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年广东高考录取工作圆满落下帷幕,考生心心念念的录取通知书也陆续发放。作为首次新高考,2021年广东高考有哪些亮点?
东南教育网小编推荐:
2021年高考和录取有哪些新变化?2022届新高三重点参考!
2021年湖南高考和录取有哪些新变化?
2021年高考人数新变化:16省增加,15省减少,全国增7万
一、首次院校专业组投档
录取适配度更高
伴随着广东2021年普通高考专科批次第二次征集志愿圆满结束,广东2021高考正式落幕。今年广东省高考报名人数与去年相比虽略有下降,但仍旧达到了78.3万,其中参加夏季高考的考生为63.6万人。同时,广东作为全国第三批高考改革省市之一,今年高考产生诸多新变化。
今年,广东高考最大的变化之一便是首次采取院校专业组投档、取消高优线、本科批次实行一次性投档等新录取模式。范韶彬说,从投档与录取情况来看,“适配”是今年高考工作的一大亮点。在投档中,提前批、本科批次大部分院校达成满档,完成招生计划。本科批次投档率高达99.55%,8个类别中,体育类、书法类中的招生院校满档率达到了100%,普通类(物理)共有19万左右的招生计划,最后仅产生了179个缺档名额,高考招录状况一片“火热”。
此外,今年的专业调剂录取、退档情况均少于往年。范韶彬分析,“调剂录取变少,归结于今年院校专业组的设置,大部分高校专业代码细化,专业组内的专业更集中归一了”。他表示,往年的录取是在整所院校内的全部专业进行,专业多、跨度大,需调剂录取考生较多,而今年实行院校专业组,组内专业数量普遍减少且同质性相对提高,学生填报志愿的目标性和确定性也因此增强,需调剂的空间大大缩小。小编梳理发现,有不少高校的部分专业组内只含一个专业,例如南方医科大学在普通类(物理)中的专业组206,只含“临床医学(本硕博连读)(8年)”专业,考生在填报投档时目标便可以十分明确,不必担心会发生调剂现象。
今年,新高考本科、专科普通批次志愿数分别增加至45个,让考生有了更多“任性”的机会——可以不服从调剂,但是也让少数知名高校意外出现了需要征集志愿录取的情况。
小编观察发现,一方面,本科征集志愿的学校不乏“双一流”高校,这些院校征集的专业组都有组内专业跨度较大的特点,这或许是考生选择“不服从调剂”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不服从调剂”背后也体现出了家长、考生对单纯的读传统“名校”已经渐渐不像过去那样看重了,而是更多着眼于专业本身。
以本科批物理类为例,深圳大学计算机相关专业所在的院校专业组投档分数线为621分、11608名,甚至超过一些“双一流”高校投档线。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无论院校还是考生,都在逐渐建立起报考新观念——“名校”称号不再是考生盲目追逐的“香饽饽”,更多考生开始思考自身兴趣喜好、职业规划与专业的适配性,再进行谨慎的选择。
二、“3+1+2”选科方案
让考生与高校获得更大选择权
“高考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增加学生的选择权。” 范韶彬介绍道,广东省新高考“3+1+2”的选科方案,为学生提供了12种选科组合,相较于以往较为笼统的文理分配,学生可以“选喜欢学的,选学得好的,选职业规划里需要的科目”,利于学生自主成才。在志愿填报上,考生也借此获得了更大“选择权”,偏文科的考生今年也能够借助“3+1+2”报名某些偏理专业,只要再选科目达到要求就行。例如肇庆学院在普通类(历史)中便新增偏理专业,其中专业组204内含“风景园林”专业,需考生再选“生物学或地理”,专业组205则内含“园林”专业,需考生再选“化学或生物学”。
同时,自主选科给一直以来综合实力有短板的高中带来了“逆袭”的可能。范韶彬说:“广东省需要依靠高考综合改革,进一步确保报考机会和录取机会的公平,保证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权利公平和机会公平。”他进一步表示,由于广东省区域差异大,部分高中的师资实力无法做到全面均衡,存在单一科目师资不强的现象。如果按照原本文理的简单划分,可能导致该校学生在这些科目上反复“摔跟头”。而实行“3+1+2”的选科改革之后,这类学校可以扬长避短,调用良好师资指导学生,减轻教育资源短板给学生带来的高考缺憾。
对于高校而言,范韶彬表示,新高考的选科制度让高校可以更加灵活地分类招生,招收具有学科基础、更适合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同时也倒逼考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下沉到高中阶段。考生在高中选科时便要大致确定职业生涯方向,再结合个人兴趣与能力作出取舍与衡量,以免报考时与理想院校或专业失之交臂。例如考生想报考公安学类、政治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就必须早做打算,选考“思想政治”。这种“放长线”的做法,实际上也是在提前培养学生相应的学科思维,积累专业基础知识,从而进一步做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为本科时期培育专业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新高考改革,正是要做到学生成长、国家选材、社会公平三位一体有机结合。“ ‘3+1+2’选科制度让考生获得更大的自主选择权,但考生也应当积极主动对接国家的重大战略发展需求。”范韶彬认为,高校的专家、教授应该行动起来,积极走进中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治学经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把个人兴趣爱好与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结合起来。
