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艺考志愿填报,如何判断报考院校是否正规?

  艺考生在经历了校考后,迎来的是2017高考文化课的考试以及高考志愿填报,看似很容易的高考志愿填报,但是殊不知很多高校并不正规,本站小编整理了2017艺考志愿填报,如何判断报考院校是否正规,希望能帮助大家。


 

。文件明确规定,坚决纠正部分高等学校贪大求全,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综合性、多科性发展的倾向,严格依据标准审批“学院”更名“大学”,切实引导存量高等学校把精力和资源用于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与内涵发展上来。同时明确,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十三五”时期,继续坚持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不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也不与高等职业学校合并;高等职业学校原则上不升格为本科学校,不与本科学校合并,也不更名为高等专科学校的基本政策,努力建成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


  此前,,十三五期间,中国现有的181所师范院校一律不更名、不脱帽,聚焦教师培养主业。


  “学院”为什么热衷改成“大学”


,首先我们要了解“学院”为啥要改名。


  据相关规定,“学院”升格“大学”,必须满足“主要培养本科及本科以上人才;在文科、政法、财经、教育、理科、工科、农林、医药等八个学科门类中;以三个以上不同学科为主要学科;全日制在校学生计划规模在五千人以上。”但很多学院其实无法满足这些条件。


  学校改名的情况有两种


  一是地方院校不再“偏居一隅”,名号从市到省,从省到华东、华中、华南;


  二是高校层次不断升级,名号从“专科学校”到“学院”再到“大学”,名号也越来越“高端大气上档次”。


  我们查看近些年来改过名字的高校就可以知道,很多学校是因为后者。


  改名原因,主要有两点



  然而“学院”升级“大学”,背后会牵扯更多因素,例如相关领导的行政级别会提升,在有些地方高校更名也是地方政绩……


  有些高校所更校名极具迷惑性,比如原来一所名不见经传的高校,升格“包装”之后,可能摇身变为“**学院”,考生如不仔细研究学校“家底”,恐怕很难发现。


  过去20年,有近半院校改过名字


  全国两千多所公办高校中,过去20年有近一半改过名字。这个数据小编看了也是万万没想到……


  看看大家是怎么改的呢?改名的院校中,大部分是“学院”改成了“大学”,看看2011-2016年间改名的学校有哪些吧!(部分数据)。



  将学院改成大学后,学校叫起来立马高端大气上档次了有木有?


  高校改名引发的“口水战”


  近些年,引发争议的高校改名事件也不断。。


  2015年,泸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与泸州医学院改名后的简称相同,校友们此后自报家门可能会面临不小的尴尬。



  在泸州医学院一方,微博上出现了#坚决捍卫四川医科大学#的话题:“2015.4 我校合理、合法、合规的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新校名授牌仪式完成,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一改最初恭喜祝贺的态度,强烈反对。6 月 26 日全校学子在校内集体发起诉求:坚决捍卫四川医科大学!”


  学院并不是“水平低”的代名词


  叫“大学”就会比“”学院“好吗?有学者认为,学校规模变大,更容易丢掉办学特色。


  在追逐更名的过程中,不少高校为达到更名条件,增设学科、专业。这也导致不少问题的出现,譬如办学者往往忽视增设的学科、专业是否符合本校的定位,能否办出高质量等。


  “学院”也未必水平低,这些“学院”较“大学”特色明显,同时也是行业一流,比方说“外交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服装学院”、“中原工学院”等。


  未来:严格本科学校审批制度 高校动态调整成常态


,“十三五”时期,要坚持高等学校设置规划的严肃性,年度高等学校设置工作,包括高等学校的设立、分立、合并和变更等相关事项,均须严格按照规划有序实施,未纳入设置规划的高等学校原则上不予受理。


  文件还规定,各地要根据存量高等学校的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学生就业等因素,逐校核定办学规模。


  引导高等学校逐步削减就业率较低、社会需求不足的学科专业招生规模。,探索建立高等学校动态调整机制。


  有媒体认为,中国的大学重名分、重级别,跟几十年来养成的官本位意识有关,跟大学的行政化管理有关,跟教育资源分配体制有关;某种程度上说,也跟一些高校领导缺乏自信、疏于学术与研究管理有关。他们热衷于争资金、买地皮、建高楼、扩规模,热衷于挣 钱、变现、跑部、攀附。他们如此忙乎,花太多的精力去提升学校和自己的行政级别,争取更多的行政资源,哪里还有余力去提升学校的学术与研究能力?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