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名要趁早。”张爱玲小姐的这话,用来注释开年第一波艺考热,最合适不过。
比如这几天正开考的中国传媒大学的20个专业,播音专业报录比更加吓人,达到173∶1。
记者在浙江传媒学院考试现场,询问了10位报考播音、编导类各个不同专业的考生,3男7女。只有1位同学是抱着“来体验”的心态,没有经过特别的准备。“享受出镜的自信感,让人家认识我,不是很有成就感吗?”
有6个同学坦言,自己文化课成绩不太好,埋在题海里拔不了分,艺考倒可以试试。
“学画画、音乐都来不及,考传媒类,至少不用花太多时间准备也能上手。”从广播电视考场出来的金华男生小吴,个头高高,穿了件黑色羽绒衣,但有点弓背,“我小时候就喜欢表演节目,不怯场。”
“你an,ang音不辨的哦。”边上有个小姑娘打趣男孩子。
“喏,周立波也不分平翘舌的,人家还脱口秀的呀!”
有3个同学,从着装和信心上,都比小吴要显得专业:他们为准备这场考试,请了师傅特训。其中厉害的学生,花了近万元,进过专门的播音主持培训班。
但是不知是巧合还是考题出得真难,编导考试中有两个考题:一个是以《暖春》为题,编个故事;另一个是“描述一幅你心目中合乎‘青山依旧在,夕阳无限好’意境的画面”,同学们都说答不好。
“近年来,我国艺考十分火爆。报名人数接近百万,占所有高考生的10%,而这10%里边,热爱艺术的,最多10%。”刘平从今年报名的“数据增降”,看穿了有的考生真是“不知所爱”。“这么大量的考生里,确实有一批很盲目的孩子。”
一份各专业报名人数统计表让人不解,从招办主任的工作经验角度,刘平称有一个可能性,“人数涨了,是因为媒体创意方向今年开始归到了就业很红火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下,而电视节目制作从原来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变成了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下的一个专业方向,让很多学生误以为是两个专业了。其实,学校教学内容,基本与以往一样。”
“有不少学生,就冲着名字随便钩一个专业,连我们招生简章上的专业介绍都不愿意看,更加不要说通过校友的交流、教授们的文章等等方式,去了解自己报考专业的内容了。”
作者:章咪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