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其中提到,要强化对学生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的培育,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在中考、高考中的内容占比。中高考增加对法治知识的考察内容,有利于督促引导学校和教师全力做好法治教育。
东南教育网小编推荐:
教育部部署2022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
2021年5所教育部直属师范类大学分数线汇总
教育部公布2021年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业名单
教育部支持涉农高校积极发展农学学科
在教育系统内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教育活动重在育人,要反映与凸显一定的现实诉求,法治是我们国家和社会运行的鲜明特征,知法学法、懂法守法是对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公民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方面。
将法律知识有机融入青少年教育的各个阶段,能够强化学生的法治信仰,显著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教育其行使公民权利、履行法定义务,逐步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大力开展校园法治教育,能提高学生在校园中遭遇不法侵害时的辨别、自救能力。比如,在遭遇校园欺凌或受到教师过度体罚后,学生能意识到个人权利正遭受侵害,敢于鼓起勇气寻求化解冲突矛盾、制止非法侵害的正确办法,及时避免伤害,维护自身权益。
从整个规划内容看,开展法治教育活动,能够为教育系统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提升教育系统的依法治理能力。教育管理者能够强化法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减少教育违法违规现象的产生。广大教师向学生讲解法治知识,也能增强个人体悟,以法治思维指导教学活动,树立良好的师德典范。
提升法律知识在中高考内容中的占比,有利于在整个教学实践活动中,增强普法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培养一批更具专业特长的教师,形成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
在具体教学中,应保持法治教育课程的连贯和常态化,保证基本课时的充足并关注课程质量,把每一节课上扎实;同时,应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其现实生活阅历,有侧重地选取精当案例,以案释法,生动直观地呈现法治细节,而非空洞地宣讲说教。
为了强化教学效果,很多学校还会和司法、执法机关合作成立法治教育基地,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学习。2016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就曾联合组织为期三年的“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很多检察官成了“法治副校长”。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国家机关也需要创新普法形式、扩大普法范围,学校可以以此为契机,与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形成联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深化认识。
随着教育部相关规划的推进实施,各地学校应立足已有课程师资力量,积极对照找出短板,尽快制定方案、完善课程、储备师资,为后续教学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在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对法律的敬畏和信仰,应成为每位公民的自觉。
总体来看,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在中考、高考中的内容占比,在教育系统全面开展法治教育,是全民学法守法的重要一环,有利于全面提升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素质。
以上,就是东南教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年中高考增加法治内容 有利于全面提升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