三、深入完善高考多元化录取
让人才招录更具个性化
如何让不同的人能在适合自己的学校、专业中发光发热,也是新高考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目前,除了传统的夏季高考,广东已经拥有春季高考、综合评价招生、强基计划招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多种考试录取模式,力求让人才能够有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
例如,为进一步完善高考的人才选拔体系,广东一直在不懈探索“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的试点,即建立在高考基础上,通过综合评价进行录取。今年在粤招生的试点院校略有减少,但包括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等10所高校仍参与试点。虽然目前参与综合评价的院校专业还是以中外合作办学为主,但范韶彬表示,如果将来制度设计更加科学、社会诚信体系更加完善,“综合评价招生”是值得继续向更多高校推广的,“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此外,经过多年的改革和试点,新高考中针对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基础学科拔尖等特殊人才已经另有一套选拔体系,并逐步完善。例如,强基计划瞄准的是“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在北京大学2021年强基计划中,考生申请入围时仍然以高考分数为根据,但在录取环节中的标准则换成了“综合成绩”,即将高考成绩与北大组织的考核测试成绩进行综合测评。此外,针对在学科竞赛中表现优异而申请“破格入围”的考生,虽然入围时对高考成绩要求有所降低,但仍需考生综合成绩达到一定标准才予以录取。尽可能既防止某些考生“钻空子”,也补全尖端人才招生政策“缺漏”。
多元化录取同样也体现在普通批次中。例如近几年,“大类招生”逐渐成为高校招录的一个趋势。在这一招生模式下,入学后考生先在学院、基地班等环境中打1至2学年的“地基”,再根据个人兴趣与成绩进行专业分流。范韶彬认为,“大类招生”能够减少考生选择专业时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培养扎实稳固的学科基础,让考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接受分流后的深入学习,也便于学校的教学与培养。
但他也表示,“大类招生”并非“万全之策”,过于宽泛的专业选择,容易让考生产生焦虑和不确定性,同时考生在分流时选择机会相比高考志愿填报时缩小,容易造成与心仪专业的不适配的情形。因此有高校借助“院校专业组”,采取“小类招生”增加精准性,帮助考生早早“锁定”感兴趣的领域。无论是“大类”还是“小类”,都是高校人才招录个性化的体现,新高考录取也因此而更显多元。
四、绝大多数考生回到同一起跑线
切好“蛋糕”也做大“蛋糕”
对于广东来说,教育水平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今年面向农村学生或贫困、边远、民族地区学生的“专项计划”招生政策继续稳定实施。其中“地方专项计划”招生院校由广东部分本科高校承担,共计划招生2150人。在录取时,招生计划名额有所倾斜,高校在分数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宽容以待”。
此外,农村卫生专项、教师专项的招生也未停止,且由于“3+1+2”的出现,今年广东省农村卫生专项喜迎历史类的考生加入,普通类(历史)考生只需再选“化学或生物学”即可报考。据了解,报考农村卫生专项、教师专项的学生学费住宿费全免,毕业后将定向至粤东粤西粤北等欠发达地区服务6年。范韶彬说,三大专项计划的坚定实施是推进高考公平的一种体现,让来自不发达地区的考生也可以上大学,在经过培养后,他们又可以助力当地解决教育、医疗欠发达的难题。
公平的另一个体现是近年来,国家着力规范加分项目和招录政策,全面取消奥赛、体育特长生等加分政策,各高校的自主招生也在2020年退出舞台,绝大部分考生都回到同一“起跑线”。对于2021年的广东新高考,范韶彬强调:“今年广东省严格规范加分,除了国家加分项目之外,省内没有增加任何加分项目。”
在保证公平时,广东也不忘把“蛋糕”做大。在今年新高考改革之下,广东省本科率得到了显着的提高。以参加夏季高考的63.6万人为基准,广东省的本科率接近50%,即接近半数的考生可以上本科院校。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顶尖院校除了今年在粤增加招生计划外,投档录取时也向广东省学子递出了更多计划外的“橄榄枝”,例如清华大学扩招6个招生计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则增加了10个。此外,在征集志愿时期,省教育考试院尽量将参加征集的本科院校在其他省没有完成的招生计划,更多地安排到广东省来解决。
