.哲学的起源
⑴本义:
①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⑵产生:
①(本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②(处理的关系:)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③(起源:)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认识世界)
⑶作用:指导人们的生活和实践。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助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特别提醒】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升华)。
②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等于真正的哲学。
③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⑴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误区】①哲学与世界观都是科学的; ②哲学就是世界观;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④认为哲学是哲学家的事,与普通人无关。
⑵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特别提醒】①世界观与方法论并非是相互影响或决定的关系
②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⑴具体科学知识
①分类: a.自然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如:物理、化学、生物等);
b.社会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如:经济、政治、法学、历史等)
c.思维科学知识(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如:心理学、逻辑学等)
②揭示的规律: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⑵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①从本义上看:哲学是一门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从本质上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从产生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④从特点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⑤从作用看: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指导具体科学,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高中政治哲学必修四知识2
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⑴内涵: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特别提醒】
①“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能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⑵内容:①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也可表述为: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⑶历史上不同的理论表达: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⑵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⑶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⑴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一标准(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⑵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①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②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⑶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具体形态是世界本原。即: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b.合理性: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的。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微粒说: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
②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即:自然科学中的物质结构 = 物质。原子的属性 = 物质的属性。
b.进步性: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和直观性,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局限性: 第一,把自然科学中的物质结构直接混同于物质概念。
第二,机械性,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因而具有机械性,否认联系的多样性。
第三,形而上学性。(即否认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第四,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即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社会历史领域去,把人的思想和意志当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从而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 = 客观实在)
a.基本观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它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d.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二不是指某一具体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
【特别提醒】唯物主义并不都是正确的,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但二者都是非科学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
a.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这里的人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如英雄、帝王等。
如:“智子疑邻”中,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从主观出发的错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b.主观唯心主义典型观点: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客观唯心主义
a.基本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如:在现实生活中,宗教思想认为在客观世界之外有一个万能的主宰;封建迷信思想都认为有超现实的理念或上帝、神灵等主宰世界。
b.客观唯心主义经典观点:
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中外的神创论:上帝创造世界 ;盘古开天地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
“8”就是发,喜鹊报喜,慧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
【特别提醒】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这里一定要注意是“从根本观点上看”。
②不能认为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要一律提倡。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不能笼统地说唯物主义就都是正确的、科学的。
不能认为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要全盘否定。唯心主义在认识领域强调反思的作用,对认识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
③不能把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把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
④不能认为一切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都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⑸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①哲学上“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关于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范畴,是源;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关于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是流。是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世界的问题
②哲学史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二元论是不可能的,二元论的实质偏向于唯心主义)
【特别提醒】
①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而不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③注意区分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哲学的基本派别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两大派别的标准是根据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也就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高中政治哲学必修四知识3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
②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③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世界成为可能。
④社会科学前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⑵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观点
【提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本质特征
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高中政治哲学必修四知识4
探索世界的本质
(辩证唯物论)
一、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⑴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①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物质的属性:a.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一般属性。
【特别提醒】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
①区别:A、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B、哲学上的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创造、改变和消灭。
②联系:A、哲学上的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B、二者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⑵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方法论】反对把人们的主观动机或某种神秘的力量看成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反对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
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
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产生经历的几个阶段: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⑵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①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②从意识的内容与形式看: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不管什么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
5.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
②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我们要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特别提醒】
⑴“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
区别:①“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特性。它是对宇宙一切事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既可以指物质具体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⑵意识有正确的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错误意识是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根源于物质。
⑶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不依赖于意识,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能决定物质。
高中政治哲学必修四知识5
运动的规律性
1.规律是客观的
⑴哲学的运动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⑵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⑶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①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提示】 正确理解规律
①规律是联系,但并非所有的联系都是规律,只有同时满足四个条件的联系才是规律。
②规律不等于现象,凡是能够借助感官直接感知的均为现象而非规律,上表的举例均不属于规律,如“苹果落地”属于自然现象,但其中蕴含的“万有引力”则属于规律。
③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规律混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④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则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或废除
⑤唯心主义同样承认规律的存在,但是却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⑥规律本身没有好坏之分。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的作用。
⑦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
⑧“太阳东升西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水往低处流”等是体现规律的现象
②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 a.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b.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把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总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叫自觉能动性)
⑴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的反映世界、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的特点: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也是能动的认识世界的原因)
【特别提醒】侧重点法区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②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⑵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能动的反作用于物质):
①意识能动的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意识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往往起阻碍作用。
②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误区:①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来源于人脑。×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因此,意识中有什么,客观世界中就一定有什么。×
③意识的作用只表现为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⑶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a.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b.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的;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片面地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属于唯心主义;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机械唯物主义。)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⑴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的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
【特别提示】实事求是的内涵:“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⑵哲学依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⑶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②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④从辩证法角度分析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重点)
【原理内容】 ①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能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规律的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方法论】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②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以上,就是东南教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哲学必修四知识点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