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考资讯> 高考快讯

新时代“双一流”怎么建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继“985”“211”工程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在教育领域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双一流”建设正在影响着今天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也必将对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新时代怎么建设好“双一流”?3月4日,《中国高等教育》记者与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吕建进行了深入交流。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吕建:

一流的人才培养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既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现代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更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与发展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

为什么要推进“双一流”建设

记者: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于2021年10月颁布实施。三年多来,“双一流”建设正稳步加快推进。您如何看待“双一流”建设在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吕建: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务院与三部委“双一流”文件出台以来,预示着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又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黄金时代”。

“双一流”建设对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支撑性作用和历史性变革意义,可从新方位、新理念、新转变、新成效、新绩效等视角来加以理解。

从新方位的视角,“双一流”建设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攻坚克难,改革创新,为中国教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提供了有力支撑,开启了我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新征程。

从新理念的视角,通过“双一流”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遵循、行动指南、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其基本内涵,我认为大致可从一条主线、两个追求、两个立足、两个支撑、三线交汇、四个自信、一个平台、一条路径、三个抓手等方面来加以解读。

所谓“一条主线”,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所明确的旗帜、方向、道路和目标前行。所谓“两个追求”,就是指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所谓“两个立足”,就是扎根中国大地,遵循教育规律。所谓“两个支撑”,就是要充分利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所谓“三线交汇”,就是要探索“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融合发展的新途径。所谓“四个自信”,就是要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支撑,创建“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所谓“一个平台”,就是以家国天下为己任,在国际舞台上以国际坐标和世界标准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力争形成引领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范式。所谓“一条路径”,就是回归高等教育的立德树人本原,着力内涵发展,彰显优势特色,通过改革和自主创新,建成独具风格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集群。所谓“三个抓手”,就是立德树人、服务国家和提升质量。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