五、打通职业教育晋升渠道
填报环节“专升本”机会大增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新高考中,职业教育呈现出天花板被进一步打破的态势,“专升本”成为更普遍的升学认知。就毕业生而言,只要持有专科学历就能参加“专升本”考试;而就高考填报而言,部分成绩稍逊但又想接受本科教育的学生,亦可以通过填报本专科“协同育人”项目如愿以偿。
据了解,协同育人试点工作分为两大类,一是在本科批招生的“四年制本科协同育人”项目,例如广东医科大学与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的协同培养,学生需在两校分别接受2年培养;二是“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项目,学生需经历3年高职和2年本科的学习,最后可获得相对应本科院校的学位证、毕业证。今年广东省相关试点项目的招生呈现扩大趋向,考生在填报环节即可“专升本”的机会大增。范韶彬提出,职业教育晋升渠道的打通,是完善职业教育学生成长发展渠道的体现,更是推进教育公平的体现。以往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弊病,正因新高考的不断推进而改变,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得到了初步构建。
“目前,广东省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模式已经基本形成。”范韶彬谈道,如今广东省高职高专与普通本科的分类考试已经成型,前者主要通过春季高考录取,录取量约占专科招生计划的70%;后者主要通过夏季统一高考录取,录取以高考分数作为主要参考。研究人才和技能人才的不同录取模式,折射的是不同类型高等教育对于学生基础素质的不同要求,进一步保障高校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效果。这对于目标考生来说,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公平”——不会被普遍意义上的成才标准绊住手脚。
六、自主命题结合生活实际
考生分数更趋向均衡
在今年广东的夏季高考中,6门自选科目由省内自主命题。“广东的选择性科目考试采取自主命题的方式,坚持能力立意,各学科试题注重应用性、适应性与创新性,对引导减少死记硬背、机械刷题具有较好的教学导向性。”范韶彬介绍,总体来说,在今年广东自主命题的科目中,选择题注重基础性,知识覆盖面比较广,难度适中;非选择题则注重综合性,难度梯度合理。
据了解,今年各学科在命题过程中都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情境中考查学生应用学科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范韶彬说:“例如物理试题中的第3个单项选择题,是以‘曲辕犁’与‘直辕犁’作为出题背景的;非选择题中第13大题则依托‘算盘’进行公式与计算的考察,比如设问‘甲算珠从拨出到停下所需的时间’。”在高考后,不少考生也反映今年的“试题创新性强”“课外拓展知识很有必要”。
范韶彬说,今年广东夏季高考题目的精心设计和强应用性,与能力立意的高考考核标准相呼应,也与新高考“一核四层四翼”的评价体系高度契合。考生仅仅依靠死读书很难适应新高考的考查重点,中学应根据新高考的命题深化调整教学思路,增强学生处理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水平与能力。
范韶彬提到,今年广东高考试题还适当融入了党史与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与核心价值导向。例如化学试题出现了广东剪纸、粤绣、潮汕工夫茶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试题背景,政治题中则选用史砚芬烈士的最后一封泣血红色家书等。“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价值观的熏陶,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范韶彬说。
从夏季高考考生分数来看,今年高考命题难度相对均衡,普通类(物理)与普通类(历史)的分数线差距缩小。去年文理本科线相差20分,今年缩小至16分;而与去年的高分优先投档线相比,今年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的物理类、历史类分差则由12分缩小至9分。“这意味着相较于以往简单的文理划分,‘3+1+2’选科制度加上科学的自主命题,让广东省历史类、物理类考生的高考成绩也逐渐趋向均衡。这是高考分数公平的重要体现。”范韶彬表示。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省招生办副主任范韶彬:
调研全国17省市及上百所高中 数十易其稿形成新高考改革方案
A:如何评价今年广东省高考工作?
B:今年的高考是不平凡的,在教育部大力指导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力领导下,我们战胜了新冠疫情冲击,精心组织实施,未出现较大的工作失误,顺利完成了高考组考任务,全省60多万考生没有因疫情影响不能参加高考,也没有因为高考导致疫情扩散的发生。我们认为今年广东新高考做到了平稳、公平、暖心、健康,总体来说,今年的新高考达到了预期目标。
A:回顾过往,广东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B:新高考改革方案主要经历了学习借鉴、深入调研、科学论证、规范报批、宣传解读等过程。首先,广东认真学习领会国家有关文件,借鉴了第一、二批试点省份的有益经验。特别是从考试科目的设置和宣传解读方面,吸取了宝贵经验。
同时,为让改革方案切合广东省实际情况,我们走访了全国17个省市,深入全省18个地市教育局、33个县(市、区)教育局、113所高中学校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同时,广东省成立高考综合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了第三方风险评估,同时为更好地制定方案,还加强与其余7省的协同交流。最后,我们数十易其稿形成了广东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经审批、报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改革方案敲定后,省教育厅领导带队到全省21个地市开展宣讲,进行答疑,宣传改革方案内容,保障了改革的顺利实施。
A:为进一步服务考生与家长了解新高考,广东省有哪些举措?
B:我们非常注重新高考改革的政策宣传解读,除了到全省各地市开展宣讲,开展全省教研员培训和高中校长、教师的全员培训之外,还通过官微发布了新高考改革50问答疑,制作21个志愿填报小技巧的动漫短视频以解读新高考的志愿填报。
同时,早在今年3月份,我们就将历年来各院校投档分数线提前公开,且将录取分数细化到专业,指导考生和家长如何正确参考,减轻考生和家长的焦虑。此外,我们还举办适应性测试,专门研发了志愿填报辅助系统,免费提供给考生与家长使用,进一步提供参考。
A:在今年的新高考改革中,我们总结出了哪些有益经验?
B:新高考顺利落地主要有赖于四个方面。
一是强有力的领导。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协调,地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各部门通力配合,我们利用“视频调度会”这个新方式对各地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可以了解基层情况,同时也给领导决策提供了很及时的信息。
二是坚持严格管理,今年我们要求各考场严格落实安全保密、无线电信号屏蔽、空调覆盖等7个100%;而且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我们发现高考工作的薄弱环节主要是监考员执行不规范,所以今年我们格外强调监考员的业务培训。
三是坚持依靠群众。新高考改革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改革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在考试科目组设置、考试科目顺序、考务安排等实操方面,都吸收了基层的好建议好意见,改革方案因此得以切合广东省实际情况。
四是做好宣传引导。在新高考改革方案完成后,广东省积极做好宣传和服务工作,努力让考生、家长、学校充分理解方案,为今年新高考顺利完成组考、评卷统分、填报志愿、投档录取等一系列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上,就是东南教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年广东高考有哪些新变化?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